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329002 公开目录: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2-03-11 17:18:30 文  号:楚政办通〔2022〕8号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3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年3月

目 录

前 言- 6 -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7 -

(一)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7 -

(二)基础业务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 8 -

(三)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9 -

(四)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9 -

(五)重点项目气象服务及生态环境气象监测取得新进展- 9 -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10 -

(一)机遇与挑战- 10 -

(二)差距与不足- 12 -

(三)问题和困难- 13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4 -

(一)指导思想- 14 -

(二)基本原则- 14 -

(三)发展目标- 16 -

四、构建完善天地一体、网络互连的综合气象观测网,提升气象综合监测水平- 18 -

(一)完善国家级地面气象监测网- 19 -

(二)提升区域自动站监测能力- 19 -

(三)补齐雷达监测盲区- 19 -

(四)开展空中水汽观测- 19 -

(五)完善主要工业园区气象观测- 19 -

(六)开展生态旅游气象观测- 20 -

(七)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 20 -

五、构建楚雄精准气象预报体系,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21 -

(一)提升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能力- 21 -

(二)进一步推进预报业务精细化- 21 -

(三)推进州、县市一体化预警预报业务- 21 -

六、构建集约、安全、智能的气象信息体系,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 22 -

(一)实施“互联网+气象”战略- 22 -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 22 -

(三)发展“智慧气象”服务- 23 -

(四)建设移动气象应急信息系统- 23 -

(五)提升气象信息系统安全- 24 -

七、构建保障地方发展、周密精细的楚雄气象服务体系- 24 -

(一)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4 -

(二)加大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力度- 27 -

(三)服务地方重大战略发展工程- 29 -

八、构建规范有序、协调发展的楚雄气象治理体系- 30 -

(一)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领导- 30 -

(二)加强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0 -

(三)加强气象法治建设- 31 -

(四)加强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 32 -

九、进一步夯实楚雄气象发展基础- 32 -

(一)提高台站基础设施保障度- 32 -

(二)开展台站迁建- 32 -

(三)建设全州气象科普基地- 32 -

十、保障措施- 33 -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33 -

(二)加强制度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33 -

(三)加强多元投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34 -

(四)加强监督检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34 -

前 言

气象事业是党的领导下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气象事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开启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楚雄气象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黄金期。规划好“十四五”时期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蓝图,认真谋划气象发展思路,丰富气象发展内涵,提升气象服务水平,对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气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云南省气象条例》《中共楚雄州委关于制定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衔接云南省“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楚雄州“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定位,立足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阐明了“十四五”楚雄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发展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州气象事业发展的纲领指南。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州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为保障楚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州、县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继续完善,逐步构建了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新格局,基本实现观测、预报和服务到乡镇,建立了乡镇、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立了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发布渠道向乡镇、村覆盖,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建立州、县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服务方式进一步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预测预报水平得到提高,重要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达91%,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达86%,气象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建立楚雄州短临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在云南省内率先探索推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接入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对楚雄市、武定县287个村委会,4622个村组覆盖,探索解决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传输问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直接服务基层群众。

争取州政府、省人影中心投入近1500万元,新建改造人工防雹标准化作业点70个,完成10门高炮自动化改造和35个作业点视频监控建设,完成10县市人影业务平台建设,建立了州到县市有线和无线通讯指挥网络,人影3D指挥作业系统全面投入业务使用,人影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双批准”机制,作业点管理进一步规范。

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对因城市发展建设确需搬迁观测站的禄丰、南华、永仁、武定等县市完成观测场整体搬迁,全州气象探测环境评估平均达93.57分,排名全省第一。

不断完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层层落实部门防雷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依法履行防雷监管职责,有效防范雷电灾害事故发生。2016年至2020年全州防雷安全监管年年实现“全覆盖”,检查、抽查防雷安全监管重点单位1924户(次),整改防雷安全隐患152个、风险103个,整改率100%。全州近5年未发生大的防雷安全事故。初步建成楚雄州雷电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在禄丰、大姚、元谋、武定等县市雷电灾害多发区建设农村防雷示范工程12个。

