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hhszfxxgk-/2019-1126001 公开目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布机构: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30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成文日期:2018年11月09日

楚雄彝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1月17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州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州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初步预计,全州生产总值实现960亿元左右,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0亿元,增长25%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0.3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6亿元,增长12.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62亿美元,增长1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682元、10053元,分别增长8.5%和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城镇登记失业率3.2%;人口自然增长率3.5‰;城镇化率达4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一)稳增长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战略性推动、精细化推进、实现途径、政策供给、方法创新和作风保障,稳预期、稳市场、稳增长各项重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一是锁定目标,及早压实工作责任。围绕人民代表大会计划目标和省下达的18个支撑指标,自我加压,及早确定了政府工作目标,及时将主要指标细化为62个支撑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到部门,纵向到县市,时序到季到月,责任到人到岗。在全省上半年工作汇报会后,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任务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增添动力。二是创新举措,强化政策供给实施。注重政策的研究、集成和创新,因势而谋、及时果断出台了稳增长27条、十大专项行动、市场主体培育、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增能攻坚等40余个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政策集成稳增长的良好效应。三是创新方法,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完善了经济运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和问效“五个主题”制度,扎实推行“五个一”、“四挂钩”、问题清单销号、“红黄绿”灯预警通报和工作约谈等制度,坚持领导挂图指挥、部门挂图作战、统计等综合部门挂图监测,发出预警通报10期,强化督查问责和跟踪问效。四是突出重点,驾驭好经济战车。突出打好“四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开展“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切实抓好“510”、“810”等工作,着力抓好“两区”建设,着力实施“六轮驱动”,“十马竞奔”格局初步形成。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坚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向精准发力,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巩固227万吨煤炭去产能成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行为,拆除中频炉15台,取缔4家地条钢生产企业产能7万吨;深入开展“十个一批”去库存,全年销售商品房322.5万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周期稳定在12个月以内;狠抓不良贷款处置、金融去杠杆、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全州不良贷款率比年初降低0.63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稳定在控制线以内,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25亿元,有效激发了实体经济活力;纳入全省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建设、社会事业、脱贫攻坚等补短板工作扎实推进,民生领域财政投入194.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8.2%。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着力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次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预计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74亿元左右,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9个,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户,5个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称号。

(三)跨越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把扩大有效需求作为筑牢经济发展基础的重要抓手,着力促进投资、消费、外贸增长,跨越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深入开展抓项目增投资专项行动,出台了促进投资增长的10条措施,以“五网”建设、列入省州“四个一百”和年度1626个支撑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狠抓“构二破三”、“调二提三”工作,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筹集投入项目前期经费1.38亿元,分3批集中开工项目668个,一批事关全州长远发展的交通、水利、市政、能源、信息、社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完成“五网”建设投资260亿元,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筑牢。深入开展挖掘释放消费潜力专项行动,滇中大商汇、云南联惠商博商贸园等项目加快推进,11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2个乡村新型商业中心、5个社区便利店和5个县域电商物流分拨中心建设有序推进,6个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0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584个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投入运营。进一步加大了打击假冒伪劣和市场监管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外贸发展基础得到巩固提升。以重点企业、优势产品为突破口,加大对重点外贸企业培育、指导和帮扶力度,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引导州内企业将委托出口逐步转为自营出口,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增加进口。兑现外经贸专项扶持奖励资金680万元,外贸实现了稳定增长。

(四)脱贫攻坚保持精准全面推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精准脱贫攻坚战高位推进。一是脱贫攻坚力量投入持续加大。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工作力量、作风建设、党建扶贫“双推进”和督查问责六项保障,狠抓12大脱贫攻坚行动和16个到村到户措施的落实,全年共筹集投入脱贫攻坚资金118.2亿元,共派出驻村工作队员3087名。二是扶贫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扶贫整乡推进项目投资36.76亿元,103个贫困行政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投资11.44亿元。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5316户20512人,完工2529户9778人,完成投资4.95亿元。完成沪滇扶贫协作项目投资2136.83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78亿元,完成贫困人口转移就业11825人。三是强化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坚持标准,精准识别未脱贫人口192980人。通过努力,牟定、姚安两县摘帽、93个贫困行政村出列、5.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有望全面完成。

