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647J-/2019-0322002 | 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发布机构:楚雄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主题词: |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01日 | 文 号: |
标 题:
楚雄州国土资源局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成文日期: |
楚雄州国土资源局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条例)、《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简称规定)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更好地发挥信息公开对建设法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促进作用。特向社会公布2014年度楚雄州国土资源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定》
1、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规定》以及《楚雄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配套制度》,进一步深化全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凡属于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社会关切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我局都依法、全面、准确、及时地做好了公开工作。
2、我局坚持为民服务、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的原则,采取有关负责同志发表讲话、撰写文章、专家解读、政策问答、接受访谈、媒体专访、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解读等方式进行科学解读、阐释,加强信息解读工作,同步考虑、部署、推进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及其他有关工作,加强信息发布前的舆情风险评估,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的整体方案,增进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
3、我局不断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和回应机制,切实做好舆情监控工作,及早发现、研判需要回应的有关舆情和热点问题,针对出现质疑情形,迅速启动舆情处置应急预案,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消除不实传言,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切实做好社会关切事项回应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负责人的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一年来,以依法行政、提高效能、促进反腐倡廉和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开制度,拓宽公开领域,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流程,创新公开形式,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制度规定,进一步健全信息收集网络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有关政务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我局建立健全了各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明确了分管领导为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信息员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我局还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楚雄州国土资源局2014年度科(室)信息发布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各科室落实。确保了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不断更新和不间断充实。
四、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要求对信息公开的指南和目录进行了及时更新,对审批事项和服务项目及时对外公开。并按照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总要求,充分利用窗口服务网点多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公开工作。一是认真做好主动公开工作;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布工作信息1775条,楚雄州国土资源局网站累计总访问量达10131.6681万次,日均访问量166次,2014年访问量52895次。同时,在交易信息、开发整理、登记结果栏目及时公开土地利用项目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动态,做到公开透明、高效发布。在本年度所发布的信息中未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的信息。二是回应公众关注热点问题19次,均已回复。三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4年,州国土资源局没有收到群众书面主动要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没有就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也没有收到其它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同时2014年,州国土资源局没有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申诉情况。
五、门户网站信息安全情况
州国土资源局制定相关安全保密规定,将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发布程序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前保密审查,明确审查工作程序和责任,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原则,确保“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保障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不泄密。严格对照相关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保密管理相关制度,对涉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资格进行再认证和审查,对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保密工作不规范之处进行纠正、整改,并与保密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签订保密责任承诺书,确保在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中不泄密,充分确保了网络信息安全。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能够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信息员网络的协调收集信息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需要不断采集文章稿件,充实更新内容,但因国土资源信息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信息更新快的特点,现有信息员网络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2、门户网站部分栏目、服务器后备电源等建设仍不够完善,综合服务水平还不够成熟。
3、政务信息公开各项制度建设仍需不断健全,落实上要进一步加强。
4、政务信息更新速度慢,不能让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国土资源动态,对过期过时信息没能及时删除或更新。
七、整改措施
为克服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进一步完善升级版门户网站功能,健全服务器后备电源等多种场所设施,使之更符合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需求。
2、继续抓好信息员网络队伍建设,加大对信息员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政务信息公开重要性、及时性的认识,提高收集政务信息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的各项制度规定,并严格落实,促进依法行政,为民服务。
八、附件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楚雄州国土资源局
2015年3月3日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
||
( 2014 年度) |
||
填报单位(盖章):楚雄州国土资源局 |
|
|
统 计 指 标 |
单 位 |
统计数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785条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0条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0件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1785条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条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775条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条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0条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10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
次 |
19次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0次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0次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次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0次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0篇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0次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0次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0件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0件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0件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0件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0件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0件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0件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0件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0件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0件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件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0件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0件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0件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0件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0件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0件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0件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0件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0件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0件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0件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0件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0件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0件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件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件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0件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0件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0件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0件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0件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0元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1个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2个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1人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0人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1人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
万元 |
2万元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2次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2次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10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