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22-0106003 公开目录:县市规划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1-09-17 16:41:47 文  号:
标 题:
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五年规划,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抢抓新机遇的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州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编制了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阐明全县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凝聚全县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动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本《纲要》规划期为 2021-2025 年,远景目标展望到 2035年。

 

 

 

 

 

目录

第一篇  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成就 1

第二章  发展环境 8

第三章  总体要求 14

第二篇  发展空间布局 25

第一章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25

第二章  推进山区综合开发 29

第三章  强化空间管控 30

第三篇  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 30

第一章  主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30

第二章  深度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建设 32

第三章  全面促进消费 34

第四章  扩大有效投资 35

第四篇  着力农业稳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36

第一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36

第二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43

第三章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47

第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50

第五章  深化农村改革 54

第五篇  着力工业强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55

第一章  巩固提升冶金矿产制造业 55

第二章  培强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59

第三章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1

第四章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61

第六篇  着力商业富县,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66

第一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66

第二章  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业 76

第三章  培强壮大文化旅游康养产业 79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81

第七篇  着力引资活县,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84

第一章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85

第二章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87

第三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88

第四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90

第五章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90

第八篇  着力文化名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93

第一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94

第二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95

第三章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97

第四章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00

第九篇  着力社会兴县,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103

第一章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103

第二章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109

第三章  提高居民就业水平 110

第四章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12

第五章  推进“健康牟定”建设 116

第六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21

第十篇  着力基础固县,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滇中支撑区 127

第一章  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 127

第二章  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131

第三章  加快推进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35

第四章  加快推进现代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36

第五章  加快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38

第十一篇  着力生态立县,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139

第一章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39

第二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42

第三章  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145

第四章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147

十二  着力依法治县,打造平安和谐牟定 149

第一章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49

第二章  加快推进法治牟定建设 150

第三章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153

第四章  加快推进平安牟定建设 155

十三篇 着力全民建县,打造滇中牟定“工匠名乡” 159

第一章  深入开展“三创比拼” 159

第二章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160

第三章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61

第四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62

第五章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162

第六章  完善创新体系 163

十四篇  保障规划实施 164

第一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164

第二章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165

第三章  强化责任落实 166

第四章  强化项目支撑 166

第五章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168

 


第一篇  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章  全面建小康社会取得新成就

“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围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深入实施“一枢纽两区三基地”发展战略,打响左脚舞之乡、牟定腐乳两大品牌,夯实水利、交通、城镇三大基础,强化人才、科技、产业和项目四大支撑,培强高原特色农业、冶金矿产、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五大产业,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完成,“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39.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7.6亿元,是2015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8607元提高到2020年的36382元,比2015年翻了近一翻,年均增长1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15年的2.8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7亿元,是2015年的1.38倍,年均增长6.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高于省州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17.1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0亿元,是2015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2011亿元,是20152.5倍,年均增长18.5%城镇居民常住人口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6302元增加到2020年的38720元,年均增长8.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2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243元,年均增长9.78%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十三五”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2016年和2019年获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坚持脱贫退出和巩固提升两手抓,持续落实“扶贫日”“五包五定五个一”等机制,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牟定县于2018929日正式退出贫困县,率先在全省脱贫出列,1个贫困乡、46个贫困行政村、340011535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省级成效考核连续4年为“好”的等次,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历年为“好”的等次,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口彻底消除,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有效化解认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控制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着力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政府债务,全县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底线。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100%。全面完成历史遗留镉渣无害化处理、原渝滇公司铬污染土壤修复一期、二期、三期治理工程和郝家河流域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加大超限运输、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扬尘等整治力度,县城空气优良率保持100%。三峰山、化佛山等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4.5%2019年全省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考核为轻微变好。

——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十三五”以来,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上,基本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烤烟、果蔬、花卉、畜牧等特色优势农业较快发展。“十三五”末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8.22亿元,比2015年的10.92亿元增长66.85%,年均增长5.6%。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矿冶、能源、加工制造等产业提质增效,争取到云南唯一一个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落户牟定,初步形成了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冶金矿产、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为辅的工业体系。“十三五”末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31.79亿元,比2015年的12.6亿元增长152.3%,年均增长18.3%现代服务业提速增量,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牟定板块建设,旅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亿元,比2015年的15.92亿元增长73.56%,年均增长6.95%。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27.731.940.4发展优化为“十三五”末23.540.935.6

——发展基础实现新突破。交通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事关牟定长远发展的昆楚大扩容、楚姚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楚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牟定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通村公路277公里,全县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4.6公里,沥青油路达244公里,公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813公里,率先在全州实现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滇中引水工程牟定段全线动工,龙川河、猫街河、石者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双龙闸、小土锅箐、高泉闸等小(一)型水库完成建设,以小(一)型、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五小水利”为重点的一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县水库坝塘总库容达9884万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楚攀天然气管道建设全面完成,中广核彝山风电场、长翔光伏电站、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光纤改造提升和4G无线网络覆盖工程,全县光纤线路长达5600多公里,84个行政村移动4G网络、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20.54万部,互联网用户达21.3万户。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县城承载力不断增强,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集镇、特色村庄、美丽宜居乡村等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左脚舞山城北干道、南干道、山城环线全线贯通,万寿路地下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投入资金12.85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5569户、老旧小区改造25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9.5%。城市品位大幅提升,深入推进“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美丽县城”及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彝和园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2个州级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北干道、南山公园、滨河走廊等景观节点提升改造工程,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5%。新建雨污管网10.24公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23%。全面推行街长制,县城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六城同创”全面启动,城镇功能及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美丽县城”初步形成。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7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769户,全面消除农村CD级危房。6个乡镇“一水两污”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卫生公厕22座、改造农村户厕8160个,乡镇和自然村组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公厕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化、常态化,村庄保洁员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推开,建成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数量由2015年的4698户增加到2020年的10571户,增长125%,年均新增市场主体1174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制度配套等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公务用车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司法、监察、审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殡葬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并走在全州前列,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社会文明新风逐渐形成。文化体制、教育教学、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各项改革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提高。创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开放合作不断加强,招商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与昆明、攀枝花等周边城市的区域合作更加密切,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合作共赢的局面基本形成。

——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稳就业政策积极落实,创新推动533”就业扶贫模式,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县劳动力转业就业率达73.81%;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拓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2.21万人、19.2万人。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设施明显改善,思源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建成招生办学,青少年活动中心、职教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不断深化,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挂牌招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成投入使用,县医院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建设省级重点专科6个,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群众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有效应对处置9.17”“9.30”特别重大洪涝灾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民族宗教、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广电、外事、供销、地震、气象、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三大攻坚战圆满收官、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发展基础实现新突破、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民生保障得到新改善,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综合交通网络不全,高铁、城际铁路处于空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仍需持续发力。乡村交通网路面等级低,农村公路路网覆盖不均衡,通达程度弱,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山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依然存在。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资源性、工程性缺水问题依然突出,骨干水源工程数量少,五小水利投入不足,有效灌溉程度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项目建设用地难、落地难、融资配套难等制约发展“瓶颈”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平稳发展。

——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低。农业产业层次偏低,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腐乳产业规模小,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产业的吸附力、聚合度、附加值不高,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全县尚无省级百强民营企业;第三产业整体发展速度不快,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优势未充分激发,现代服务业效益尚未完全显现。

——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社会消费能力弱。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农村居民在就业、就学、就医、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仍然紧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高中教育离楚雄、大姚差距较大,病人往州级医院转诊转院率仍然较高。

——重点领域任务艰巨。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任务依然艰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及后续巩固提升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和风险防范压力较大,“十四五”期间将进入偿债高峰期,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压力增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自然保护区监管、生态环境修复、河库流域治理等任务仍然繁重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度演变,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面临冲击。但同时,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第一节  “十四五”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经济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从全国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从全省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发展定位将不断深化,“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省情新内涵将不断丰富,世界一流“三张牌”将大力打造,构建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产业和千亿级企业等加快推进,“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全省发展后劲仍然很足。

从州内看,楚雄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禀赋优越、农业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但发展滞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精气神昂扬向上等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叠加的大好环境,发展环境大好、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大有可为。

从县内看,全县还存在着“国土空间狭小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承载产城人的潜力不足、发展不平衡城乡短板较多、发展不充分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不够、工匠精神发扬不足人才培养管理不优”等“五个方面的短板弱项”。同时,也具有“化佛山自然风光优美、茅阳古镇文化底蕴深厚、稀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工匠名乡劳动资源富集”等“五个方面的资源禀赋”。随着楚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昆楚大扩容、牟元高速、滇中引水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我县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将得到凸显,发展承载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赶超发展的动力势能不断聚集。

 

第二节  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中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等国家战略组合发力,国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城乡公共服务提升等建设,将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国家和省州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坐标、新定位,为我县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金沙江流域绿色经济强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国家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我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县域经济强县提供了政策支撑。牟定正处于多项重大区域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上,随着国家和省加大对民族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将进一步推动我县扩大对外开放,随着楚大高速公路通车,昆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即将建成楚元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我县高速路网不断构建完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日益完备,牟定县与滇中城市群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我县更好地发挥自身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与省内及省外发达地区的联系,强化川滇之间、州与相邻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提升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牟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和省州多重政策红利叠加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深入推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新一轮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加快推进,两新一重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特殊类型地区振兴等重大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实,以及云南省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美丽公路建设、六城同创、特色小镇创建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将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将有利于我县增强发展后劲,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形成全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性格局,为解决牟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创造良好机遇

——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强滇中”战略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的空间布局思路,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牟定县作为滇中城市群组成部分,是滇中城市群向西开放的门户和战略枢纽通过全面落实委、政府对我提出的主动接轨昆明、融入滇中、辐射滇西,在滇中城市群建设中发挥优势、多作贡献的发展定位和要求,我作为滇中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的组成部分,枢纽地位和投资洼地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有利于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与内地和南亚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建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将有力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带来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八大重点产业结构,深化三张牌内涵,提出着力培育5万亿级支柱产业和8千亿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房地产、烟草等传统产业,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加快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将有效激活牟定发展优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迅速补位这些将为重塑牟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提供契机,为牟定释放自身发展潜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直道超越带来难得机遇

 

第三节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期间我县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挑战

——经济稳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带来的挑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单边主义抬头,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更大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全球经济复苏压力大;同时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性全面调整、创新阶段,稳增长与防风险压力较大。我县大多数工业企业属于资源型低端型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大企业、大集团支撑,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金环境依然趋近等不确定因素,制约经济稳步增长。

——区域竞争逐步加剧带来的挑战。牟定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州中部,居于楚雄州“三纵四横”交通路网的中心,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处于滇中、滇西和攀西三大经济的结合部。但由于我县城镇、交通、水利、园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水平低,民族文化开发程度低,内生动力不足,吸附周边发展要素的粘力不强,区位、交通、资源、文化等优势尚未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竞争中,牟定的发展要面对昆明、楚雄、南华、元谋、禄丰等周边地区的挑战,在区域竞争中,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带来的挑战。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矿产资源丰而不富,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有限。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下,牟定县将受到更加严格的资源环境指标管控,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将更加凸显。

综合判断,我县“十四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主动把握机遇和审慎防范风险的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奋勇前进,推动我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总体要求

未来五年仍是牟定加快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坚定保持战略定力,奋力谱写牟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全民建县,富民强县,开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牟定新征程。

 

第二节  总体思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传承弘扬“勤学勤劳、创业创造”的牟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滇紧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个目标”,坚持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两手同抓”,全面开展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工匠创企业“三创比拼”,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切实加强水利网、交通网、能源网、物流网、信息网“五网建设”,培植壮大现代烟草产业、现代农业、冶金矿产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6+3”重点产业,着力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业富县、引资活县、生态立县、基础固县、社会兴县、文化名县、依法治县、全民建县“十大举措”,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美丽县城、省级平安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等“八项创建”,努力建设“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建设目标

把握形势任务,围绕工作目标,立足“滇中、枢纽、民族、生态、美丽”的县情特点,并发挥“滇中”的地理区位优势、“枢纽”的交通物流优势、“民族”的优秀文化优势、“生态”的绿色发展优势和“美丽”的宜居康养优势,群策群力建设“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提高牟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牟定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幸福感。

——建设“滇中牟定”。立足牟定在国家和省州“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地处滇中位于楚中的“区域定位”以及“五网”基础设施密集布局的“枢纽定位”,正确把握牟定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楚中城镇群发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和严守“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的“三区三线”要求,科学规划并不断优化“以县城为龙头,发展形成元双公路和姚广公路牟定段两条发展示范带,开发形成东北片区冶金矿产和新材料加工区、西北片区文化旅游示范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东南片区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仓储物流区,带动7个乡(镇)、89个村(社区)全面发展”的“一城、两带、三片区、7乡镇、89个村(社区)”的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建设“产业强县”。立足牟定气候、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充分挖掘“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稀贵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化佛山自然风光优美、茅阳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工匠名乡劳动资源富集”等方面资源禀赋,准确把握“重点开发区域、腐乳地理标志、绿色生态产业、稀贵金属基地、仓储物流枢纽、全域旅游示范”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决策和执行的魄力、干部和群众的活力、基础和条件的动力、产业和品牌的潜力、生态和文化的魅力”作用,强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政策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七链统筹”,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全面掀起以“一人一技”为基础的“一户一产、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热潮,辐射带动县、乡、村、组、户的产业发展,并围绕“农业富裕农民、工业富裕工人、商业富裕居民”,突出“三产并举,三产融合,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在一产农业上巩固提升现代烟草产业、培强壮大现代农业;在二产工业上巩固提升冶金矿产制造业、培强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在三产商业上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业、培强壮大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努力构建6+3”产业体系,实现富民、兴企、强县的产业发展目标。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强化数字赋能增效,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提升全民数字技能,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左脚舞城”。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县城、美丽县城创建活动,打造以左脚舞文化为魂的“山水田园城”,建设彝和园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立足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绵延千年、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独具魅力的优势,发挥彝族左脚舞集歌、舞、乐为一体和易唱易跳、热情奔放、城乡皆宜、雅俗共赏的特点,注重传承保护好彝族左脚舞中独具风情的腊湾老人“玛咕舞”和安乐力石“乌卡舞”,把左脚舞纳入传统节日、民族节庆、文艺活动、民间歌会和学校课间活动的重要内容,穿好绣花衣、戴上绣花帽,弹起四弦琴、拉起小二胡,唱起左脚调、跳红左脚舞,创新创意开展左脚舞娱乐健身活动和文化产业建设,擦亮“左脚舞故乡”文化品牌,以左脚舞文化活动带动彝族刺绣产业、彝族服饰产业、四弦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康养产业,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建设“工匠名乡”。牟定自古工匠众多、百匠俱全、英才辈出,牟定因匠而兴、因匠而富、因匠而名,积淀形成了“立志成才、建设家乡”的牟定工匠精神,是“勤学勤劳、创业创造”牟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牟定工匠众多、人才富集的人力资源优势,传承弘扬好牟定工匠精神,抓好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五支人才队伍”教育培养和管理使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全民建县、创业创造、富民强县的良好局面。

 