(五)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坚持“两型三化”和“一突出两打造”,抓实“五链统筹”,通过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10大重点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25亿元左右,增长11%左右。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7.67万吨,楚雄、禄丰两县获财政部粮油生产大县奖励。种植烤烟61.85万亩,收购烟叶168.13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24.57亿元。肉类总产量达42万吨左右,水产品总产量达2.7万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新增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户,州级41户,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左右,增长20.6%。二是二产支撑力显著增强。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发展攻坚工程,着力开展企业精准帮扶,积极推进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得到加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左右,增长12.6%左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35亿元左右,增长13%左右。着力推进建筑业提质增效,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2亿元左右,增长25%左右。三是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认真落实服务经济倍增计划,统筹推进以批零住餐、旅游文化、房地产及配套服务和健康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以及以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全州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左右,增长10.5%左右。加快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步伐,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438万人次,增长43.8%,实现旅游总收入293.8亿元,增长76.7%。深入实施主体培育攻坚工程,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总数达13.7万户。

(六)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有新突破。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强动力和添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放管服”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全州项目审批、备案、商事服务提速率均达60%以上,州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同步建成。商事制度、国资国企、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公务用车“三化”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科技、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司法、城市综合执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二是对外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省发展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创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体制机制,强化与发达地区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成功引进西安隆基、四川禾邦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项目顺利推进,全州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022亿元,增长29.5%。三是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双创、互联网+等工作加快推进,楚雄启迪K和禄丰创E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20户高新技术企业和6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省级认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79亿元,新增专利1092件、专利授权541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2%。成功举办第一届科技入楚三场项目推介会,累计签约合作项目50个,签约投资167亿元。彝州品牌建设再创新佳绩。新增云南名牌14个,楚雄野生菌、大姚核桃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和大姚县全国质量示范县建设顺利推进。

(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城镇地下综合管廊、综合交通、城镇棚改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城乡建设投资265亿元;城镇棚户区改造建成22407套,建成公租房1540套,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开工20678户,竣工20614户;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五年行动取得新成效,全州累计查处城乡“两违”占地面积124.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29万平方米,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54.84%、36.44%;城乡特色风貌打造稳步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5.8亿元。深入开展“六城同创”,探索推进了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二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经省对2016年度县域经济综合考评,楚雄市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大姚县、双柏县获全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牟定县、禄丰县、元谋县获全省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各县域竞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八)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深入落实《楚雄州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17年行动计划》,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一是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化城市扬尘污染治理。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行河长制,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检测等工作。全力推进土壤污染治理,牟定镉渣和铬土壤修复、南华砷渣处置工程加快实施。二是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放评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查办了一批环境违法案件,共处罚案件114件,处罚金额559.59万元。三是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积极处置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绿孔雀保护舆情。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遵守。完成营造林30.5万亩,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9%、100%。创建命名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4个、全国生态文明村2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2个。双柏、牟定、大姚3个生态文明县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四是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申创了2个省级低碳社区试点,推进了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禄丰、大姚3个省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九)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以加快推进“810”民生工程为抓手,深入开展“补短板惠民生”专项行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一是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76.9%;“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强化,年内共消除大班额123个;普通高考一本上线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大关,上线率15.4%,本科上线率66.9%;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一批村级文化室、文体活动场所、全民健身路径等文体惠民工程,共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3698场次,服务群众28万多人次,全州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共接待群众190多万人次,举办各类节庆文化活动60余场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我州运动员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获得两枚铜牌。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不断加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艺术创作取得新进展,彝剧小戏《喝三秒》成功入选中宣部、文化部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并赴京演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全州9座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广播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工作全面加强。二是人民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医改取得积极进展,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重大疾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水平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疫情处于中度流行区以下;孕产妇死亡率17.22/10万,婴儿死亡率4.58‰,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省平均水平以内;“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中彝医药特色优势显现,食品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退伍军人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积极落实“贷免扶补”政策,强化就业扶持工作,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7245万元,发放创业贷款5561户5.86亿元,带动就业1.67万人。共培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平台12个,举办创业创新活动60场次。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32.78万人,新增转移就业30.1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全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67.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51.7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1.3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0.1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8.48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提高,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13年连增。落实精准扶贫社保兜底,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四是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州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6起、死亡70人、直接经济损失1758.86万元。事故起数同比减少40起、下降17.7%,死亡人数同比减少5人、下降6.7%。持续推进“平安系列”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公安信息化实战能力迅速提升,群众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体制不断完善,反恐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实施质量强州战略,重要工业产品、主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达91.1%和100%,工程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青山嘴水库工程荣获2016—2017年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加大物价监控检查和重要商品存储力度,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五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共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92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9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个,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98个、学校140所、企业44户、社区18个、宗教活动场所148个,创建国家级“和谐寺观教堂”4所;楚雄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武定县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紫溪彝村等8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紫溪镇、栗子园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对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保持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如期实现贫困县、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贫困行政村出列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五网”、城镇、产业园区等重点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够快,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有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支撑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发展和县域之间错位、互补、赶超发展的新格局。同时烤烟收购指标持续减少、企业因市场因素亏损面较大,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困难加大,补齐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短板任务较重。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1: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