(二)基础业务现代化建设取得进展

全州10县市局完成防灾减灾业务用房建设,新建业务用房近1.5万平方米,整体实现了“一流台站”的目标;4个县局完成综合环境改造,10县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全部完成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楚雄现代天气雷达项目顺利推进,2021年投入业务试运行。建设完善6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35个。建设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及服务业务平台,建设高原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26个,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三)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积极向省级和州级科技部门争取获得3个科研项目支持,20余项州局自设气象科技创新项目完成研发任务通过验收。1个项目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软件著作权5项。不断开拓创新,拓展服务领域,建立了全州科技服务集约化发展机制,全州气象科技服务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四)气象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楚雄州气象局以《云南省气象局楚雄州人民政府提高气象对楚雄州实现跨越发展保障能力合作协议》为抓手,全面推进各工程项目落实落地。五年来共落实项目资金9500多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州气象部门固定资产净增8786.35万元,增加率为200.7%。通过项目的实施,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迅速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文明台站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建成气象文明行业,全州省级文明单位达5个。通过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气象工作,气象部门的地位也明显提升。

(五)重点项目气象服务及生态环境气象监测取得新进展

完成楚雄、永仁2个机场选址气象观测站建设任务,并开展气象资料服务工作。在楚雄、禄丰工业园区建设2个核心区气象观测站和3个多要素自动站,在园区管委会建设气象服务站1个。生态气象观测取得突破,在楚雄、双柏、大姚构建环境气象观测网,建设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8个。气象服务工作为楚雄州打造“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增添助力。自2019年1月1日开始,楚雄州城市天气预报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双柏县成功申报“中国天然氧吧”城市。

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起点,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机遇与挑战

1.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气象工作的新要求

2019年12月在庆祝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气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必须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必须牢牢把握“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必须牢牢把握“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新时代新发展,要求气象工作更紧密融入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要求气象提供更多、更优质、更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保障。

2.新时代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考虑。气象部门要对照“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补齐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短板,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准确及时,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新时代对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要求更加突出。

3.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楚雄州作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气象事业的发展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气象工作要达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任务要求,还需付出更大努力。

4.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新要求

“十四五”期间,楚雄州要坚定不移实施“一极两区”目标,在充分融入滇中片区发展格局的同时,还要做好与滇西片区的协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高质量服务的需求不断凸显。为充分发挥气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能,需要在现有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下创新发展,满足细分行业对气象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定制化要求,同时在为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和力量发展气象事业,激发和释放气象服务社会化的活力。

5.新时代新技术迅猛发展对气象工作的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5G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各学科先进技术交叉融合趋势越发凸显,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益发紧密,由此带来气象服务理念、模式和技术方法的持续变革,围绕新技术、服务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任务更加紧迫,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创新发展、智慧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

(二)差距与不足

1.监测精密有差距,综合观测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全州气象监测和“监测精密”的要求有差距,在空间分布和监测要素等方面存在不足,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要素单一,站点分布不均,监测环境条件有待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产生活等应用缺乏有效信息支撑。雷达气象监测存在盲区,垂直探测能力欠缺。部分重点项目园区、重大工程尚未建立有效的气象监测服务保障,信息资料服务存在空档。观测装备维持、保障能力有待加强落实。信息化集约水平、部门共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信息应用水平不高,监测数据质量和数据价值亟须挖掘,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2.预报精准有差距,预报水平有待提升

天气预报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与新时代社会公众及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的准确度的期望还有差距。个性化公众服务产品还不够丰富,基于影响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还在探索阶段,决策服务手段和方式还难以满足滚动式的决策指挥保障需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仍需完善。现代农业、交通、能源、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专业专项预报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3.服务精细有差距,智慧精细化服务能力不足

气象服务信息化水平不高,部门信息快速共享通道尚未建立,精细化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匮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仍需完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和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加强。气象服务城乡一体化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难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的山区农村,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传输问题依然存在。

(三)问题和困难

1.气象防灾减灾投入不足

投入机制和渠道不顺畅,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信息员队伍建设机制有待完善。

2.气象服务的软实力不强

气象监测专业化、预报预警精细化、气象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短临预报预警流程和机制不完善等短板仍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3.气象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综合科技实力亟待提升,基层业务人员数量不足和综合业务素质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4.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楚雄州在滇中属欠发达地区,州内各县市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近两年来,受经济下行和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地方财政支出持续大幅缩减,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事业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把握楚雄州“滇中崛起增长极、现代农业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目标定位,贯彻落实楚雄州委州政府和云南省气象局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紧紧围绕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智慧楚雄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总要求,以推动楚雄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为目标,提升气象对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的基础性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总任务。