第四节  三五年远景目标

围绕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再奋斗十至十五年,一锤接着一锤敲,力争到203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提前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全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州十县市中持续进位,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等指标力争达到全州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建成科技强县、人才强县、创新型牟定;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优势更加明显,对外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增强,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明显提升;综合水利、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等重要战略枢纽优势充分发挥,建成交通强县、数字牟定;基本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持续巩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成果,基本建成法治牟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牟定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全面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成民族文化强县;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量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创建成果巩固扩大,美丽牟定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建成教育强县、高原特色体育强县、健康牟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

 

第五节  “十四五”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中央、省、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以及《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立足“滇中、枢纽、民族、生态、美丽”的县情特点,发挥“滇中”的地理区位优势、“枢纽”的交通物流优势、“民族”的优秀文化优势、“生态”的绿色发展优势和“美丽”的宜居康养优势,持续深入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群策群力建设“滇中牟定、产业强县、左脚舞城、工匠名乡”,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与全国差距显著缩小;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水利、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等枢纽基础进一步夯实,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优势更加凸显,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明显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取得新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国彝族左脚舞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公路等为支撑的“美丽牟定”基本建成。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9%以上。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专栏  牟定县“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分类

指标

2020

完成数

2025

目标

年均增速

〔累计〕

指标

属性

1

经济

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77.64

125

10%左右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万元/人、%)

6.8

10

9%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9.5

65

15.5

预期性

4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45

20

6.2

预期性

5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1.6

2

0.4

预期性

6

进出口贸易总额(万美元)

38

3000

15

预期性

7

创新

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万元、%

8200

30000

30%

预期性

8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33

1.59

1.26

预期性

9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5

6.5

预期性

10

民生

福祉

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19.2

30

11.8

预期性

1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3430

38924

10.7%

预期性

12

城镇调查失业率(%

3.8

5.5

预期性

1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49

12.2

1.71

约束性

14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1.49

2.21

0.72

预期性

15

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

100

100

预期性

16

每千人拥有3岁一下幼儿托位数(个)

3

3

预期性

17

人均预期寿命

77

77.2

0.2

预期性

18

绿色

生态

单位GDP能耗下降(%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00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完成州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64.45

68

3.55

约束性

23

安全

保障

粮食总产量(万吨)

11.69

12

0.31

约束性

24

电力装机(万千瓦)

27.7

153.55

181.25

预期性

 

第二篇  发展空间布局

 

“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目标,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总体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需要和目标,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强化“三区三线”管控、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章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立足牟定在国家和省州“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地处滇中位于楚中的“区域定位”以及“五网”基础设施密集布局的“枢纽定位”,正确把握牟定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力融入滇中城市群和楚中城镇群发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优化“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和严守“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的“三区三线”要求,科学规划并不断优化“以县城为龙头,发展形成元双公路和姚广公路牟定段两条发展示范带,开发形成东北片区冶金矿产和新材料加工区、西北片区文化旅游示范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东南片区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仓储物流区,带动7个乡(镇)、89个村(社区)全面发展”的“一城、两带、三片区、7乡镇、89个村(社区)、1208个村民小组”的发展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第一节  以县城为龙头

以聚集商机、提升人气、激发城市活力为抓手,借助我县被列为省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及昆-大复线、永-双高速公路建设机遇,按照“县城抓组团、乡镇抓特色、农村抓亮点”的思路,推动“县城、集镇、中心村”链式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左脚舞山城”、“腐乳小镇”等城市品味提升工程。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体育竞赛、商业地产等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使县城成为产业集聚、就业集聚、公共服务集聚、居住集聚的中心,使县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

 

第二节  发展两条示范带

加快构建元双公路和姚广公路牟定段两条发展示范带,在两条公路主干道辐射的江坡镇中部和西部、共和镇东部和西北部、新桥镇和安乐乡的西部、蟠猫乡和戌街乡的中部区域,凤屯镇化佛公路区域环庆丰湖区域范围内,重点规划布局烟草、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绿色食品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形成与县城核心区相互支撑、补链发展的态势

1.元双经济示范带。依托元双公路,向东北和东南两端延伸,辅之县内的交通网络,构建以县城核心区为支撑,以江坡镇、共和镇为连接,东北与元谋相接、东南与广通相汇的经济带,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优质粮、中药材种植等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来发展。

——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在共和镇中部及江坡镇西北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规划布局蔬菜、大豆、油料、玫瑰、葛根、天然药业等种植业基地建设和牟定腐乳产业园等建设,逐步形成牟定绿色食品产业链。在共和镇西北部、在新桥镇东部和江坡镇东北部重点规划布局冬早青蚕豆、豌豆等冬早蔬菜种植。在共和镇天台、周山聚集区发展牟定腐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努力把牟定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重点聚焦“牟定腐乳”的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形成“一镇一园一街”的产业布局。

——优质粮烟。在共和镇南部和北部新桥镇东部和南部江坡镇中西部重点规划布局优质基地,加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巩固粮食、烟草在我县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中药材种植。在共和镇西北部重点规划布局葛根种植,在江坡镇东南部规划布局金银花、板蓝根、重楼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推进中药材系列特色产品开发。

2.姚广经济示范带。构建以县城核心区为支撑,以乡镇为节点,东北与元谋相接,与楚雄相汇,中部隆起、两头延伸的经济带。重点规划布局特色种植、生态养殖、观光旅游等产业。

—特色种植。在巩固传统烟草种植产业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围绕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在共和镇中部、江坡镇中西部重点规划布局以油菜、蔬菜等为主的特色农种植

——生态养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在共和镇东部和西北部、江坡镇中部和西南部规划布局以生猪、肉牛、黑山羊养殖、加工和销售为主的生态养殖业

——观光旅游。以彝和园左脚舞风情小镇、茅州文化旅游小镇为核心,以公路沿线两侧的共和镇、江坡镇沿线为延伸。发展集生态观光、农业体验、文化体验、娱乐购物、生态彝家乐休闲为一体的观光旅游体验区借助化佛山、蕨菜山优越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民族文化、佛教文化底蕴,着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将公路沿线建成观光旅游走廊,全面展示我县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景观

 

第三节  迸发

按照产业同构、区位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全县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通过极点开发,在地域上形成特色鲜明又相互交错的三个产业区:东北片区、西北片区、东南片区。

——东北片区。依托境内铜矿、铁矿、铂钯、稀土等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和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在东北片区(新桥、安乐、戌街)主要布局以新材料精深加工为主,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加快与省内外科研院校联合联盟和大企业大集团合资合作,加速对稀土、铂、钯、钪等稀贵金属和石墨、高岭土等新材料的探、采、选、冶、造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百亿元产业链。

——西北片区。依托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在西北片区布局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功能区(凤屯、蟠猫),主要以生态功能保护为主,在蟠猫乡、共和镇西北部及凤屯镇北部规划布局彝族文化及生态旅游。以县城为核心,以化佛山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左脚舞文化为引领,围绕“山水田园城”目标定位,打造“佛山·舞城”、“庆丰湖水滨度假区”、“腐乳小镇”等支撑节点,创建楚雄半径30公里范围休闲圈,形成祈福、赏景在山中,吃喝玩乐在山脚、左脚狂欢在县城的一条龙旅游服务格局,争取把牟定纳入省州黄金旅游环线。

——东南片区。依托三条高速在江坡、共和交汇的区位优势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在东南片区(共和、江坡)主要布局以绿色食品加工、现代仓储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抓住滇中城市群、滇西一体化和楚中城镇群建设的机遇,依托楚雄物流园区、广通物流园区和元谋物流园区的辐射功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现代仓储商贸物流、现代高原特色农业高速发展。

 

第二章  推进山区综合开发

    坚持保护优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按照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山区发展。加强战略统筹、空间布局、规划引导、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的丰富性、文化的独特性、绿水青山的生态性等优势,做优做强山区经济。统筹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鼓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建立山区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审核机制,严格管控各类矿产资源开发,严禁污染型产业、企业向山区转移。

 

第三章  强化空间管控

严格落实省州国土空间规划,强化空间管控红线,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最严格的管控,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统筹全县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管控,科学配置国土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第三篇  深度融入发展新格局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找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努力提升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第一章  主动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主动服务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节  畅通“大循环”

畅通供需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实现产品、服务供给 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畅通产业循环,深化跨区域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联动融合,实现种养加、农工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畅通要素循环,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畅通内外循环,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提升出口质量。

 

第二节  找准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依托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建设稀贵金属非金属精深加工基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实现新材料、稀贵金属等关键新材料进口替代,成为新材料、绿色能源等领域先进制造的重要节点。加大开放合作,建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结对合作机制,探索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区开展合作,依托自贸区、沿边地区口岸等优势,促进与东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载地。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建设鲜花、农特产品等要素交易中心、特色大宗商品国际现货交易中心,成为要素循环重要节点。

 

第二章  深度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建设

立足牟定地处滇中腹地的区位优势,加强以“五网”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推动牟定从交通节点向经济节点、区位中心向商贸物流中心转变,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以县城为龙头的“山水田园城”,带动7乡镇全面发展,深度融入昆明1小时、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物流圈、生活圈。聚焦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大力发展现代烟草、现代农业、冶金矿产制造、绿色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大工业、大农业、大协同、大融合,深度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建设。

第一节  发展枢纽经济

    强化枢纽理念,以综合交通枢纽为基础,抓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交通圈”向“经济圈”融合。要加快构建高速公路网,紧紧抓住昆楚大、楚姚、牟元高速公路建设历史机遇,积极谋划推进环城公路、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牟定至化佛山公路、庆丰湖环湖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加快高铁、机场建设步伐,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催化人流、物流、信息流积聚效应。创新“互联网+”交通枢纽新模式,优化布局物流园区,加强商贸流通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物质流转化经济流的能力。要发展电商物流、仓储物流等多层次物流业态,全面提升供应链、物流链运作效率,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高度重视多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线路”与“节点”衔接配套,实现全程物流“一单到底”,推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多级物流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互联互通。

第二节  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承接“滇中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不断提升牟定发展的软环境。要大力推进降本增效,破除商贸流通领域的阻隔顽疴,着重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要围绕简政放权,持续优化经济营商环境,从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财税支持、创新融资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人才支持、优化法治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服务最佳、环境最优、效果最好”成为牟定发展枢纽经济的金字招牌。

 

第三节  融入滇中、楚中一体化发展

随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快速推进,牟定进入了以楚雄中心城市为核心构建的“半小时经济圈”,依托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滇中高速公路、高铁路网,加快推进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的高速通道建设,积极融入楚中城镇群半小时经济圈,将带动牟定与楚雄中心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充分利用楚雄中心功能辐射作用效应,加快发展半小时经济,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冶金矿产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牟定建设成为滇中重要的绿色食品及高原特色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成为融入滇中带动滇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牟定菜篮子基地、生态林果、观光旅游、休闲康养等优势将使牟定成为楚雄市的后花园,实现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的快速集聚,拉动半小时经济发展,形成牟定县特有的“半小时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优势。

 

第三章  全面促进消费

提升消费能力,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消费扩容行动,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节  巩固发展传统消费市场

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加快商业设施建设,加强与消费领域名企名店对接,引导布局新零售项目,以购物中心等为重点,在主城区建设和打造一批多业态聚合的城市商圈。依托主题街区和特色小镇,塑造特色商业街消费场景。加大对本土自主品牌、原创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培强老字号品牌,推动实体企业向市场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积极培育专业市场,提升汽车、家电、建材家具大宗商品消费,巩固发展教育、住房、家政等传统消费市场,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满足各类人群消费。把扩大城镇消费与拓展农村消费紧密结合,完善城镇社区健康、养老、育幼等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点,降低进出农村市场货物运输的成本。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挖掘城乡消费潜力。

 

第二节  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市场

发展消费新模式,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发展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社群电商、生鲜电商、无接触交易服务、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协同增长。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规范发展假日经济、小店经济、夜间经济。调整消费结构,挖掘和激活城乡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由满足温饱向追求健康转变、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变、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转变,推动消费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

 

第四章  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性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扩大生产性投资,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第一节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围绕“两新一重”、重点产业、生态环保、民生改善、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关键领域,聚焦薄弱环节,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扶持的同时,统筹用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资金和政策性金融工具,通过招大引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调高在重点和培育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比重,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节  突出项目支撑

深入实施抓项目增投资行动,抓实“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构建项目推进实施链和项目推进时序链,破解投融资、要素保障、资源配置三大难题。加大“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力度,构建“五个五”项目工作机制和“五个一批”项目投资滚动推进机制。健全“投融建管营、本息全覆盖”全链条推进机制,完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等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第四篇  着力农业稳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第一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专项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致贫,让脱贫群众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到2025年,全县脱贫人口巩固率达98%以上。

 

第一节  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

围绕“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投入机制、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保持财政投入政策。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保持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机制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筹措防贫救助资金。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防贫资金规范精准安全高效使用。改革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微企业、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出台扶持相对贫困地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以及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带动相对贫困地区发展。

加强金融支持。继续发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脱贫增收作用,加强规范管理和风险防控,确保信贷资金既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了、可持续。坚持能贷尽贷,以乡镇为单位,根据金融机构网点确定主责任银行,落实贷前调查、评级授信等责任;乡镇、村摸清有贷款需求贫困户底数,按程序落实贷款,确保能贷尽贷。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补偿金规模,明确风险补偿启动条件及程序。开展扶贫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

完善土地政策。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土地政策,支持脱贫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扶贫等重点项目需要。在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分配中央补助资金时,向脱贫地区倾斜。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对全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摸底调查,掌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存量,结合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土地流转规划和包装等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工作。

强化人才支撑。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地区工作,有计划选派后备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乡镇挂职任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脱贫地区就业创业。实施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的激励政策,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脱贫地区之间干部交流。继续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落实与扶贫任务相匹配的人员编制,选好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工作力量。各乡镇设专职扶贫专干,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有机构协调、有人管、专人抓。

 

第二节  扎实做好脱贫地区后续帮扶

以加快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为重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产业开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增强脱贫地区自身造血功能。

推进现代化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构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科技创新主体,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大智力扶贫力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到相对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技术指导和领办创办企业,提高产业扶贫科技含量。加快相对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贫困地区网络、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鼓励农村电商服务站向相对贫困地区延伸,推动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依托贫困地区优势旅游资源,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开发提升一批以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城郊游憩、休闲农业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产品。实施设施农业、养殖、光伏、乡村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保障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稳定增长。

促进就业扶贫发展。持续推进533”就业扶贫模式,全面落实支持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作用,鼓励能人创业辐射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推动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引导全社会形成帮助贫困群众就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准确掌握脱贫户劳动力资源信息、技能状况和培训需求,建立以村为单位的贫困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实行分类施策,精准培训,力争有劳动能力、有意愿转移就业的相对贫困人口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门就业(或创业)技能并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劳务协作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东部沿海、中部发达地区和省内劳务平台的对接,完善用工信息发布、精准对接、劳务输出服务制度,统筹就业岗位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外出稳定就业。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农民工自主创业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扶。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加大扶贫车间创建力度,加大资金、培训就业、土地等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让更多贫困群众有稳定就业的渠道。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解决好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问题。完善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大设施项目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乡镇村延伸,提升乡镇区域发展保障能力和水平。实现8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有活动广场、有购物点、有卫生室、有文化活动室、有垃圾收运点、有污水处理设施“六有”标准。根据安置区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搬迁户发展增收致富。加强搬迁户劳务开发培训,多渠道带动就业。以党建为抓手,深化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

