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抓住沪滇协作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形成了产业振兴“一村一品”样板。
打好企业组合拳,园区建设初具雏形。南华县把沪滇产业协作作为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依托上海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共建框架协议,采取“沪滇项目+企业+基地+出列村+农户”的新型模式,以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地务工、项目设施出租、订单农业、示范带动等方式,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20年7月,通过东西部扶贫产业合作,引进上海市爱到家公司到龙川镇上庄科、徐营、河硐三个村委会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西蓝花,总产值达1344万元;引进楚雄滇耘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发展玫瑰花种植,年内实现产值200万元。为实现“目标高定位、架构高统一、数据高集中、系统高实效”的目标,着力构建现代特色种植农业指挥平台,统筹指导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等沪滇协作现代特色农业种植产业园,引进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以技术指导和提供优质籽种的方式融入到园区建设中。三家企业的落地,对建成县域农业样板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提供了“南华实践”。
争取沪滇资金投入,唱响产业发展主旋律。南华县抓住东西部协作的政策机遇,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基础夯实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玉米和西蓝花等种植以及生猪养殖。2020年以来,先后投入沪滇协作资金2450万元,在河硐村委会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配套设施,其中,2020年投入资金410万元,建成温室大棚60亩,项目建成后由楚雄滇耘花卉园艺有限公司与河硐村委会签订15年期的租赁合同,发展玫瑰花种植,年内村委会实现租金收益26.6万元,基地现有固定务工人员20余人,已发放工资20余万元;投入沪滇协作资金540万元,建设西蓝花冷链包装车间厂房1200平方米、冷库700平方米,冷链包装车间已承租给上海爱到家企业使用。2021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80亩玫瑰花种植温室棚,12月底将正式投入使用。两个年度的玫瑰花总种植面积达70660平方米,采用无土栽培每平方米产值达300元,总产值可达2120万元,园区吸收长期务工人员55人。在龙川镇石门村委会富裕厂小组分期建设养殖规模为1.3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一期项目总投资2150万元,现已投入运行,养殖生猪2.6万头。二期项目投入2021年沪滇协作资金608万元,新建育肥猪舍3幢,面积3510平方米,养殖规模达3000头,现已完工,计划明年1月投产。养殖小区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租金收益210万元,将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找准增收发力点,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沪滇协作项目帮扶和企业资金投入,带动出列村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制定《南华县龙川镇河硐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实施方案》,成立南华县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抓实河硐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沪滇项目+土地流转”促增收。1460亩土地流转,每年可实现土地流转收入146万元,涉及360户农户,户均每年增收4055元;“沪滇项目+吸纳务工”促增收。吸收当地群众从事种植、管理、采收、分拣等岗位,带动500余人实现就近务工,项目开展以来,共有1000多人次在园区务工,支付工资140余万元,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增加务工收入340万元以上,常年固定务工人员50余人,带动出列村脱贫户户均增收4500元,巩固拓展脱贫成效十分显著;“沪滇项目+设施出租”促增收。通过西蓝花冷链包装车间出租,每年实现租金收益43.4万元,用于带动脱贫户和帮扶困难群众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沪滇项目+龙头企业”促增收。以“沪滇项目+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渠道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园区示范种植、技术培训,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沪滇项目+美丽乡村”促增收。群众发展思路明晰,幸福指数得到全面提升,村内环境整洁、优美、舒适、和谐,生态更优、环境更美、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文明的宜居新农村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