1.坚持为民服务

坚持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无缝对接公众需求,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气象”的服务新模式普及应用,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现气象资源和产品共享共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产品供给能力和气象服务保障民生和生产发展的能力。

2.坚持协调发展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共享平台建设,强化灾害信息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尤其要加强边远山区、灾害隐患区和人员密集区的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统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和应急广播、大喇叭、吹哨子等传统手段,确保信息到户到人,有效解决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

3.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第一动力。优化完善业务运行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业务服务创新活力,瞄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建设目标,靶向精准施策。

4.坚持需求牵引

聚焦“一极两区”目标定位,围绕楚雄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十四五”主要任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统筹组织开展各项气象保障服务,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5.坚持项目带动

紧密围绕楚雄现代化建设目标,积极推动新一轮云南省气象局与楚雄州政府合作协议签订,做好气象现代化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实。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气象工作紧紧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总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化能力建设,健全监测体系,提升气象信息化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气象服务手段和方式,到2025年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满足新时代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持续提高基础业务能力

建成布局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精密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区域气象监测空间分辨率达10公里,时间分辨率达10分钟,监测手段全部实现自动化。

建立“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的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体系。预报预测准确率提高到93%以上,渐进式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95%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90%以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明显增强。

建成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民生的气象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形成统筹、集约、高效的气象信息化业务体系。信息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互联网+气象”模式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现代治理协同发展保障能力提升,气象对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持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城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气象预警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重大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定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智能感知、智慧制作、智慧推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服务需求。

3.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力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撑能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联动能力显著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进一步加强,云水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防雹抗旱、生态修复与保护、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作用进一步凸显,积极推进环境气象监测工作。

4.进一步完善事业发展环境与体制机制

认真落实气象法规,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进一步优化楚雄州气象事业发展环境,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推进以受益行业(企业)为主的多方力量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

5.气象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气象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气象台站环境保护及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先进文化凝聚奋进合力。

“十四五”时期楚雄气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现状值

目标值

1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分)

90.0

巩固和保持

2

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

85%

95%以上

3

暴雨预警准确率(分)

88

90

4

气象观测要素覆盖度(分)

74

95

5

强对流预警提前量(分钟)

35

40

6

人影作业影响面积(万平方千米)

2.12

2.92

7

人财保障能力(分)

75

85

四、构建完善天地一体、网络互连的综合气象观测网,提升气象综合监测水平

面向楚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完善观测站网布局,补齐监测短板,填补监测盲区,发展应用气象观测,强化运行保障能力,健全观测业务体系,着力提高楚雄气象综合监测的精密水平。

(一)完善国家级地面气象监测网

提升国家级气象观测站自动化水平,推进国家级台站自动化互备双套自动观测全面升级为双新型自动站互备工作模式,观测要素实现全自动化。

(二)提升区域自动站监测能力

继续推进区域站升级工作,推进区域站网的全要素(六要素)自动化观测,按照格点预报布局需求,将格点区域内的区域自动站升级为六要素及以上观测站,提高区域观测和服务能力。

(三)补齐雷达监测盲区

填补楚雄州雷达观测不足,建设雷达观测业务,提高短临、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强化楚雄X波段多普勒雷达业务运行应用的同时,根据短临预警业务和行业气象服务需求,积极争取楚雄X波段多普勒雷达升级为S/C波段雷达。在州内监测预警薄弱区域,建设1-2部X波段天气雷达,强化对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监测全覆盖。

(四)开展空中水汽观测

力争开展垂直水汽观测、风廓线雷达观测,在禄丰、双柏、大姚择点建设GNSS/MET水汽垂直观测站点,提升垂直观测能力。

(五)完善主要工业园区气象观测

完善楚雄、禄丰工业园区气象观测网建设,根据园区发展规划和入驻客户需求,增加观测设备,强化与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的结合,积极推进其他工业园区专业观测网建设,为楚雄工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保障。

(六)开展生态旅游气象观测

开展与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环境、生态气象、康养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继续和地方政府联合推进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布设负氧离子观测设备,建设全州生态气象监测网和旅游气象监测网,建设完善旅游康养气象基础数据库,提高生态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七)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

围绕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对冬早蔬菜、花卉、核桃、野生菌、冬繁制种、畜牧业等优势重点产业服务的农业气象观测,凝练为农服务指标,建立完善为农服务规程,面向农企和农户靶向施策服务,为楚雄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气象保障服务。