促进消费扶贫。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辟资产租赁、企业股份、农业开发、生产服务、联合发展等多种路径,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实行公司化、集团化管理等方式,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依托土地、生态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支持出列贫困村、脱贫户以土地、山林、水面、设施、设备、资金入股或流转委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获得稳定分红收益。鼓励建立相应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激发村民积极性。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推广“公司+集体经济+家庭农场”模式,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把农户有序组织起来,发展“一村一品”,形成规模优势。

 

第三节  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机制

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顶层设计,制定脱贫地区发展政策措施,保持总体稳定,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人口对象,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帮扶;对农村残疾群体,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加大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全面落实生活补助和护理补助;建立农村分散供养照料制度,因地制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互助帮扶、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将无人供养的特殊群体纳入供养照料体系;建立农村“三留守”群体关爱制度;创新兜底保障方式。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建立脱贫户、边缘户预警监测机制,根据其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以及致贫主因等,建立红、黄、绿三类预警级别。建立多级抽查监测机制,村级设立检测员,乡镇建立审核组,负责统筹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日常工作,并对监测预警户进行复核认定。建立精准监测机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采取防贫干预措施,加强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帮扶,防止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

构建扶贫提升大格局。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定点扶贫、东西扶贫“五位一体”的扶贫提升格局。持续深化沪滇扶贫协作,加强旅游、特色农产品、民族文化、金融、科技、人力资源和劳务、人才、资金、教育、公共服务等方面交流合作,做好上海嘉定区对口帮扶。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按照“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要求,建立省、州、县单位和中央驻牟单位定点挂钩帮扶长效机制,确保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每一户脱贫巩固户有干部结对帮扶。

完善考核评价和宣传机制。制定巩固扶贫成果的考核指标,加强对行业扶贫工作的考核和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对每年完成巩固脱贫成果目标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坚持在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办脱贫攻坚专栏,在交通沿线建设公告牌,在村庄醒目位置粘贴宣传标语,派工作队到村宣传政策,用好“小广场”“大喇叭”,宣传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讲好脱贫故事;建立扶贫扶志扶智机制,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持之以恒开展爱心超市、奖勤曝懒“红黑板”等“十小工程”,帮助脱贫群众摆脱思想贫困、精神贫困,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建设,把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吨以上。

 

第一节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借助昆楚大、楚姚高速通车机遇,主动融入全省“三张牌”打造,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牟定资源环境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县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提升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优化种植业布局,依托品种结构调整,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加快构建优质粮油种植向“两区”规划集中,突出10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5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功能区,3万亩蔬菜生产功能区建设,促进粮经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建设江坡李子,凤屯红梨、樱桃,戌街、安乐低热河谷热带水果生产区,引进水果加工升级新型经营主体,延伸水果生产产业链。发展花卉产业,依据全县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城市和新农村建设需求,发展鲜切花、小盆花、盆景、观叶植物和设施花卉等花卉产业。优化畜牧业布局,以优化生猪品种品质和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为重点,围绕生猪调出大县建设,控量提质、牛羊产业加快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各乡镇适宜养殖区用地资源优势。。优化水产业布局,以牟定县“渔光一体”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核心,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名优水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特色、健康、生态渔业发展。以发展专业库塘生态养殖为主,推广多种模式稻田健康养殖。

 

第二节  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

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把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确保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36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1万吨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对于重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区,配套进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建设,“两区”划定总面积为 18.5 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为 17 万亩(其中:水稻 10万亩,玉米 5 万亩、小麦 2 万亩),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 1.5 万亩,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农业机械装备能力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规模养殖,落实好生猪稳产保供优惠措施,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疫病防控、饲料加工、屠宰分割、冷链物流、交易市场全产业链条,打造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培育农业产业化州级龙头企业,巩固5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成果,加快推进在建5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新增生猪存栏12.0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6万头)项目建设,达到常年存栏60万头、出栏达70万头、调出60万头以上,努力实现生猪调出大县的创建目标

 

第三节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利用国家产业政策,针对性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农业发展水、渠、路、电等瓶颈问题,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基础支撑。落实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提高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推广“合同订单”“收益分成”“股份合作”等模式,引导农户与带动主体结成紧密的生产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第四节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和监管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在建设高标准产业基地、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以商招商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个。

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扩量,出台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办法,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鼓励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户发展成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训,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交流。完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扶持政策,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参与当地主导产业,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到2025年,全县重点培育5000个专业大户,500个家庭农场。

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开展实体化运作,创建一批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产加销服一体经济。规范合作社运营,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社服务质量,明确财务管理规范,实现财务公开透明。加大对合作社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不断完善财税、金融、用地、用电和人才培养等扶持政策,财政项目优先向评级较高的合作社倾斜。到2025年,全县培育发展500个农民合作社。

 

第五节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

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强化农产品绿色原料生产基地认证与保护,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标准化生产为支撑,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以“牟定腐乳”“圣谷果脯”“彝家乡火腿”等农副特产品旅游化为突破口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升值。完善“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监管,促进“三品一标”质量品牌提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三品一标”年均增长2个以上,县内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围绕粮油、水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牟定品牌+企业品牌”战略,采取财政奖补等方式,加强“牟定制造”品牌培育,扶持“牟定腐乳”“太极食品”“圣谷果脯”“彝家乡火腿”等公共品牌持续发展,逐步形成牟定农产品品牌优势。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能力、标准化生产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和执法监管能力,争取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群众满意度整体提升。

 

第三章  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要求,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突出“一县一业”,聚焦种业、电商两端,提升设施化、有机化和数字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节  巩固提升现代烟草产业

抓住省委、省政府全产业链塑造卷烟产业新优势的政策机遇,强化创新驱动、品牌带动、改革推动、协调联动,按品牌需求组织原辅材料生产和供应,融入全州打造“清香楚叶”品牌,深入实施“2260”高端特色烟叶生产项目,以打造“万亩乡、千亩村、百亩组、十亩户”为抓手,引导和支持烟农合作社、种烟大户加大土地流转规模,强化核心烟区和基地稳定发展,全面提升牟定县烟叶产区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水平,增强牟定绿色高端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力争到2025年,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550万公斤以上,上等烟比例72%以上,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80%以上,综合等级纯度90%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

 

第二节  培植壮大现代农业

围绕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加工,高标准建设共和坝子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全力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持续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腐乳、生猪、肉牛、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八大”绿色产业,建立农业产业链“链长制”,抓实“双链双绑”利益链接机制,做到“远抓畜牧、林果,近抓粮烟、蔬菜、花卉、药材、食用菌”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水果重点生产县、全州肉牛养殖基地和全州蔬菜、花卉、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州食用菌栽培基地,实现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争当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排头兵。高质量推进牟定腐乳产业发展,构建全产业链产业体系,带动油菜繁种基地和黄豆、辣椒、花椒等原料基地建设,提升“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示范县”成效,把牟定腐乳培植成为骨干产业,打造天台腐乳小镇,创建“一县一业”特色示范县。

 

专栏: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重点工程

 

◆粮食安全工程。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行动。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上图入库,建立健全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工程。聚焦生猪、肉牛、果蔬、畜禽、花卉等优势产业,按照“一个专业园区、一个主导产品、一套仓储物流”的模式,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规划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好、服务好牟定现代农业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牌”基地建设。推进牟定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建好产业发展“第一车间”。建设一批省级、州市级、县级“绿色食品牌”生产基地。

◆田园综合体建设。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田园为基础,按照“九个有”(即:一产“有基地、有特色、有生态”,二产“有主体、有市场、有规模”,三产“有平台、有业态、有品质”)的建设标准,集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综合功能,高标准建设1个集田园、村庄、水系、文化、生产生活等要素有机组合的田园综合体。

 

第三节  推动智慧农业建设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快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第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全县7个乡镇、89个村(社区)和1208个村民小组,全面启动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乡级乡村振兴美丽乡村“五级”示范创建工程,建设一批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田园综合体,从打造“美丽庭院、美丽村寨、美丽田园、美丽河渠、美丽山林”入手,建设“美丽乡村”。

第一节  加强乡村建设管理

统筹县城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统筹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民房单体个性设计,融入彝族特色,强化抗震防灾功能,改造提升房屋外观风貌,提升农村民房建设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村安全布局、通道、防火间距等纳入农村整体规划和改造提升。加强乡村规划落实监管,通过修整优化村内交通路网,实现建设用地“两减两增一优”,交通设施优化;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历史建()筑物及古树名木保护并进行挂牌管理。

 

第二节  巩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加强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四好公路”、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村硬化路建设,力争到2025年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连通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乡村百兆光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体系。根据规划风貌管控要求,重点对村庄原有房屋屋顶、外立面等整体外观和门、窗、梁柱外部节点等进行风貌整治。新建农房严格管控宅基地面积、高度和外观风貌。

 

第三节  分类引导各类村庄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分类引导村庄建设和发展。提升城郊融合型村庄服务城市发展的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支撑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集聚提升型村庄主要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延长传统农业产业链,促进村庄产业功能拓展和村民致富增收。国家级传统村落、特色资源村、特色产业村等特色保护型村庄,延续和保护好村庄的空间形态、传统民居、文化遗产,强化特色村落保护与开发。统筹解决好因生态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等搬迁撤并村庄的村民生计和生态保护,整村推进水库移民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

 

第四节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厕所革命”,除人畜饮水困难地区外,在乡镇镇区和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改造建设水冲式厕所,因地制宜开展人畜分离,消除旱厕。加强农村污水处理,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农村垃圾处理,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完善垃圾收储运设施标准化配置,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加强农村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理的监管。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庭院环境和各类架空管线,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乡村增绿添美行动,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做到拆墙透绿、建路配绿、腾地造绿、借地布绿和见缝插绿,积极创建森林乡村和美丽庭院。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监管制度,建设“美丽彝乡”。落实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到2025年,建设2个以上田园综合体、1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和100个以上美丽乡村。

 

第五节  全面推进乡村人才建设

持续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彝乡英才”培养工程等。积极推进农业科研拔尖人才培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支撑、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素质提升。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和引导党政干部、科技人员、企业家、医生、教师、律师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整合各类资源,开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等高素质人才培育。优化环境,培育乡村人才,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围绕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打造一支“懂农业、懂技术、懂经营、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现代农业农村坚实人才队伍。

 

第六节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乡村道德规范建设。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生态安葬,深化丧葬习俗改革,引导群众文明治丧、低碳祭扫。推进移风易俗,树立婚育新风,加强文明乡风建设。

专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每户配备垃圾桶,每村组配备1个以上垃圾收储设施,每个乡镇配备必要的垃圾收运车辆和转运站;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处理办法,进行源头分类减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处理。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集聚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量和尾水回收利用。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乡镇政府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旱厕,改造建设水冲式厕所。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原则上以“水冲+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推进厕所革命。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配套建设农村卫生户厕。

 

第五章  深化农村改革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规范征地程序。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第五篇  着力工业强县,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

 

围绕“两型三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方向,巩固提升冶金矿产制造业,培强壮大绿色能源业,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步构建完善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向创新强县、品质强县、制造强县迈进。

 

第一章  巩固提升冶金矿产制造业

围绕打造百亿元冶金矿产制造业,加大冶金矿产和新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国家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就近加工转化的机遇,强化服务,进一步打牢现有铜、铁等冶金矿产业基础,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引导铁矿、铜矿等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终端消费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挖掘释放牟定矿产资源富集的发展潜力,成立工作专班,落实推进机制,加快推进戌街石墨矿开发,重新启动安益钒钛铁矿开发,招商重组稀土矿开发,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冶金矿产制造业培植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进一步规范砂石料生产,提高新型墙材、水泥预制品、铝型材等建材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支持建筑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优化组合,提升资质等级,发挥好建筑建材业在培养人才、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全力以赴推动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好废旧汽车拆解和锌、铟等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实现固废利用产业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滇中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持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并举,推动特色生物资源加工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牟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25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以上(按2020年价计算),年均增长20%以上。改造提升两大传统产业,培强壮大三大优势产业, 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统筹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以创新驱动、品质精良、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包容协调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和省州对牟定县在区域发展中的产业定位,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趋势,找准自身发展优势,遵循符合国家、省产业和市场导向比较优势,技术引领、产业关联 度和循序渐进等原则,选择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使之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据优势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明确工业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发展导向,构建完善的牟定现代工业体系。

 

第二节   提升冶金建筑建材优势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低碳的要求,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冶金矿产和建筑建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和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国家支持西部地区资源就近加工转化的机遇,强化服务,进一步打牢现有铁矿、铜等冶金矿产业基础,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和支持冶金矿产企业实施提升改造,巩固提升以铜等为主的冶金矿产业。进一步整合、盘活安乐乡、戌街乡的矿产资源,建设戌街冶金矿产加工片区,大力发展以稀土、石墨、高岭土、花岗岩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抓住牟定县国家大宗固废基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大商、引大企推荐力度,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创新中心、循环经济信息统计及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尾矿、工业固废、轮胎、塑料等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电池、机动车拆解回收、铅、锌冶炼等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终端消费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冶金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25年,实现冶金矿产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

引导、支持建筑企业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路子,以优良的信用环境和资质等级积极开拓市场;对建材业的发展,要控制传统建材产能扩张,鼓励发展新兴建材产业,促进建材产业向以环保型、节能型的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开发建材新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提高新型墙材、水泥预制品、铝型材等建材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使建筑建材业继续发展壮大。争取到2025年,建筑建材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5%以上,建筑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建材质量明显提高,建材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

 

第三节  突出打造循环工业

充分依托牟定县国家大宗固废基地优势,以郝家河和黄龙山工业集聚片区为中心,实施基地基础设施、管理创新中心、循环经济信息统计及交易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尾矿、工业固废、轮胎、塑料等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废旧电池、机动车拆解回收利用、铅锌冶炼等项目。在牟定新桥工业集聚区,规划布局以“工业固废”为主的多金属综合冶炼回收示范项目。依托郝家河片区老工业厂区为基础,建成了铅冶炼、电解锌、电解铜、多金属、回转窑渣、氧化铵钾等7条循环生产线,具有年处置工业固废50万吨、回收有色金属产品10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快建设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废铅酸电池拆解及综合回收建设项目和云南华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锌冶炼项目。在黄龙山工业聚集区,规划以“城市固废”为主的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主要建设废旧橡胶轮胎裂解、报废汽车拆解、废旧玻璃再生、废旧家电拆解4条循环生产系统。“十四五”末,全县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专栏:实施兴工强县重点项目

◆强力推进牟定国家大宗固废基地建设。抓住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确定牟定县为全国5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的机遇,以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及应用为动力,以全面提升综合利用产业链条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工作。

◆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扶持力度。对符合国家冶金化工业政策、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对财政和就业贡献大的重大工业项目,实行一项一策,给予重点支持。

◆鼓励发展新兴建材产业。促进建材产业向环保型、节能型的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开发建材新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努力提高新型墙材、水泥预制品、铝型材等建材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使建筑建材业继续发展壮大。

 

