彝族文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楚雄 >> 彝族文化 >> 彝族文化 >> 正文

走进姚安马游坪,开启非遗文化探索之旅!

发布日期:2021-03-31 18:13:15 来源:云南楚雄网 作者:李银娟 点击:[]

姚安县官屯镇马游坪,距县城二十多公里,是一个古朴神秘的彝族村寨,山清水秀,风景绝美,独具特色的梅葛文化、传统民俗、古朴村落、彝家美食和刺绣服饰令人惊叹。

发源于马游坪的《梅葛》,是姚安最具民族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彝族史诗”。马游坪也因此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承地和民族文化名村、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文化氛围浓厚、地方特色鲜明。

寻一个空闲时间,背上行囊,逃离喧嚣,循远古印迹,到马游坪开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旅程,寻觅心灵栖息的净土吧!

马游坪留着“古”味,始终保持本真。马游坪的这种“古”味,是指本真、古拙、朴实的彝族民居。这个村落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民居分布在高寒冷凉的高山凹地,大部分建在依山傍水处,房屋形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土掌房、木垛房、茅草房和麻秸房等,一眼望去都是古朴、天然的景观。

马游坪带有“彝”味,演绎独特风情。发源于马游坪的“梅葛”,是史诗,也是古歌,没有文字记载,千百年来靠彝族人民口耳相传才得以传承下来。当年郭沫若途经楚雄,赋诗赞曰:“百花齐放在边疆,十二兄弟聚一堂。造天造地齐努力,歌舞梅葛溢芬芳。”后来,“梅葛”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探险》杂志上发表,立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彝族人民把“梅葛”看作彝家的“根谱”,把会唱梅葛的人尊为彝家最有学问的人。在马游坪彝族群众中,每逢民族节日、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男女老幼围聚篝火或团坐火塘旁,弹三弦、奏芦笙、唱梅葛,通宵达旦。

马游坪溢满“野”味,纯粹一介山村。陶渊明《归园田居》有诗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就是马游坪的“野”味,幽远、绵长,让人念想不已。在人们心里面,记忆中的家园往往是铭刻于心、令人难忘的。山村之所以为山村,在于“野”,或山野茂林,或沃野阡陌。马游坪的“野”味,就是大自然,亦是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结。

马游坪保存“俗”味,传承“非遗”文化。马游坪的“俗”,即当地民俗。2008年6月,《梅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之马游坪也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生态保护区、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承地和民族文化名村、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除梅葛外,马游村还有多彩的彝族服饰、古朴的彝家火塘、神秘的彝族婚俗等民俗风情,以及彝族饮食等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马游坪遍地“青”味,美丽生态乡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近年来的乡村振兴建设,因地制宜地提升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品质。来到马游坪,心旷神怡,春可赏油菜花,夏季可采野生菌,秋天处处瓜果飘香,冬天火塘旁边话家常。尤其读到陶渊明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时候,就更能深层次体味马游坪的悠然宁静。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