专栏1 综合气象观测工程

优化全州自动气象观测站网,提升气象要素观测覆盖率和站点空间分布密度,补充建设天气雷达,实现全州天气雷达全覆盖。在禄丰、双柏、大姚建设GNSS/MET水汽垂直观测站点,提升垂直观测能力。完善楚雄、禄丰工业园区气象观测网建设。开展生态旅游气象观测,布设负氧离子观测设备,建设全州生态气象监测网和旅游气象监测网,建设完善旅游康养气象基础数据库。开展对冬早蔬菜、花卉、核桃、野生菌、冬繁制种、畜牧业等优势重点产业服务的农业气象观测,为楚雄州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气象保障服务。

五、构建楚雄精准气象预报体系,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着力提升数值预报产品检验评估与客观订正、灾害性天气客观识别和智能预警、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本地化应用,实施楚雄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度,构建预报检验评估业务,为精细气象服务做好支撑。

(一)提升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能力

完善无缝隙集约化预报业务体系,加强短时临近预警和延伸预报业务,提升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能力,完善地质灾害、水文气象预报,开展暴雨、洪涝、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试验业务。

(二)进一步推进预报业务精细化

开展以大数据、云平台技术为支撑的客观化精细化预报解释应用,完善基于雷达、卫星、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融合分析的强对流天气自动识别和追踪分析及外推预报技术,发展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强对流天气概率预报解释应用,推动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

(三)推进州、县市一体化预警预报业务

围绕天气监测分析、短临预报预警、中短期预报以及州、县市一体化预警预报等业务,探索发展云化部署和共享的州、县市天气预报业务一体化系统平台。实现多级协同监测、预警和无缝隙预报制作与发布。

专栏2 气象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短时临近预警和延伸预报业务,提升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能力,完善地质灾害、水文气象预报,开展暴雨、洪涝、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警试验业务。完善基于雷达、卫星、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融合分析的强对流天气自动识别和追踪分析及外推预报技术,发展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强对流天气概率预报解释应用,推动短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围绕天气监测分析、短临预报预警、中短期预报以及州、县市一体化预警预报等业务,探索发展云化部署、共享的州、县天气预报业务一体化系统平台。

六、构建集约、安全、智能的气象信息体系,提高气象信息化水平

推进实施“互联网+气象”战略,加强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优化升级气象通信网络,推进部门信息融入共享,提升信息传输技术水平,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

(一)实施“互联网+气象”战略

进一步推进实施“互联网+气象”,构建气象业务和服务“云+端”模式。以信息化为基础,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加快构建和发展智慧气象。进一步推进与相关部门、各级政府、企业等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数字楚雄”“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建设中充分融入智慧气象,并发挥服务社会公众的作用。

(二)推进气象信息共享

依托“楚雄云”,建设气象信息服务新平台,积极开展与广播电视等信息媒体的合作,推进气象信息的服务精细化,推进预警信息与应急广播系统的对接,推进预报预警信息进村入户。推进5G网络在智慧气象的应用,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的智慧气象APP应用,实现气象信息与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入。

(三)发展“智慧气象”服务

对接气象信息化工程,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楚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依托智慧楚雄信息化平台和部门共享大数据,以实况监测网格化和精细化格点预报为支撑,融合云图、雷达、自动站、区域站、闪电定位等综合观测数据,面向政府防灾减灾的主要领域,围绕“暴雨、洪涝、雷电、大风、冰雹、高温、冻害、干旱”等灾害,开发面向应用的影响预报和靶向预警,重点在自动识别、智能预警、智能输出上下功夫,提供“可视、直观、精细、智能”的智慧气象应用,努力打造州、县市共用的楚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挥作战平台,建设智能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推进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四)建设移动气象应急信息系统

为满足突发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应急观测、应急现场服务等移动业务的需求,建设气象应急信息服务系统,以北斗卫通系统为支撑,满足突发应急事件现场数据传输和移动通话、应急现场服务等需求,提供音频通话和低速数据传输的能力,提供现场气象服务信息平台。

(五)提升气象信息系统安全

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夯实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严格执行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系统整体安全能力规划、设计和日常网络安全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气象数据收集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按照《中国气象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州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安全升级,加强气象网络安全基础防护设施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建立安全态势感知系统,主动发现网络攻击、敏感数据泄露、异常访问行为等安全问题。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绝,增加配备相应的网络安全设备,构建信息资源安全池,确保气象信息网络安全。