第二章  培强壮大绿色能源产业

紧扣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抢抓国家和省州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打造一流“绿色能源牌”。充分发挥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推动与中广核集团、大唐集团框架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着力推进中广核牟定县风光储一体化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加速全县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新增绿色能源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配套建设上下游产业基地,构筑“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产业链,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积极引进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不断延伸新能源产业链。依托CX项目以及中缅原油管道、楚攀天然气管道过境优势,谋划发展功能性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绿色化工产业,延伸下游产业链,加快建设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

 

专栏:实施绿色能源重点项目

◆强力推进绿色能源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借力中缅原油管道枢纽推进石化产业链建设。二是着力构建县内互联互通的天然气供应网络。以中缅天然气管道和楚攀天然气管道为基础,着力加快天然气利用支线工程建设,努力提升用气量,为全县能源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快推进石油设施建设项目、天然气利用项目等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在楚雄至攀枝花天然气管道二号阀室至牟定县城建设高压天然气管道12公里,接收门站一座,占地1700平方米约2.6亩。戌街葫芦塘四号阀室至戌街工业园区,铺设高压管道3公里,中压管道15公里,接收门站一座,占地700平方米约1.1亩。以县城为中心铺设中压燃气管道36公里,建设LNG应急调峰站一座,建设CNG减压站2座及LNG气化站3座,满足城市居民需要。

◆实施电网重点项目。扩建35kV古岩变,新增变电容量5MVA;改造35kV新桥线、35kV新戌安Ⅱ回线,改造线路长23.6km;改造10kV线路254.6km,新建及改造配变275台容量41.5MVA,台区414个,低压线路245.8km。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建设3个充电站,14个零散充电点,布置136个充电桩或枪。

 

 

第三章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创新投入增强,在现代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效益显著。力争到2025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专栏: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围绕产业发展潜力和新模式、新业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合理布局新生产业聚集区,按照产业关联和产业链发展需求,推动创新要素、骨干和配套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区。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在以腐乳、玫瑰、葛根、紫胶等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巩固产业优势,发掘发展潜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一批州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第四章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大力推动“数字牟定”建设,加快“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推动4G5G协同发展,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聚焦数字经济新业态,深入推进技术集成创新、业态模式创新、服务管理创新,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用数字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基础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创新,重塑生产服务模式,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向上向外招引数据资源,吸引一批国家级、行业级、龙头企业数据中心聚集牟定,积极引进省内外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商到牟定落地发展。

 

专栏:实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政务服务。构建全县两张网络、三级互联、四级覆盖的新型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办事渠道。

◆政府办公。推进政府内部业务办公流程整合优化,依托“政务云”建设,实现信息发布、公文收发、审批流转、会议管理等工作的电子化,推广电子公文、视频会议、智能会议速记等应用。

◆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为主线,发挥广播影视和媒体融合发展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建设在线视听音响资料库,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新建广播电视传输控制中心;建设高清节目采、编、传输网络,改造演播厅;建设“牟定网”;实施牟定电视台地面数字覆盖传输工程。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依托以“一部手机云品荟”为抓手,全面推广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整合生产端货源和销售端需求,构建全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打造有品质保障的“云品”直供平台。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应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精准作业、精确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

◆智慧城管建设。建设数字牟定一码通管理平台,构建以数字城管、公众服务、数字执法、应急指挥、智能管控、决策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第一节  不断夯实信息基础

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推进宣传创新,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继续深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头条建设,精心策划推出一批重点报道和新闻评论,切实加强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展播力度。全面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应急广播、智慧广电、县级融媒体的协调发展,一是开展公共服务智慧应用,以农村用户为重点,发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补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管理和保障短板,实现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加大力度推进乡镇广播电视光缆干线建设,推进城乡均等化,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发展优先,发挥有线电视网络优势,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推进5G、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加快部署物联网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建设,实现主城区免费无线WiFi5G 信号全覆盖,并向偏远地区延伸。加强主要景区和高速公路等重要公共区域无线WiFi建设,实现宽带信号无缝连续覆盖。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推进互联网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优化和承载能力扩容,落实“宽带牟定”工程,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光纤网络改造、新建城镇区域光纤网络部署,提升网络传输、承载能力。深入推进三网融合,重点加快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分步分层推进5G商用部署,逐步实现城区、城郊及主交通干道区域的基站全覆盖,强化城区、县城网络容量信号强度,到2022年末,重点场所千兆宽带覆盖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村4G覆盖率达90%以上,进一步提升全县自然村覆盖率,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推动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到村委会(社区)。到2025年,农村20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0%以上。为我县人民群众提供可靠的互联网宽带及网络数字电视等业务服务。

 

第二节  努力建设数据中心

以大数据为战略引擎,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数据库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十四五”期间,依托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争取建设牟定大数据中心。根据云南省“公共云”建设、楚雄州“楚雄云”平台建设的要求,切实推进宏观经济、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电子证照“五朵云”和主题库建设,努力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向上向外招引数据资源,吸引一批国家级、行业级、龙头企业数据中心聚集牟定,积极引进省内外云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商到牟定落地发展。

 

第三节 加快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应用步伐

加快推进全县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各部门信息系统内部整合共享,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便捷、安全保障的发展格局。进一步研究制定政务系统数据治理标准规范,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健全政府数据更新纠错机制,加强清洗比对,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可用和可追溯。鼓励和支持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开展基于数据共享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模式。

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广高速率宽带,广泛带动各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依托大数据共享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智慧综治、智慧党建、智慧社区、平安城市、乡村建设、智慧政务、智慧养老、智慧城管等一系列应用,着力构建党建扶贫、电商、教育、农业、大健康、旅游等云应用平台,最大程度发挥数据资源价值,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公众利用公共数据资源进行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创新。

 

第四节 加快产业发展与数字化的融合

立足牟定是农业县的基础,加快农业数字化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逐步构建农户、企业、用户一体化的线上销售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融合为传统企业赋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的应用、智慧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生产性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加快构建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政务信息安全、用户安全为重点的多层次安全体系。加强互联网管理,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建立健全互联网基础信息库,推进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着力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推进信息安全保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专栏  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通道扩容建设工程,市带宽达到800Gbps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工程,城市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50Mbps以上。农村宽带延伸工程,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并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农村20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0%以上。无线宽带网络工程,实现主城区免费无线WiFi5G信号全覆盖,实现主要景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5G信号无缝连续覆盖。

大数据发展平台:争取建设牟定数据存储中心、牟定数据资源中心、牟定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化中心平台、牟定呼叫中心落户牟定

“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互联网+创业创新,建设牟定大数据聚集区,累计培育创客空间,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互联网+普惠金融,创建牟定互联网金融试点。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一批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生活服务等推广应用试点。互联网+协同制造,引进、发展一批智能制造企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园(场)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应用率达到25%以上,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互联网+智慧能源,建成能源监测预警系统、矿井瓦斯等级信息管理系统、智慧能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分布式智能微电网、能源光纤到户工程和新能源集控中心。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牟定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园智能化物流仓储服务平台、全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9%以下。互联网+益民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目录100%开放,建立“健康通”、“医务通”、“卫管通”移动终端服务,助推健康民生工程。互联网+教育:完成中小学“光网校园”光纤通班建设工程和高清直播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建成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乡村”三级实时送教和“远程跨省实时送教”。互联网+绿色生态:构建覆盖主要流域、自然生态保护区、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立体监控系统,建成 “绿色生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打造以牟定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企业环保信用基础数据库。

 

第六篇  着力商业富县,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围绕打造以左脚舞文化为魂的“山水田园城”目标定位,按照“一城带六镇”的城镇发展布局,做好规划引领、文化铸魂、产城融合、智慧赋能、共建共享“五篇文章”,提升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第一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和集镇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牟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建设美丽县城

聚焦“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五大要素,以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美丽县城”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从金马山到化佛山的“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治理保护和“城、镇、街、区、园、村”全区域改造提升的美丽县城主轴线中园大道。实施城镇更新行动,推进城镇生态修复工程、特色风貌打造工程,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推进活化利用,塑造特色风貌,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镇。实施新型智慧城镇建设行动,推进“智慧城管”、“智慧停车”、“智慧社区”建设。融合康养、文旅等产业和业态,聚人兴产、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加强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和特色街区建设,推动城镇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

推进“厕所革命”,建设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干净卫生的城市公共厕所,彻底消除县城和旅游景区内旱厕,分批建设智慧厕所;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推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县城污水集中收集及处理率均达到100%,污泥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推进县城保洁工作;集中整治和改造县城内老社区、老街区、老城区、城中村等;加强农贸市场建设,整治违法违规建筑,对指示牌、夜景亮化等进行提升升级和完善配套。

健全城市路网系统,加快推进高速路口至县城连接线建设,规划建设环城公路,积极融入楚雄建设轨道交通,实现进出城通畅快捷,完善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系统、行人过街设施。完善市政管网和排水防涝设施。健全停车场、充电桩、智能快件箱、社区菜市场等便民设施。扩大普惠性养老、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供给。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工程。

充分考虑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因素,加强城市风貌设计与管控,对县城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塑造特色鲜明的建筑、街区等外观风格与形象,体现彝族文化特色、元素节庆、环境和山水相融等整体特色风貌,打造族左脚舞之文化名片坚持尊重历史、尊重人文、生态优先,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理念,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若干条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或者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街区。做好县城内文庙等重要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

 

专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项目

◆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关键,以改革体制、完善机制为动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中心城市、县城和乡镇协调发展。

◆县城城市建设工程。以做强建县城为目标,开展市政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公园及绿化景观、城乡集中供水、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景观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工程建设。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至2025年,基本完成全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基本解决老旧小区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实现道路平整、设施配套、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目标。

 

第二节  完善县城功能

补齐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补齐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县城城镇化短板弱项,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优化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养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围绕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县城公共厕所。围绕市政公用设施提升级,推进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配送投递设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和县城智慧化改造。围绕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和农贸市场。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科学定位城镇功能与发展规模,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镇,开展城市功能修补,根据城市体检中排查出的功能缺陷,完善城镇功能。更新城市老化基础设施,全面更新改造年代久远、功能老化的城市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管线、通讯光缆、垃圾分类收集等市政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各类架空管线入廊入地工程,整治管网错接混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与城镇新区配套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区域改造,统筹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旧商业区、旧工业区、旧工商混合区、城中村(旧村)等,推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城镇品质,促进城镇内涵式发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围绕“基础类、改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形成改造内容清单,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完善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动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加强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着力打造沿风光带和林荫广场,加快城镇园林景观道、绿化带和公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省级生态乡镇修复城镇周边山体、水体废弃地自然特征风貌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系统开展河流、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加强对城市水系自然形态保护;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实施控源截污,科学开展水体清淤;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复自然岸线,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打造城市滨水景观线

 

 

专栏:美丽县城创建

◆加快推进牟定美丽县城建设创建。对标云南省美丽县城建设标准,积极整合各部门项目和资金,对标对表、压实责任,确保“美丽县城”达标创建;按照“美丽县城”建设达标要求,谋划了“干净家园、营造宜居环境、打造特色风貌”三大部分概算总投资38.24亿元的重点项目74个,努力把牟定县城创建为省级“美丽县城”。

 

第三节  建设特色小镇

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七大要素,加快推进彝和园左脚舞风情小镇、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2个州级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原则,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着力打造一批基础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特色集镇,实现集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节约,形成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彝和园左脚舞风情小镇、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被列入州级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定位准确、思路清晰,高质量建设好2个特色小镇对支撑牟定县域经济发展,培强旅游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彝和园左脚舞风情小镇规划面积2.95平方公里,概算总投资32亿元。以“彝族左脚舞文化+田园风光+健康养生”为主题特色。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用地465亩,总建筑面积44.6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25亿元。紧扣“千年茅州府、一座汉唐城”的发展定位,以牟定的历史、民族文化为主线,贯穿吃、住、行、游、购、娱的思路,以牟定匠人文化嵌入“体验旅游”与“生态度假”的文旅新模式,打造4A级景区。

加快特色集镇建设。坚持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原则,完善集镇总体规划和行政村规划。加快推进新桥循环经济小镇、江坡滇中李子小镇、凤屯乡村旅游小镇、安乐冶金矿产开发小镇、戌街特色果蔬小镇、蟠猫彝族特色生态小镇建设,完善基础配套,优化公共服务,实现集镇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节约,使特色集镇建设在推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繁荣、特色鲜明的发展新格局。

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优先,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着力转变农村建设方式,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镇建设和农村危旧住房改造,加快推行传统建筑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和居住条件人性化,促进农村风貌、乡土建筑与自然山水、民族文化相协调,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着力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坚持一手抓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手抓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增强农民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全面建设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宜居宜业宜游的“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以生态旅游型、主题开发型、产业聚集型、文化传承型为发展方向,打造一批彰显个性、体现特色的风情村庄和示范村,努力构建“幸福美丽新农村”。

 

专栏:特色小镇创建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抓住牟定彝和园左脚舞风情小镇、牟定茅州古镇文化旅游小镇2个项目已列入州级15个特色小镇创建的机遇,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创建。

◆彝和园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围绕“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紧紧扣住以观万人左脚舞风情盛世、听彝弦歌韵、尝牟定腐乳美食、游田园风光美景、体彝族民俗风情、感五匠创业精神为主线,以“彝族左脚舞文化+田园风光(高原特色农业)+健康养生”+民俗民风为主题,通过彝族左脚舞文化的挖掘,田园风光(高原特色农业)打造,健康休闲培树,历史遗存的整合,创新空间,做足旅游,将“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特色与田园风光、彝族左脚舞文化有机嫁接,纵向深化文化体验,横向拓展旅游业态,串珠成链,再现一条穿越时空的“左脚舞文化、田园风光”古韵体验线路,点线面联动,形成“彝族左脚舞风情、健康养生、腐乳美食、乡村民俗、田园风光、健康养老”主题板块,打造左脚舞风情、休闲农庄、养生度假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滇西旅游黄金线重要节点,努力创建“承茅州古韵、揽化佛风光、体民族风情、赏民风盛宴”的彝族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

◆茅州古镇文化旅游小镇在千百年的老古城遗址上,以古镇建筑为平台,依托牟定特有的彝族左脚舞文化、匠人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围绕一座拥有汉唐记忆、牟定记忆的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体验汉唐恢弘、感受牟定记忆、观游现代农业、玩龙川河水、产城融合的牟定旅游新地标。

 

第四节  提高城镇治理

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综合评价和管理运营,全面提高城乡治理的科学性、协调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实现全要素、全覆盖、无缝隙的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加快多维度城乡治理建设。推动建立健全符合牟定实际的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有效衔接市容市貌、市政设施、园林绿化、街面秩序、交通秩序、城市照明、空间立面、环境保护等精细化管理依据,按照网格区域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多部门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城乡精细化、网格化管理。

打造城乡发展治理“设施、文化、智慧、生态、空间、共治”六大场景。以“设施共享、服务优质”为目标,构建全民友好、精准服务的城乡服务场景;加强地域文化保护利用,弘扬展示彝乡文化,营造魅力多元、特色彰显的城乡文化场景;大力发展智慧服务与管理系统,对接多种应用场景,构建智慧生活的城乡智慧场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推门见绿、低碳生活的城乡生态场景;打造开放有序、串联活力、舒适宜居的城乡空间场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多类主体共同参与,构建互联互动的城乡共治场景。