专栏3 气象信息化工程

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发展方向和楚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依托智慧楚雄信息化平台和部门共享大数据,努力打造州、县市共用的楚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挥作战平台。建设气象应急信息服务系统,满足突发应急事件现场数据传输和移动通话、应急现场服务等需求。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严格执行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系统整体安全能力规划、设计和日常网络安全管理。确保气象信息网络安全。

七、构建保障地方发展、周密精细的楚雄气象服务体系

持续建设和完善全州气象服务保障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气象保障能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一)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1.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资源融合、科技支撑、依法运行”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机制,推动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地方公共服务和综合治理体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绩效考核和公共财政预算。

2.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与响应能力

建立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健全州、县市部门联动、上下衔接、管理规范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气象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的效率,实现预警信息接收广覆盖。继续推进州、县市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落地,加强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接入,及早投入业务应用。

3.构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研究型业务,持之以恒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应用好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建立分类别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适应楚雄州实际情况的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乡镇预报业务系统。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建立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4.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建设

在楚雄州气象部门已建成的包括电台、电视、手机短信、决策气象信息发布平台、互联网等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设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工程建设,开展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与广电部门应急广播系统的衔接融通,建设基本覆盖全州的新一代农村气象预警传播体系。

5.提高新时代应急保障能力

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提高气象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应急气象保障监测系统,配备气象应急作战车,搭载气象应急保障监测服务设备,开展应急气象监测服务。

专栏4 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继续推进州、县市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落地,加强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接入。应用好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建立分类别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适应楚雄州实际情况的山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天气、重要农事季节关键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建立完善乡镇预报业务系统。开发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分析、评价业务服务系统。建立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村入户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工程建设,开展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与广电部门应急广播系统的衔接融通,建设基本覆盖全州的新一代农村气象预警传播体系。建设应急气象保障监测系统,配备气象应急作战车,搭载气象应急保障监测设备,开展应急气象监测服务。

(二)加大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力度

1.强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

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乡村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构建面向乡镇、村的气象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业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在乡村均等化发展。布设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网,加强涉农行业和农业气象大数据服务及共享。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服务保障。

2.开展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推动农业气象服务监测网和服务平台建设,在特色农业主产区,尤其是冬早蔬菜、花卉、核桃、野生菌、冬繁制种、畜牧业等优势重点产业园区范围内,采集温度、湿度、雨量、土壤温湿度、作物生长实景等涉农数据,提供“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优化已建成的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根据楚雄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实际,择机成立专业气象服务中心,为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野生菌培育核心区”战略目标提供精准气象保障服务。

3.建设州级新一代气象视频编播系统

推动建设州级新一代气象视频编播系统,升级改造直播工作室,制作电视天气预报、气象短视频等,满足投放至广电、网络、新媒体(抖音、快手等)等平台需求,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

4.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

持续开展常态化生态保护人工增雨作业和农经作物人工防雹作业工作,积极推进以烤烟精准防雹为主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升级改造楚雄州二道班基地为滇中、滇西片区人影弹药周转基地,引进新型烟炉等作业装备,优化全州人影作业点布局,建成全州所有作业点视频监控系统,加快全州作业点高炮加火箭作业模式建设,完成全州流动作业保障车辆配置。继续推动高炮自动化升级改造,完善人影作业指挥3D系统升级,提高人影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专栏5 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工程

强化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加强现代农业气象保障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在乡村均等化发展。开展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不断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优化已建成的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提供精准气象保障服务。建设州级新一代气象视频编播系统,升级改造直播工作室,满足投放至广电、网络、新媒体(抖音、快手等)等平台需求,扩大气象科普宣传覆盖面。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常态化生态保护人工增雨作业和农经作物人工防雹作业工作,积极推进以烤烟精准防雹为主的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升级改造楚雄州二道班基地为滇中、滇西片区人影弹药周转基地,引进新型烟炉等作业装备,建成全州所有作业点视频监控系统,加快全州作业点高炮加火箭作业模式建设,完成全州流动作业保障车辆配置。继续推动高炮自动化升级改造,完善人影作业指挥3D系统升级,提高人影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

(三)服务地方重大战略发展工程

1.完善工业园区气象监测

紧盯省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园区气象服务系统,针对用户需求开展气象保障服务,为园区建设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2.建立机场气象服务系统