强化城市经营理念。以城市管理多元化和市场化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把市场机制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城市所蕴含的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设施)营运市场化及多样化的良性格局,以市场化运作筹集城市管理资金,改变以往市政建设和公共事业管理投资主体单一、建设管理资金不足的局面。完善城市街长制建设,借助多方力量强化咨询、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治理水平。

提升县城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县城管理向精细化、人性化和智能化转变,营造安全、有序、祥和的城市环境。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推进大数据应用,形成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全覆盖、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管理。加强对乱停乱放、乱倒垃圾、乱设摊点、乱贴广告等城市顽症的综合治理,保持城市面貌整洁,树立干净整洁的城市形象。

 

第五节   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运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社保一体化发展。以农民工、城中村居民、失地农民等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口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通过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城镇综合管理制度等改革,妥善解决城乡之间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生育、医疗、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二元化体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第二章  巩固提升商贸物流业

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开发,完善康养服务设施,科学布局商业街区和特色饮食街区,大力发展“门店经济”,繁荣活跃“夜间经济”,大力发展牟定购物、牟定美食、牟定休闲、牟定康养等专业市场和商业品牌,促进工贸结合、城乡联动、辐射周边。不断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电商定制、电商直播等新型消费体系,线上线下融合,把牟定腐乳、喜鹊窝酒、大力石酒、干果水果、特色蔬菜、彝族刺绣、彝族服饰、民族乐器等农业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用品推向全国,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充分利用便捷的交通路网,投资新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开展区域分拨和城市配送,拓展商贸物流业发展空间,高标准打造服务牟定、辐射滇中、面向全国的物流集散基地。

 

第一节 加快商贸业发展

以我县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龙川农贸市场、福利来农贸市场、中园农贸市场等提升改造工作,为我县广大消费者打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四方街、尚购、超群购物、鹿城大厦牟定商场、医药公司、一心堂等商贸龙头企业,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领域,形成以连锁商业服务组织为主体,中心区商业和社区商业合理布局的现代城市零售商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2020号)精神,以牟定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为底蕴,倾力打造以吃、住、行、游、购、娱、闲、养、商等要素为一体的茅州古镇特色小吃街,充分发挥“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潜力,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夜间消费需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拓宽城乡农产品交易渠道,发展商贸物流新业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 推进物流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元双公路、楚姚高速公路过境,以及昆楚大复线即将建成通车,牟元高速的规划建设等交通区位优势,依托楚雄物流园区、广通物流园区、元谋物流园区的辐射功能,加快推进牟定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建立以县物资配送中心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代理销售、配送中心、直达供货、连锁经营等现代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交易、仓储配送一体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投资者到牟定设立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扩大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构建与州内外接轨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努力把牟定建设成为滇中重要的物流节点,承接广通、楚雄的物流集散地。

 

第三节  完善电商物流体系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互联网+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巩固提升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快递公司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和工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走以信息化带动商贸物流发展的道路,形成覆盖城市、辐射农村的快捷、便利、畅通的网络购物配送体系,满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需要。

专栏  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流通体系建设工程。依托中心城镇、交通枢纽、生产基地和重点商贸集镇,构筑城市商圈(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县域商业中心(产地批发市场)为骨干,乡村新型商业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城乡互动的商业服务和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物流体系:构筑区域快递物流园与县域电商物流分拨中心、乡镇配送中心和村级物流服务站有效衔接的城乡互动三级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互动畅通的配送体系。

◆现代物流园建设工程。建设物流园区、高效配送物流网络和城乡商品市场、特色商业街区、乡村新型商业中心等新型消费载体,打造创业就业和智能消费体验中心,构建统一开放、城乡统筹、竞争有序、内外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的市场体系和高效降本、内外联通、区域联动的“枢纽+通道+网络”多层级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电子商务与农业、制造业融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城乡高效配送、社区新零售、跨境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多式联运等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牟定综合服务型州级重点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再生资源物流园、综合物流中心等核心项目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强化物流园区分拨能力,提高物流组织运输效率;加强物流园区与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强化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提高物流园区高效化组织运营。

 

第三章  培强壮大文化旅游康养产业

依托牟定良好的气候生态和浓郁的彝族文化优势,抓住牟定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的历史机遇,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和“四大走廊”建设为主线,主动服务和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一体化发展,把牟定建设成为云南城旅融合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

 

第一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文化惠民工作力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文化市场经营企业,开展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扩大文化市场消费。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民族工艺、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工艺品、艺术品、纪念品的开发,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产业创新带动业态融合。实施旅游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旅游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发展新型旅游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第二节  培强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县城为核心、化佛山庆丰湖为重点、七乡镇协调稳步发展,将彝族左脚舞文化、红色文化、匠人,文化、腐乳美食文化和生态资源等优势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全过程,加大对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层开发,创建彝族左脚舞文化产业园区和具有牟定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差异化发展的原则,以庆丰湖至化佛山片区综合开发为引爆点,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渔光一体”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化佛山庆丰湖旅游基础设施、化佛山庆丰湖康养度假区、庆丰湖滨水半山酒店、民族特色旅游名村名镇等项目建设,把牟定建设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新产品新业态的重要节点;坚持把文化旅游和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一批集 休闲娱乐、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娱乐购物、商业服务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构建文化旅游新业态;坚持以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以传统村落、民族村落为载体,完善乡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村落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一批集自然生态、传统民族文化、乡村民宿及产业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构建文旅融合新亮点。到2025年,力争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专栏  全域旅游重点项目

◆牟定县化佛山庆丰湖风景道建设项目。建设景区旅游公路30公里,观景平台5个,生态停车场12000平方米;环境综合整治4700平方米,汽车营地1个,以及遮雨棚、步行栈道、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标识标牌等。

◆推进牟定县化佛山庆丰湖康养度假区建设。建设茶花特色小镇、康体中心、康养基地、半山酒店、精品酒店、民俗客栈、庆丰湖演艺秀、茶花特色主题街、非遗中心、主题乐园、休闲观光体验基地、汽车旅游营地、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滨湖绿道、陌上百花线路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推进牟定县庆丰湖滨水半山酒店建设。依托庆丰湖水体景观,打造依山傍水、散落在山水间、田园畔的商务休闲度假酒店。酒店融合康养、休闲、商务等为一体,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汽车营地等设施。

旅游文化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工程。积极推进“旅游+”、“+旅游”融合,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推动“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推动牟定旅游文化业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观光旅游、专项旅游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康养度假、旅游营地、户外旅游、健康养生、文化体验、乡村民宿、主题游乐、夜间经济、科普研学等产品业态类型。突出民族文化元素和自然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强化政策保障支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投资建成运营一批半山酒店。

 

第三节  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采取企业带动、连片开发、统筹种植的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原料种植业。严格按国家要求,加快无公害植物药材生产基地、动物药材规范化养殖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同时,建立完善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流通、消费质量认证、质量认证和溯源体系,确保中药材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有迹可循,有据可查,确保中药材安全有序流通。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00亩以上,引进培育23户中药材科技型种植与加工企业。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达到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上。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推进新兴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实施新兴服务业倍增行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牌化升级,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体育、养老和家政等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等。

 

第一节 加快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商贸服务、旅游工艺、家政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智慧诊疗、健康管理、养生度假、医药保健、健康养老、健康药食材等新型健康业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电子商务、节能环保、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

紧扣国家和省州关于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发展机遇,围绕牟定县冶金化工、新材料业、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等产业,充分发挥楚姚、楚大高速公路和连接线建设等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区域分拨与配送等物流业务,着力推进聚农产品检验检测、农产品交易、分拣、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牟定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将牟定打造为服务全县、辐射楚中城市群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

 

专栏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引领能力。着力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组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产销洽谈会,大力推介牟定县粮油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全面落实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争创“555”工程(培育典型示范县、示范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店)活动。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好粮油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助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将县粮食储备有限公司培育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 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农产品分拣仓储冷链物流园区。建成承担滇中、攀西地区农副产品、消费品、工业品物流业务。

◆智能仓储基地。建设智能立体仓库、供配电站、公路货运临时堆场、物流车辆停车场、机修车间、检测中心、供配电站、综合办公楼等设施。

◆物流信息中心。建设集信息发布服务、会员服务、货物跟踪、应用托管、决策分析、金融服务等。新建数据机房、综合服务大厅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智慧市场监管服务平台建设。采用互联网+模式,采用大数据建设“牟定县市场主体大数据监管平台”、“牟定县食品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牟定县特种设备大数据监管平台”、“牟定县零售药店处方数据监管平台”、“牟定县网络市场监测监管预警平台”五大平台,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集中整合数据智能运用,突出数据的二次加工,数据的综合运用,实现监管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时时化。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立足牟定实际和发展需要,优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集聚金融要素,优化金融机构布局,不断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逐步建立种类齐全、层次多元、竞争有序的区域金融保险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牟定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融资代理和担保、资产管理、财务租赁、保险中介等现代金融服务业,推动担保公司发展,鼓励担保资金进入民生和重点项目领域。加快区域权益类交易场所和要素市场发展,构建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型交易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专项行动计划,积极推动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P2P信贷、众筹、担保的融合创新,培育新型金融业态。创新完善金政企合作机制,推动资金和项目有效对接,支持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

第三节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深入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登记条件,充分激发创业活力。健全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实施负面清单和特许经营管理,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环节,全方位开放除国家明确限制以外的服务业领域,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与服务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促进专业服务整体外包。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

 

 

第七篇  着力引资活县,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决破除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与竞争,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第一章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第一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大幅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和占比。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多层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和细化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强产权激励。建立健全新领城新业态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在政策支持、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和合法权益。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抽查、考核、公示制度,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性蔬菜、腐乳、食用菌、鲜花、中药材等要素交易中心。深化实体经济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畅通劳动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第三节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攻坚工程,大幅提高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完善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体系,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第二章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健全完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体系,增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和制度支撑。

 

第一节  深化财税改革

加强预算收入预期管理,建立财政资源统筹机制,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财政增收留用奖补政策,优化整合转移支付项目,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税收(非税)征管改革,推进征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进增值税、消费税等税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

 

第二节  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财政金融协同,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创新体制、优化布局、市场主体、风险可控,加快投融资公司转型。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三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  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搭建政企制度化沟通平台,规划新建县政务服务中心,完善县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功能,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快“一部手机治理通”迭代升级,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第二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照后减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第三节  优化营商环境

“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结合起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大幅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享有各项权益,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健全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红黑榜”、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第四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行政化,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和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健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深化高中课程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及监管机制,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深化殡葬改革,完善殡葬服务,加快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殡仪馆、殡仪站等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章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为目标,按照“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发展带动大开放”的总体要求,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与竞争,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第一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

做好立足牟定发展牟定、跳出牟定发展牟定“两篇大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深化与上海嘉定区合作,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大滇西旅游环线、楚中城镇群建设,与昆明、楚雄、大理等形成经济连接。以戌街乡、安乐乡为支点,以果蔬为载体,向北融入元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以凤屯镇、蟠猫乡为支点,发挥生态环境、民族文化优势,向西南联合南华、姚安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以共和镇、江坡镇、新桥镇为支点,以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为载体,向东南联合禄丰、楚雄融入楚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昆瑞经济带发展,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形成多边合作新格局。

 

第二节  着力扩大招商引资

抓住牟定进入“高速”时代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6+3”重点产业,大批量做好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列出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创新务实落实“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云平台招商、文化节招商”“招商五招”行动,集中在“三月会”“火把节”“丰收节”“元旦节”开展好春夏秋冬招商引资推介会,各招商组经常性开展“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招企引税”活动,固定每月10日、20日、30日为“招商工作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服务落地企业”等方式,洽谈推介项目,高质签约项目,优质服务项目,全面提高招商项目协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落地投产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2025年,力争招商引资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

第三节  优化招商环境

加强发展软环境建设,整治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管理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道德环境和优美舒适的宜居生活环境。继续完善和落实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土地管理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利用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报刊等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和展示牟定的人文地理、民族风情、产业建设等,进一步提升牟定对外影响力。搭建对外开放平台,积极组织参加项目推介会,办好彝族左脚舞文化节、火把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树立牟定良好形象。

 

第四节  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

转变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新模式。发挥牟定县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产业聚集优势,加强与禄丰县合作,将牟定县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纳入云南禄丰产业园组成区块,作为禄丰产业园的“飞地经济”园区,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抱团招商等形式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业,通过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财政收入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在县城周边沿昆楚大高速公路、楚姚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飞地经济”试点园区,构建有利于资金和项目“飞入”的平台,加速与省内外区域融合,走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专栏:“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以及财政收入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第八篇  着力文化名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共享性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挖掘传承牟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左脚舞文化的内涵,打造化佛山盛地、左脚舞故乡、四弦琴产地、全域游乡村“四张文化名片”。

第一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领域,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专栏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重点

◆精神文明创建行动。构建统筹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开展“新时代牟定好少年”、“八礼四仪”、“五项德育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等系列主题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个平台。

 

第二节  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覆盖,力争把牟定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重信守诺传统美德,推进“信用牟定”建设。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等公益活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二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按照全面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增强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工作导向,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牟定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实现“十四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迈入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支撑。

 

第一节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让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工作的落脚点。“十四五”期间文化工作的重点任务是整合资源,建设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并形成全覆盖,全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县、乡、村、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推动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并将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培育和规范文化类社会组织。打造“一村一精品,一镇一特色”的地域文化,加强农村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

 

第二节  强化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社区)文化室基层服务点等免费开放工作。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面向群众定期免费开放。深入挖掘村史、乡情,鼓励各乡镇、村(社区)创办乡村展览馆(室)、农耕传习所。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探索民族文化资源向公共文化资源的转化,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内容,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体制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提升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的绩效。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加强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楼宇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高度重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的文化权益。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展演和科技普及等服务。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农闲、节庆和集市,组织开展农村文艺汇演、社区文艺汇演、行业文艺汇演、企业文化展演、“大家乐”广场舞蹈、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引导广场文化活动健康、规范、有序开展。县文化馆馆办群众业余团队不少于10支,乡镇文化站不少于5支,并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

 

第三章  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培育民族文化新动能,推进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全面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第一节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大对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牟定县编钟博物馆,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和考古工作,加强地方史志编修工作,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进牟定县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牟定县文物维修项目、牟定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牟定县左脚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中心建设项目等建设。切实做好全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储备和勘查、研究和申报工作,加强历史遗存、传统村落、农耕文化的普查工作,强化文物维修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监管。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申报。加强民族服饰、彝族刺绣、民族彩绘、民族乐器等研究开发,保护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手工技艺领军人。

 

第二节  加大宣传力度 擦亮“左脚舞之乡”品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左脚舞文化植根在牟定,是牟定人祖辈相传,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活和习俗中形成的以娱乐、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人民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008年,“彝族左脚舞”列入了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万人同跳左脚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牟定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2011年,牟定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牟定“左脚舞之乡”已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实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增强对彝族左脚舞进行传承保护和利用,融合一、二、三产,开发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生态、时尚”旅游文化商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第三节  打造特色小镇文化旅游走廊

依托化佛山庆丰湖优美的自然风光,公路沿线民族风情浓厚的彝家村落,重点实施牟定县化佛山庆丰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牟定县化佛山康养度假区建设项目、牟定县庆丰湖滨水半山酒店建设项目、牟定县庆丰湖汽车营地建设项目、牟定县庆丰湖茶花特色小镇等建设项目,形成集康体养生、度假旅游、研学旅游、体验民俗风情、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庆丰湖湖泊养生休闲度假民族风情特色旅游小镇,并积极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彝和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要素完善,适时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彝和园左脚舞风情特色小镇建设,形成“彝族左脚舞文化+田园风光+健康养生+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滇中特色旅游小镇;加快推进茅州古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左脚舞文化、匠人文化、民俗文化多元素融合,打造牟定记忆之城,形成集体验左脚舞文化、民俗文化、匠人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通过牟定发达的交通网,将三个特色小镇有机串连,形成县城和城郊一体的特色小镇文化旅游走廊。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创作和生产机制,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全面繁荣。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充分发挥各文艺团体的优势,激发文艺创作能力,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围绕左脚舞文化的,重点推出一批文化含量高、民族风情浓、社会影响大、时代特色强、代表牟定形象的文化品牌,着力打造左脚舞之乡系列文艺精品。继续深化改革、盘活本土演艺资源,加大对与左脚舞相关的优秀剧目的创作生产。按照年年有新戏,三年上档次,五年出精品的艺术生产目标,力争有1—2台剧(节)目在省州级或国家级赛事中获奖、有1项达到省级舞台艺术精品。积极参加省州新剧(节)目展演、歌舞乐展演、火把节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演出活动。实施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扶持和人员培训。切实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第四章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闲情奇”等要素,着力扩大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重点规划建设好化佛山八景、县城八景和乡镇八景等七十二景,打造元双公路、姚广公路景观带,完善候车亭、停车场、观景台、卫生厕所、游玩步道等旅游服务综合设施,把牟定建设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州“四大走廊”旅游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以“一部手机游云南,想走就走,一路无忧;一部手机游牟定,想停就停,一路有景”为抓手,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要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化佛山、彝和园、茅州古镇旅游景区“星级”创建,引进建设星级酒店,打造一批民宿精品,扩大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美食的市场消费,推动生产服务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每年开展好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组织好“正月十五赶猫街”“二月十五民族团结日”“三月会”“六月六”“火把节”“立秋会”等牟定民族传统盛会,精心筹办“中国·牟定左脚舞文化节”,形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旅游发展互促互兴的良好发展态势,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幸福感。

 

第一节  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域化布局、全景化建设、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融合、全产品开发、全服务提升、全方位营销、全社会参与、全管理覆盖和全环境营造,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提升牟定旅游知名度、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推动全城旅游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旅游与城镇建设、文化建设、一二三产业建设、乡村建设、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使旅游业成为牟定县建设楚雄州中部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把旅游产业培育成牟定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节 优化旅文结构,推进旅文融合发展

突出旅游产业的引领地位,充分发挥和释放旅游业的带动功能,综合运用“旅游+”,全面推进旅游业引领城镇建设、民族文化、一二三产业、乡村振兴以及生态文明等深度融合发展,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三大工程为抓手,橇动全县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多措并举促进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带动牟定县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第三节 激发活力,发展休闲旅游

紧紧围绕“一个带动、一个融入、一个培育”来谋划(“乡村文化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乡村文化旅游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培育特色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创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我县乡村休闲体验游。积极发挥乡村旅游带动致富的作用,在原有2个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基层上,大力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取得更大突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乡村文化旅游融入其中。依托县域良好的森林资源和景观特色,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做法,对核心景区景点进行系统策划、包装和开发,开发生态养生养老、运动健康、休闲度假、科普科考、探险探秘等乡村旅游产品,走生态旅游道路,打造多样化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县域民族特色村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开发特色村、民俗村和茶家乐、农家乐等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化“山村一体化”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和品牌。利用县域土地、林地资源,大规模发展以云南红梨、猕猴桃、核桃、冬桃、葛根、茶叶等高原特色农业,走“公司加基地加协会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打造高品质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新品牌。

 

 

第九篇  着力社会兴县,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章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考察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始终紧紧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这把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县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程,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社会基础,促进全县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着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专栏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重点工程

◆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加大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动民族民俗文化深度游,打造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演艺产品,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休闲、民族文化创意设计、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产业。

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挖掘保护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编制入库目录。对一些边远贫困地区频临濒危的彝族左脚调、彝族舞种、民族器乐、民族技艺、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彝族服饰、民间刺绣工艺等进行分类整理和保护,摸清家底,建立名录项目库。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公园(广场)、进农户、进产业基地等“十进”活动常态化,鼓励支持全县各单位、各乡镇争创更高层次的示范单位,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力争到2025年争取命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以上,创建省级示范乡镇5个以上、省级示范单位10个以上、省级示范村或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0个以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以上,实现州级示范单位全覆盖,把牟定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第一节  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创造和谐的民族关系

着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和隐患排查,建立属地管理、受理接访和化解纠纷的联动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正确对待和处理各族群众的合理诉求和特殊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培育民族团结的社会共识,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夯实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宗教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充分发挥其在依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对涉及民族因素的人民内部矛盾,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化解。坚持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族地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增强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加强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选好配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加快村(居)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面推行服务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和改进服务群众工作。

 

第二节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使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推进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基本农田、地质灾害防治等工程,全力改善民族地区发展环境。

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扶持特色经济发展的资金平台和机制,支持引导民族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门槛低、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能够带动各族群众就业和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民族文化旅游业,支持民族聚居乡和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物流快递和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到民族地区开发优势资源,做大特色产业,做强龙头企业。

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力争实施具有保护价值和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落地。加大民族村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发展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全面改善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合理配置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完善民族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新补充和“特岗教师”向山区、民族地区倾斜。深入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活动。

大力繁荣民族文化。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进一步实施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抓好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培养及传承。加大对传统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发展彝族刺绣、木雕、少数民族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

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在民族地区基层培养干部,机关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定向招录和招聘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员。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储备,形成年龄、专业、来源结构合理的梯队。完善少数民族干部交流机制,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

 

第三节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历史、国家安全国防和“党的光辉照彝州、彝州人民心向党”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第四节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月会”“左脚舞文化节”等节庆为重点,举办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汇演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增进各民族间感情交流。推动形成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与周边地区各民族沟通的文化桥梁,开展文化艺术交流,促进各少数民族在相互学习交往中共同进步。

 

第五节 巩固扩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成果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树典型补短板”,大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亮点突出、代表性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提供可复制的典型做法和举措,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加创建工作实绩考核,完善工作激励和督查机制,调动创建示范单位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争创氛围。设立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专门机构,实施以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为主体各部门联动创建体系,支持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长廊、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工作格局。

 

第六节  加大城镇和散居民族扶持

把民族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财力支持,积极争取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补齐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加大对散居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少数民族聚居村的扶持力度,优先安排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社区)民生扶持项目,优先实施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整乡推进。对城乡居民群众和流动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制、政策、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实现各族群众的互相帮助和共同发展。

 

第二章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推动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第一节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调整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家庭农产、种养殖大户培育,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拓展城乡居民投资渠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落实税费减免,改善营商环境,持续加大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居民要素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二节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目标,扩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居民增收基础,使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建立完善有利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体制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多渠道、多途径、多领域拓展中等收入群体范围,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新型职业农民、大学毕业生、中小企业经营者等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互促共进。

 

第三章  提高居民就业水平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充分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维护。

 

第一节 多渠道扩大就业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积极培育就业吸纳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增加就业岗位,有效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公平就业、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认真落实“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政策,鼓励引导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建立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依托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多种类别、多种层次的就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扎实统筹城乡就业,科学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转向二三产业和就地就近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深入推进533”就业模式,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打响“牟定匠人”劳务品牌。开展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群就业。“十四五”期间,开发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1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8.4万人以上。

 

第二节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推进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和智慧社保业务经办系统及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市场规范整治,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规范农民工劳动用工管理,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立劳动用工数据库,强化动态管理。构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解仲裁办案信息系统,开展在线调解。到2025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

 

第四章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一节  着力发展学前教育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后的闲置安全校舍,改、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确保到2025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三年教育毛入园(班)率达92%以上。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派出公办教师指导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提升民办学校办园水平。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体现兴趣培养、行为引导、智力启发、思维训练的幼儿教育特性,强化幼儿教师培训、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教和民族聚居乡镇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加强安全、卫生、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幼儿保教质量。

 

第二节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

深入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校园文化特色化、课堂教学精细化、后勤服务优质化“五化”建设。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教学指导体系,继续实施“片区管理负责制”,强化教师全员培训,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学校结对帮扶和轮岗、支教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强寄宿制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移民子女、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上学问题,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以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省州前列

 

第三节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围绕把牟定一中建设成为全州优质高中的目标,抓住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契机,实施“名校”打造战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现普通高中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开展集体备课、听课互评活动,加强高中联合教研活动。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整体提高、重点突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到2025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考上线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大学上线率逐年有所增加

 

第四节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索将县职教中心土地、设备资源进行包装招商,主动引企入校,实现职业学校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的全方位对接,构建校企融合、产教结合的办学格局。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岗位设置课程,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实训课比例,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合理确定招生比例,建立学生在普高与职高间自由流动学习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分类推进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2025年,全县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5年提高到13.5

 

第五节  构建多元教育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加大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建设力度,逐步提高民族中小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鼓励开展民族传统技能学习,挖掘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支持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课程,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课堂。优化特殊教育服务,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开设特殊教育班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和技能培养力度,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重视继续教育,全面开展初高中后续教育,加强在职培训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完善老年教育,促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创建,构建个性化需要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不断完善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设施,提升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

 

第六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深化“县管校用”改革,健全校长选拔任用、资格培训、目标管理、岗位轮换及勤政廉政教育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职业理想,转变教师职业作风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依托名师工作室,加大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培养力度,做好传帮带工作,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职务(职称)评聘向村小学和一线教师倾斜。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我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围绕建成州级“教师培训示范机构”目标,整合教研、电教等资源,组建牟定县教师学习教育中心,大力推广“牟定教学示范”,使我县优秀的教学成果走向全州、全省,不断提升全县教育知名度。

专栏 教育事业重点建设项目

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实施中小学校能力提升及教育现代化工程项目、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扩容项目,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学位。

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形成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全学科“校本资源库”。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创建,优化教育治理能力,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第五章   推进健康牟定建设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全民健康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第一节  深入实施健康牟定行动

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入实施“健康牟定”16个行动,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突出抓好中小学健康促进,强化肥胖、视力不良等儿童重点疾病筛查干预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重点地方病危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加强与基层治理融合,创新社会动员方式,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国家卫生乡镇5以上,创建省级卫生乡镇7个、省级卫生村892025年,全县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保持低于全州平均水平,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 教育事业重点建设项目

加强疾病控制。以实施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为重点,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房屋设施、设备配备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实验室具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工作;以社区综合防控、个人自我管理为主,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口腔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进行有效防控,逐步实现规范化诊治和康复;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努力实现由注重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等人群为重点,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差距。全县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7%以上,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肺结核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

 

第二节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强化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强化县医院、县中医院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实施双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应对重大疫情防控平战两用改造试点,健全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实施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口腔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加大农村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力度,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康复中心、老年病医学科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建社区医院、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心脑血管救治站和省级甲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小病不出乡、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到2025年,建成以乡村卫生健康机构为网底、县级医院为龙头、基层医院为枢纽、民营医院为补充,覆盖全体居民的卫生健康体系;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乡镇卫生院能够承接基本常见的普通疾病诊疗,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

 

第三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着力推进医联体和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引导医联体内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两提升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探索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模式鼓励县级医院与州、省内优质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协作,发展特色专科,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引导公立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巩固提高统筹层次,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对医药服务的激励约束作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设居民健康服务门户和健康牟定移动端业务,为全县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第四节  促进中彝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继续推进中彝医药“1155”培训工程加强中彝医药专业技术骨干培养和彝医药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实施牟定县中医院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老年病科州级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培养1名省级名中医、3名州级名中彝医巩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彝医馆服务水平提高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继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2025年,中彝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健全,中彝医药门诊占基层总门诊量的50%以上,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第五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强化老年失能、老年痴呆等预防干预全面落实两孩生育政策,加大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和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育龄群众合法生育,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导社会资源探索婴幼儿照护服务新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2025年,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为主、社会参与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第六节  发展体育事业

    持续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推动体育设施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智慧体育社区和联通城乡的全民健身步道网络。改造升级体场馆,建设一批11人制标准足球场、非标准足球场,支持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合理设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和时间,加强对肥胖、近视眼等疾病的监控防治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广普及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等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常态化。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到2025年,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第六章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中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为重点,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参保缴费率。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补助政策。加大离退休人员和城乡老年居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力度,促进和规范社会化发放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工伤保险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特殊病、慢性病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力度,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第二节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救助服务均等化。精准认定特困人员,精准评估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稳步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规范低收入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认定,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定期核查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完善急难社会救助,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建立人体和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救助机制,做好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促进社会救助领域志愿服务发展,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

 

第三节  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力度。支持在村委会(社区)普遍建立社会捐助接送站(点),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儿童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分类保障制度。选优配强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建好儿童福利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根据县级财政能力逐步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适度扩大补贴范围。做好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第四节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社会化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安置型商品住房供应力度,积极推进货币化租赁补贴发放,多渠道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加强公租房分配及后续管理,创新分配管理模式,提高分配效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新市民以及旧城区改造、零星旧屋区改造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强化对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持续实施农房抗震安居工程,解决居民住房抗震能力达不到基本设防的要求问题。

第五节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要求,推动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不离村的需求。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分级分类组织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员、志愿者开展照护培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定期巡访独居、空巢、留守、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工作机制。引导退休人员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六节  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采取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满足家庭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支持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在公办幼儿园中同步规划配置托育机构,支持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建居住区必须规划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托育机构,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完善托育机构,将托育服务嵌入社区的中小型长期照看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各类托育机构,推动托育服务向标准化发展。组建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队伍,积极开展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安全防护指导、预防接种等服务,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第七节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实施《牟定县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积极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文化,进一步推进两性平等和谐发展、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全方位优化妇女发展环境,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机制,促使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平等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半边天”作用。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素质能力持续提高,培养女科技人才,高质量促进妇女成长成才。建立妇女享有全生命周期健康的管理、服务和保障体系。增强妇女生育保障能力,提升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妇女法治意识和能力建设,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缩小妇女发展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加强特殊困难妇女群体民生保障,妇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第八节  保障儿童优先发展

实施《牟定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保障资源配置对儿童基本需求的高度优先。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探索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完善儿童监护制度,健全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落实困难儿童保障制度。优化儿童发展环境,提高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水平。提升儿童营养及食品用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儿童网络素养,严厉打击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第九节  支持家庭和谐发展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完善生育支持、儿童养育教育、老人赡养、促进工作家庭平衡等福利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救助和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建设。促进发展家庭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

 

专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社会保险工程。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工伤预防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设工程,持续推动职业康复的开展,推进先康复、后评残。全面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做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全程网上运行和监督。打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生态圈”。

◆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乡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加强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及其他社会救助管理系统的整合、集成。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强化养老服务领域法治保障。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提质改造和护理型床位改造,盘活存量、闲置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或探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运营。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适度普惠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儿童福利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未成年保护中心)乡镇儿童福利工作站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设施,推动儿童福利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以殡仪馆为核心、乡镇公益性公墓和殡仪服务站为基础、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为保障、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为依托的殡葬服务网络。