助力楚雄机场建设,紧跟楚雄、永仁等机场建设进程,完善机场气象观测站设施,建立机场气象服务系统,开展机场气象服务保障。

3.建立交通物流气象服务系统

围绕楚雄境内的骨干公路、铁路工程和物流网建设,着力气候影响评价、工程建设期气象保障服务等环节,建立交通物流气象服务系统。重点聚焦交通物流大通道、能源大通道、农业投资、产业园区的气象保障,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中的通路、通航、营商环境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气象服务保障。

4.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和气候品质服务

推进《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的宣贯实施,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和产业园区等的影响评估,打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评价、卫星遥感应用等气候生态服务品牌,实施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估。

专栏6 重大战略气象保障服务工程

完善工业园区气象服务系统,针对用户需求开展气象保障服务。完善机场气象观测站设施,建立机场气象服务系统,开展机场气象服务。围绕楚雄境内的骨干公路、铁路工程和物流网建设,建立交通物流气象服务系统。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和气候品质服务。推进《云南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的宣贯实施,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和产业园区等的影响评估,打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标志评价、卫星遥感应用等气候生态服务品牌。

八、构建规范有序、协调发展的楚雄气象治理体系

着力深化改革,加强气象法规和制度建设,强化依法履职能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现代气象治理体系,提高气象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领导

围绕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州所有县市局成立党组,所有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序推进基层各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培训宣贯活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严守纪律红线。

(二)加强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楚雄州气象部门首席专家制度、县级业务技术带头人培养制度等,加快构建结构合理、梯次配备、有序衔接的气象人才队伍。实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建立专业技术业务人员全员轮训和重点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聚焦业务科技重要关键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团队协作机制,优化团队管理激励机制,健全团队考核评估机制,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岗位聘用的激励作用,推动业务、岗位、人才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重点任务党员领衔制,在业务岗位中专设党员先锋岗,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团队。

(三)加强气象法治建设

依法规范气象活动、依法履行气象行政审批职能,依法管理气象工作、依法发展气象事业。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服务效能。加强防雷和升放气球安全管理,健全重点监管对象清单更新制度,抓好防雷安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依法依规开展防雷技术服务。着力强化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灾情收集系统、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应急响应体系和队伍建设为内容的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服务、气候可行性论证、雷电灾害防护、气象科普宣传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能力。

(四)加强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云南气象精神,凝聚气象力量;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加强气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气象文化宣传力度,拓展气象文化传播途径。

九、进一步夯实楚雄气象发展基础

加强气象台站基础能力建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夯实基层基础能力,实施基层台站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统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满足气象高质量发展需求。

(一)提高台站基础设施保障度

结合楚雄州创文明城市建设,对楚雄、牟定、大姚、元谋等观测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台站环境质量,促进气象文化建设提升。完善县市级基层台站附属设施,开展供水、供电、道路、护坡、堡坎、围墙、观测场、排水、排污、安防等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台站安全可靠运行。

(二)开展台站迁建

按照省、州军民融合规划要求,适时启动楚雄市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楚雄市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业务中心,推进楚雄“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互联技术在智慧城市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三)建设全州气象科普基地

依托州、县市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及观测场、气象台、雷达站、人影中心等部门资源优势和气象现代化建设设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气象科普场馆、设施、资源、科普人员等能力提升建设,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宣教体系,兼具科普宣传和职工培训的功能。

专栏7 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适时启动楚雄市国家气象观测站迁建,建设楚雄市综合气象防灾减灾业务中心。对楚雄、牟定、大姚、元谋等观测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高台站环境质量。建设气象科普基地,依托州、县市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及观测场、气象台、雷达站、人影中心等部门资源优势和气象现代化建设设施,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宣教体系,兼具科普宣传和职工培训的功能。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部门党的建设,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切实推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有机融入气象规划、政策、标准制定等工作中,确保气象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楚雄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组织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

(二)加强制度保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气象各项工作,在气象服务、业务、科技创新和行政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气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扎实做好气象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健全气象与各部门资料信息实时共享机制;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气象执法大检查,不断提高气象部门的法治化水平。

(三)加强多元投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拓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渠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依法参与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支持保障力度,巩固和提升公共财政对气象部门投入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对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重点工作项目的投入。

(四)加强监督检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将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工程纳入县市气象局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任务,规范气象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并定期督查指导,确保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和重点工程的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