◆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立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社会工作机构。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力培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少数民族社会工作等人才,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全面推动婚俗改革,树立新型婚俗观,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建立结婚登记颁证制度及婚姻家庭辅导工作机制,开展婚姻信息部门共享核查。

 

第十篇  着力基础固县,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滇中支撑区

 

立足牟定地处滇中位于楚中的“区域定位”以及“五网”基础设施密集布局的“枢纽定位”,抢抓“两新一重”建设机遇,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补齐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枢纽地位,发展枢纽通道经济,深度融入滇中城市群、楚中城镇群发展,把牟定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滇中支撑区。

 

第一章  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全省实施水网“兴水润滇”工程机遇,以基本解决全县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为目标,坚持生态用水、安全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干净用水“五水同治”,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县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增库容 2221万立方米(2022年底前开工建设的水库),水利设施新增供水 2373万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8年分别降低14.5%1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不低于现状),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95%以上。

 

第一节  加强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采取中、小型水库并举,蓄引提调及连通工程结合,全面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县城基本完成双水源和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提高调蓄能力和城乡供水、农田灌溉保证率,进一步缓解我县工程性缺水突出的问题,保障城乡及农村供水、粮食主产区供水、生态环境用水等全社会的供水安全。提高全县水资源调蓄能力和城乡供水、农田灌溉保证率,有效缓解工程性缺水突出的问题, 增强供水保障能力。全县规划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15 件。力争开工建设小石门大型水库;继续加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续建小土锅箐、高泉闸, 力争开工建设小黑箐、大力歪、双河等 3 件小(一)型水库,加快推进牟定罗汉林等 8 件小(一)型水库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择机开工建设。

 

第二节  加快推进河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统筹考虑全县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与经济、生态布局的不匹配性,规划全县各区域之间、干支流之间、流域之间关键性水系连通工程,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供水效益和效率,全面优化全县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供水安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开工建设牟定县中屯水库至蟠猫、安乐、戌街连通工程、牟定县龙虎水库至新桥、江坡连通工程等 4 件河库水系连通工程等河库水系连通工程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时加快实施。

 

第三节  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结合农民意愿、区域特点和地方财力,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在山区等人口相对分散区域,重点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解决干旱易发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在距离城镇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通过扩容改造和管网延伸,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城镇自来水管网延伸到行政村比例稳步提高。对部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的单村供水工程进行配套改造,推进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对人口相对分散区域,进行小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分质供水。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监测体系,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

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开展共 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开展戌街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前期工作,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提高灌区供水效率和效益,实现中型灌区“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总目标。

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城市水源格局,增强城市应急供水能力,于 2025 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龙虎水库至牟定一水厂连通工程。

 

第四节  加强防汛减灾能力建设

加快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水库清淤增效工作,恢复水利库容 1154 万立方米,提高全县水库蓄水能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4 16公里,进一步提高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率,提升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防洪能力。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建设水库、引调提水工程等 36 件,开工建设 13 件抗旱水源工程,有效应对特殊干旱年供水需求。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山区缺水的面貌。

 

第五节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建立和完善包括数据采集传输、预报预警、分析决策于一体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形成覆盖所有县、乡(镇)的异地视频网络、覆盖小(一)型水库、中型水闸、大型灌区、3 级堤防及以上规模水利工程的防汛抗旱调度体系。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系统,加快完善全县防汛抗旱决策系统。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建立全县水利信息数据字典,搭建统一水利管理数字化平台,打造“一库、一图、一平台”的水利云平台。

专栏:水利基础重点项目

◆滇中引水重点工程。积极做好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前期工作,滇中引水二期工程估算投资8亿元,规划设计1条干线、4条分干线、5条支线,总长71.8km,涉及5个乡镇21个村委会109个村民小组。

◆农业灌溉工程。重点建设滇中引水配套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重点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建设加压站、泵站、净水站、高位水池,配套输水管网,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水利信息化。重点建设牟定智慧水务平台,完善现代水利信息系统,完成供水厂、净水站、水质监测点等设施设备智能化升级,全域推广智能水表。

第二章  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抢抓全省实施民航“强基拓线”、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铁路”补网提速”、水运”提级延伸”工程机遇,努力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铁路为大动脉、国省道为重要干线、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第一节  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规划建设 “一横两纵一联”高速公路网,形成县域“东西南北”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互联互通更完善。与周边楚雄、姚安、大姚、元谋、禄丰等地实现高速公路连通。“三横四纵”干线公路成网,全面覆盖牟定县国土空间布局、经济布局、产业布局,有效联通所有乡镇、重要产业物流园区及旅游区,干线公路等级达二级以上;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干线公路全面成网,铁路大通道全面贯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两纵一联”的高速公路网,从而形成县域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G5621昆楚大高速往禄丰、昆明方向及姚安、大姚方向;楚姚高速往楚雄方向;牟定至元谋高速往元谋方向;牟定至南华高速往南华方向),规划里程达到203.5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14.09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横两纵一联”高速公路路网布局: 一横:昆明—禄丰—牟定—姚安—大理。两纵:楚雄—牟定—元谋。楚雄—牟定—大姚—永仁。一联:牟定(新甸)—新桥。

——干线公路:形成“三横四纵”的干线公路网,建设国道G227和省道S218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通乡二级公路。三横:中屯—蟠猫—戌街—元谋。化佛山—牟定—新桥—禄丰(妥安)。南华(龙川)—凤屯—江坡—禄丰(广通)。四纵:姚安(前场)—中屯—牟定—凤屯—吕合。蟠猫—牟定—楚雄。蟠猫—新桥—江坡—楚雄。元谋(新华)—戌街—安乐—牟定—凤屯—南华。

——铁路:配合加快推进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的中老泰铁路联络线(永仁—大姚—姚安—牟定—楚雄—双柏—新平—元江)前期工作。

——综合枢纽:依托公路、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构建牟定县“一核多点”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第二节  建设内畅外通的交通网络

“优化路网等级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为目标,打通节点,联网成环,形成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网为基础,铁路为补充的布局。到2025年底,全县公路通道总骨架基本建成,楚中“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面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基本建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有效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实现与周边相邻县市的互联互通。硬化所有自然村进村公路路面,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衔接,结构更加合理;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实现全部自然村通硬化路,基本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畅通、安全、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群众出行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专栏: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点项目

◆东西向高速公路通道:昆明—禄丰—牟定—姚安—祥云—大理,通道由G5621昆楚大扩容高速构成,是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通道。

◆牟定境内G5621昆楚大扩容高速。

◆南北向高速公路通道:攀枝花—永仁—元谋—牟定—楚雄,通道由京昆高速、昆楚大高速构成。

◆牟定境内新建牟定至元谋高速公路。牟定—南华,联结G56杭瑞高速。

◆牟定境内新建牟定至南华高速公路。楚姚高速—新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高速公路。

◆国道G227张掖至孟连公路国省道提升改造项目(牟定县城至姚安段)。

◆省道S218元谋至楚雄公路国省道提升改造项目(牟定过境段)。

 

第三节  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

建设好农村公路。以乡镇和重要乡村经济节点为网点的农村主干公路改造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恢复农村公路应有的服务能力,有效提高农村公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集中启动推进5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实施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具备条件的5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的建设目标,建设自然村进村道路417.5公里。

管理好农村公路。全面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农村公路长组织管理体系,明确每条农村公路的路长及路长日常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形成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

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抓住省政府大力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契机,紧紧围绕“开发一座山、盘活一潭水、提升一座城”的旅游发展思路,联同姚安、元谋、禄丰、楚雄等地构成高效循环、便捷畅通的旅游交通网络。重点推进凤屯镇至化佛山公路提升改造项目、牟定县城至化佛山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建设。

:农村公路重点项目

◆重要县乡道:牟定县城至新桥至禄丰妥安二级公路(牟定段),江坡立交至南立交至庆丰立交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蟠猫至中屯二级公路项目,李铁屯至南立交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天台至新桥镇朱家山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牟元高速羊旧立交至安乐乡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老元勐线提升改造为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牟定段),凤屯镇至化佛山公路提升改造为二级公路项目,县城至化佛山公路提升改造为二级公路项目,凤屯至江坡公路提升改造为二级公路项目,哨戌公路提升改造为二级公路项目,庆丰湖环湖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共和至姚安栋川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牟定段),飒马场至南华龙川县道提升改造工程(牟定段)。

 

第四节  强化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结合未来发展趋势,以“大数据”发展为基础,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整体规划与管理应用,优化公众出行效率,提高交通物流运转效率,强化各相关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合作,保障基础设施有效运行。加快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构筑交通数据资源整合系统、交通行业运行监测系统、交通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加强交通管理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建立面向行业管理的电子政务、行政执法、市场诚信体系、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等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行业业务协同、科学决策和信息服务能力,使交通主管部门及企业能够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服务。建立综合交通调度中心。整合交通系统内部平台,建立综合交通调度中心,综合路政、养护指挥机构等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工程管理系统平台。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平台,对全县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形成覆盖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监测体系。加强重要普通国省道路段、重点客货运输站场等基础设施的监测网络建设。形成覆盖重点载运工具的监测体系。重点跟踪监测“两客一危”车辆、重点营运货车和交通运输执法装备等载运工具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长途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公交车、出租车、重型车、牵引车全部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

 

第三章  加快推进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布局绿色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源网荷”一体化建设,促进能源就地消纳,完善能源产储供销体系。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加强“风光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化解电力结构性矛盾。优化电力输送通道布局,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提升新能源存储、输配和外送能力。改造升级城乡电网,有序推进县城老旧电线电缆改造入地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强电网供电能力。完善城镇天然气管网规划布局,推进全县油气管道“一张网”建设,提高全县工业用气占比,推广天然气利用。合理布局天然气站点,推进城乡接合部天然气管道建设,推进输气管网向城镇周边乡村延伸。

专栏:能源基础重点项目

◆城乡电网升级项目。重点推进县城变电站、老旧电线电缆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推动城乡电网升级。

◆智能电网推广项目。推进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房、数字化输电线路等项目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能源设施项目。完善提升城区天然气管网,加快推进西部乡镇天然气站点建设,实施乡镇镇等集镇 LNG 气化站点。

◆大唐香格里拉光伏20万千瓦发电站项目。十四五期间在牟定县安乐乡适宜村委会扩建总发电量20万千瓦,占地3600亩农光互补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并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中城投能源(云南)有限公司1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分期建设总装机15万千瓦分布式或集中式光伏电站及其附属设施。

◆中广核扩建300MW新能源发电站项目。分期建设总容量300MW的风力发电项目,预计建设120台单机2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章  加快推进现代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布局物流市场,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推进牟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快递物流中心、综合物流中心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

第一节  构建“一核多点”综合物流枢纽布局

以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设施配套、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规划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功能性物流中心。依托牟定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牟定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牟定县商贸物流园等项目,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设施,构建适度超前、分布合理、功能整合的物流枢纽布局,构建以牟定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共和、新桥、戌街、安乐、蟠猫、江坡、凤屯的7个乡镇按照交运站、交管站、农村物流中心等“多站合一”模式建设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中心为支撑的牟定县“一核多点”的综合物流枢纽布局。

专栏:“一核多点”综合物流枢纽布局

◆一核:以牟定县共和镇为核心,覆盖周边乡镇、通达全县、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主枢纽,有效衔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民用机场等多种运输方式,强化物流集散、中转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机场、公路客货运站等枢纽设施间旅客短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多点:分别以新桥、戌街、安乐、蟠猫、江坡、凤屯为集散点,便捷衔接干线路网、汽车客货运站场、乡镇物流中心等,提升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对牟定县综合物流枢纽的支撑。

 

第二节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建设一个园区、繁荣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牟定县大型公路冷链物流园区、牟定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牟定再生资源物流中心、牟定县快递物流中心、牟定县综合物流中心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的规划建设,力争到2025年将我县打造为服务全县、辐射楚中城市群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中心。

 

专栏:物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牟定县大型公路冷链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结合楚姚、楚大高速公路连接线出口区位优势,发展物流枢纽经济,新建大型公路冷链物流园区。用地100亩,建设园区道路约10公里,保鲜冷藏库4500平方米、速冻库4500平方、分拣加工包装车间2000平方米、仓储物流配送交易结算中心1万平方米、附属用房3000平方米,购置冷藏车30辆、冷库系统、配送、检验、供电、供水、消防等设备设施,建设会展和服务中心3000平方米、2.5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建设物流服务体系等配套基础设施。

◆牟定县商贸物流创业园建设项目。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和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建设集商贸物流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训、营销为一体的物流业创业园。

◆牟定再生资源物流园建设项目。依托G227国道、S216省道等交通条件,围绕牟定县循环经济产业、新材料等产业,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物流、工业物流、分拨与配送等物流业务,建设服务全州的再生资源物流园占地500亩。

◆牟定县大宗固废综合物流中心。项目计划用地100亩,建设周期3年,新建智能大型货运仓库、供配电站、公路货运临时堆场、物流车辆停车场、机修车间、检测中心、供配电站、综合办公楼等设施。由牟定县政府进行招商引资,由企业进行建设和运营。主要功能是承担大宗固废项目基地每日车辆转运、仓储、加工、转口贸易等,作为牟定县大宗固废项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牟定县综合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依托G227国道、在建楚姚高速及昆楚高速等交通道路,为牟定县生产生活提供区域货物中转、区域分拨与配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等综合物流业务,建设服务牟定、辐射楚中城市群的综合物流中心,占地200亩。

 

第五章  加快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5G网络,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改造,扩大高速宽带接入覆盖面,实现公路沿线及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全面落实光纤到户,实施“5G+光网”双千兆工程,建设“千兆小区”“百兆乡村”,提升城乡光纤宽带渗透率和接入能力。加快“数字牟定”建设步伐,大力推动应用农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全域智慧旅游等智能系统,巩固深化“一部手机”系列产品建设运用,用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转变政府职能、有效治理社会、服务城乡发展。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以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布局全域感知智能终端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城市物联网等示范场景建设,同步推进城乡网络安全建设。

 

专栏: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信息网络设施。 新建 5G 基站 110 座以上,推进城乡光纤宽带、千兆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千兆小区”全覆盖。

◆智慧广电网络。实施广播电视光纤提升、智慧广电 5G 试点、有线电视网IP化升级等项目。

◆数字牟定建设。建成“数字牟定一码通”管理平台,建设牟定云计算大数据运营中心,推进智慧交管、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物联网应用场景建设。

 

 

十一  着力生态立县,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治气、治水、治土同步发力,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大力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争创云南美丽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第一章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落实省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制度,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水秀的空间开发格局,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第一节  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作用,严格落实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等调控策略及导向性的环境治理要求。实施差别化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加大化佛山、三峰山、白马山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力度,加强境内以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红线管控。加大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力度,严守资源利用上线,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审查,对不符合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环评审批。

 

第二节 开展绿化行动

深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因地制宜制定退耕还林规划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快国家储备林等项目建设,强化天然林和公益林管护,稳定提高森林覆盖率编制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大力推进天然林修复,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大规模开展三沿绿化行动,继续深入实施城乡特色风貌线、绿色生态线、精致景观线”“三线打造,加快昆楚大高速牟定段绿化美化,加强河流沿岸披绿改造,在集镇主次干道、重要节点等统筹开展规划建绿、拆违绿、破硬绿、见缝插绿、留白绿,不断提高绿地覆盖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落实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山管护,切实做好天然草场的轮牧休牧。推进森林草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及时更新年度数据,全面加强森林草原灾害防控,强化火源管控和监督检查,加强林业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以上。

 

第三节 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和修复

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力度,加大物种资源保护、生物资源恢复和发展、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监管和保护力度,探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途径,坚决遏制资源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原生性和特有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与和谐。加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实施江河湖泊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抓好河道整治及入河入库污染治理、库塘清淤和生态恢复、库塘周边生活污染治理等工作,有效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或退化,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开展小微湿地和最美湿地示范建设,实施庆丰湖湿地公园等保护修复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对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的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湿地认定,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以重要湿地、湿地型自然保护地为重点,加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保护执法力度。到2025年,全县湿地保护率达71.5%以上。

 

第四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从严管控城乡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探索建立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措施。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等途径,尽量减少新占耕地。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加快提升耕地质量,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第五节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建立健全统一管控的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合理界定城镇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态保护空间,构建功能互补、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争取生态补偿。健全县级环保督察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源头防控、过程严控、后果严惩、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推行使用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强化跨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建立污染防治区域及生态修复联动机制。

 

第二章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持预防为主、综合整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构建形成有利于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环境体系。

 

第一节 加强大气环境保护

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力度,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加强矿产资源、砂石料、工业制造等行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淘汰“黄标车”,逐步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公交车,配套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出行。建立健全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机制,重点开展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矿山、站场、物料堆场等扬尘防治。淘汰城区10吨及其以下燃煤锅炉和燃煤大灶。到2025年,工业污染源废气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州下达指标内,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以上。

 

第二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

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磷污染排放总量。实施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加大工业项目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工业污染源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乡)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继续实施“河长制”,有效管控辖区河水环境治理,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完成供水100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三节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以耕地和建设用地治理为重点,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和土壤污染与修复“污染者付费”制度,全面完成州下达的土壤污染防治任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加大种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化生产。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平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耕地质量等级管理,实施区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全社会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第四节 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置。到202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100%。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和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制镇(乡)达到90%以上,行政村达到80%以上。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到2020年,城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建制镇(乡)达到80%以上。

 

第五节 实行强有力的环境监管措施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问责的体制机制。强化结构减排、落实工程减排、加大管理减排。建立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相结合的机制。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落实环保机构检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入实施“六个一律”环保利剑行动。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加快全县环境监控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和流域区域联防联控执法机制。

 

第三章 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并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朝着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发展,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第一节 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并重,健全能源统计、监测、预警和考核问责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省州目标要求。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大力推进结构节能、系统节能和管理节能。推进工业节能,积极推动效能高、能耗低、污染少的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推进建筑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大力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优化建筑设计和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推进交通节能,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机动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运输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推进农村节能,大力推广新型节能农业技术,提高农村能源效率。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推动制定政府节能低碳采购产品目录,推行政府低碳采购,引导公共机构购买使用能源效率等级高和有节能认证标志的用能产品。

 

第二节 开展全民节能行动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节能降耗指标的约束性管理,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开展能效对标,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合理消费、绿色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活动,倡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普及使用节能产品和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培养公民自觉节能习惯,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第三节 推进低碳社会建设

着力构建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社会组织积极推进、公民广泛参与的低碳社会建设机制。落实政府引领责任,引导企业主导低碳消费方式,强化社会组织的推进职能,倡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抑制高碳消费,培育全民低碳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文化氛围。积极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社区,切实贯彻有利于循环经济、低碳产业以及其它绿色发展的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探索具有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第四章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化”原则,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第一节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改革用水需求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旱作节水农业,抓好高用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以及重复用水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普及生活节水器具,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按照节约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4.2%以内。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守住千亩以上成片耕地。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优化矿山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牟定县纳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为契机,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旧塑料、废铅酸蓄电池、废矿物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工业固废无害化循环利用体系,在全省循环经济领域起到示范引领效应。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燃料结构,鼓励使用电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加强木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综合运用投资、产业、价格、财税和金融等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十二  着力依法治县,打造平安和谐牟定

 

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加快建设法治牟定、平安牟定,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章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第二章 加快推进法治牟定建设

坚持法治牟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巩固提升牟定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牟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第一节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强化县、乡镇政府事权和执行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执行政府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目录清单、投资审批负面清单、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推进行政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推进政务公开,加快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配套保障机制,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

 

第二节  健全民主决策机制

健全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听证制度和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后续评估、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制及责任倒查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节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对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城市管理等综合执法领域的监督。推行行政执法流程网上运行和行政执法文书电子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网上考试和资格管理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第四节  强化行政权力监督

强化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防止权力滥用。健全完善法制督查和特邀法制督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制督查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作用。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推行审计全覆盖,大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第五节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加强法律援助中心管理,推进律师协会建设,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推广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设立公职律师,鼓励企业设立公司律师,理顺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人民调解员“一员多用”机制。大力发展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社会法律服务。

 

第六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县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并全面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全体人民群众形成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氛围。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法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加大媒体公益普法力度,提高普法实效。建设完备有效的法律服务体系,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业,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援助,构建城乡均等的法律服务工作体系。

 

第七节  全面保障司法公正

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健全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优化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完善旁听庭审、诉讼档案查询等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体系,强化司法活动的监督。建立司法工作人员廉政档案制度。

专栏  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八五”普法。开展法治文化广场、长廊、主题公园等基层法治宣传载体建设,加强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农村“法治宣传中心户”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创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法治宣传教育新途径。

◆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标准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等相融合,实现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全覆盖。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多网合一”,健全社区综治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一体化运行机制。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安装社区(村)监控、自助终端和其他物联网设备,结合“一部手机办事通”推进社区综合管理,实现人、事、物互联互通。以城乡社区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等为重点,创建治理能力提升示范村(社区)。

 

第三章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一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治支撑作用,探索具有牟定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推动县级、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并实现全覆盖。加强网格员等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坚持全周期管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一部手机治理通”工作,推动事项办理精准化、系统平台智能化、社会治理扁平化,推动群众更多更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第二节  完善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体系

建立规范完善的公众参与规则程序,畅通依法有序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整体效果和效力。积极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服务资源,拓展司法行政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努力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模式。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队伍的业务素质,推进“以案定补”机制,加强行业性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引导社会组织、社区组织和基层群众就社会治理开展双向和多向民主协商。完善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和特殊人群专业心理疏导矫治救助体系。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社会问题,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宗教和谐。

 

第三节  实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工程

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健全村(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公共服务、调处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的积极作用。编制城乡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清理规范、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推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进城乡社区结对共建,推动力量配备、资金投入、服务供给向农村基层倾斜,加快补齐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短板,促进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第四章 加快推进平安牟定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加快推进平安牟定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全有序、边疆和谐稳定。

第一节  坚持国家安全观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法规、政策、制度。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信息搜集研判和预警预测预防工作,强化对网络信息和设施的保护,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第二节  确保经济安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粮食储备、通信网络、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和水电油气能源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正常运行。健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确保生态安全、民生领域安全,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完善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

 

第三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三级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贯彻落实好1+3+11”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重点建设项目、冶金工贸、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和落实消防领域的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消防安全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集中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推进消防应急救援机制建设,满足现代火灾扑救和重大灾害处置,提升科学施救水平;持续加强消防站点建设,重点完成全县六乡镇(共和镇除外)小型消防救援站建设项目,对营区老旧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翻新。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河流、水库、坝塘、沟渠等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应急管理“议案三制”建设,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服务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严密防范、高压重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命案防控机制,积极推动网络空间侦控平台和系统建设,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县级防控电信诈骗中心建设,提升防控网络诈骗的能力。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巩固“无毒县”创建成果。推进反恐怖大数据中心、公安检查站标准化、智能安防小区、指挥查控系统等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造“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机制升级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牟定经验。

 

第五节  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力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经济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国防建设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加快基础设施、国防科技工业、生物安全等领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卫星应用、稀贵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应急救援等新兴领域军民融合,统筹推进军地共建共用共享。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推动平战结合、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加快智慧动员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拥军优属工作。

 

 

十三  着力全民建县,打造滇中牟定“工匠名乡”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弘扬“勤学勤劳、创业创造”的牟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兴起“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工匠创企业”的全民创业热潮,打造滇中牟定“工匠名乡”。

 

第一章  深入开展“三创比拼”

激励干部创事业,做到知责明理、履职担当,统筹推进“带好一方干部、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繁荣一方文化、稳定一方社会”的“五个一目标”,在抓班子、带队伍中做到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有实绩、有口碑,当好“百姓创家业”“工匠创企业”的服务者和领导者,成为全民创业的参与者、领头羊。组织“百姓创家业”建设美好家园,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农村家庭普遍拥有的人力、土地、山林、房屋、水利等资源,家家种好植物、养好动物,户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切实做到人、地、山、房、水等“五不空闲”,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秉承劳动光荣、创业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力更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引导“工匠创企业”,把牟定工匠“立志成才、建设家乡”的精神传承弘扬融入全民创业全过程,支持工匠领办企业,激发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企业投资创业。要持续推进“四万三进”活动,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改革,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或二次创业,加速工匠精神、工匠技能的传帮带,打造滇中牟定“工匠名乡”。

 

第二章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力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科学传播水平显著提高,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科普基地布局更加合理,科普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公益性科普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关注创新、服务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坚持产业、企业和市场需求导向,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和省州级重点专家工作站、实验室、过程研究中心等建设,构建技术研发、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五大平台。实施双创“六大行动,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创业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校园众创平台、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巩固和提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成果,探索建立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预孵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式孵化培育体系,完善“创意-创业-企业-产业”创新创业生态链,打造“双创”升级版。

 

第三章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实施“小升规”企业培育工程,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加强对重点升规培育企业和首次升规企业的支持服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行动,实施新一轮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数据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资金支持。支持骨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省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等研发任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鼓励企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冶金化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技术平台。力争到2025年,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增加。

以打造创新型、开放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整合科技资源,产学研结合,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科技合作、创新人才引培及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绿色食品、冶金矿产、大宗固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科技型龙头企业、大品牌和重点新产品。聚焦优质水稻、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生猪等种养殖业,实施种质资源选育、高效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科研攻关,推动科技在高原特色产业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腐乳产业科技研发中心,改进生产工艺,加强产品开发创新,不断提高腐乳产业发展质量。引进新技术,有序开发稀土、石墨等稀贵金属、非金属矿产,推动科技在新材料领域取得新突破,使科技成果成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第四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直接引进和柔性引进的“双向引进”机制,创造条件引进“高精尖”人才。开展“兴牟英才回巢计划”,设立“兴牟人才奖”,引进一批具有牟定县产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创新人才、优秀企业家。大力实施“彝乡英才”培养工程和“云岭英才”计划,加强与国家和省、州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训选拔一批“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加快“牟定匠人”技能人才品牌打造,着力壮大“新农人”“新乡贤”“新智库”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聚集强大功能,确保全县人才密度达18%以上。

 

第五章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强县强企创建工作,按照省、州部署和要求,抓紧研究制定牟定县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贯标工作,大力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和品牌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社会自然人申请专利。构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积极探索地理标志、遗产资源、传统知识和民族民间文艺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构建合理的资源获取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网络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到2025年,全县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商标树品牌、地标扩影响、版权强保护取得成效,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增加。

 

第六章  完善创新体系

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市场导向明确的技术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实施。运用财政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指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认真落实研发费用扣除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普惠性财税政策。创新科技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完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等多层次科技投入体系。发挥好企业科技开发与投入的主体作用,实现企业科研投入和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双增长”。

 

 

 

第十四篇  保障规划实施

 

《牟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是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依法经牟定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纲要》的实施要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履行政府职责,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章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评体系等。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党委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举措的工作机制,加强重大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完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健全完善“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党委统筹全局、各方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章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

《纲要》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规划,是制定全县各类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以及有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服从,严格执行,切实维护《纲要》的统领地位和权威性、严肃性。完善规划体系,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加强各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由县、乡镇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全县规划体系。统筹规划管理,建立目录清单、编制备案、协调衔接等规划管理制度,有效解决规划数量过多、质量不高、交叉重叠等问题。

县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以及区域规划,要细化落实本《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成为《纲要》的重要支撑。年度计划要根据《纲要》结合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合理确定年度发展目标。根据《纲要》目标,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和深化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规划、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信贷、物价、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强化责任落实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实施责任,强化制度、规划和政策的综合协调,促进规划联动,统筹推进实施。《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主要是通过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各级各部门要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规划意图保持一致。《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和主要任务,由县人民政府分解细化,由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牵头部门及有关部门要按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强化政策统筹,制定和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环保、投资、产业、改革、 开放、人才、民生、价格等政策,保障《纲要》确定重大任务和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纲要》提出的县级重点专项规划,按照“谁牵头编制谁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细化实施方案,确保专项规划有效落实,有力支撑好《纲要》的顺利完成。

 

  强化项目支撑

我们以打基础、转方式、调结构、强产业、惠民生、利长远为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水利枢纽、能源枢纽、物流枢纽、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做好项目谋划,全面补齐经济的短板,全县谋划储备项目1813个,总投资5768.96亿元,其中:综合交通项目110个,投资1165.51亿元;水利项目264个,投资246.64亿元;农业项目387个,投资697.73亿元;生态环保项目68个,投资49.92亿元;能源工业项目56个,投资407.24亿元;非能源工业项目115个,投资1019亿元;教育项目84个,投资393.45亿元;旅游业项目143个,投资629.56亿元;卫生项目99个,投资67.83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42个,投资265.08亿元;数字经济业项目127个,投资328.31亿元;物流枢纽类项目66个,投资97.2亿元;其他项目210个,投资401.5亿元。

我们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对进入规划的项目要建立项目库,加强前期工作,根据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分类、排队,建立和完善项目咨询评估、审议决策制度,加强项目实施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强项目谋划,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与国家和省、州对口部门的汇报对接,争取将一批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州规划盘子。切实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完善“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建成一批、补充一批”滚动推进的项目建设机制,最大限度争取到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完善“重点项目县级领导联系服务制”“项目督查考核和通报制”“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项目服务制”等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制度。 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对规划所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加快组织推动实施。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强项目管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认真研究提出加快经济发展的土地、林地、资金、服务等要素保障措施。积极主动向上协调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强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第五章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对《纲要》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和科学评价,并对规划实施加强考核,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节  健全评估机制

落实监测监督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测,特别要对重要发展目标进行监测,对战略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对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纲要》落实进展情况,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检查。

健全规划评估制度。《纲要》实施中期阶段,要组织对《纲要》重要目标、重点战略任务、重大改革和政策、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对规划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提出调整和修订规划的意见。经中期评估需要修订本规划时,由规划编制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的议案,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提请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纲要》实施期满,要开展总结评估,为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打好基础。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要组织开展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

完善规划修订机制。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造成实际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与规划目标发生较大偏离时,或因国家调整相关指标等,需要对《纲要》进行修订或调整的,由县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

 

第二节  完善绩效考核

建立有利于推进全县“十四五”规划的机制体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将“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部门,作为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加大督查考核,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倒逼目标责任,为推进全县“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