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23-0119003 公开目录: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9日 文  号:楚政通〔2023〕2号
标 题: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成文日期:2023年01月18日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楚雄高新区管委会:

现将《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楚雄州人民政府

2023118

(此件公开发布)

 

 

 

 

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3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域协调布局,是楚雄州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的核心引擎,对示范引领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2015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要求云南要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楚雄州作为全省最有优势的地区之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已具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条件。

十四五时期,楚雄州委、州政府全面贯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重要方针政策,依据《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楚雄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楚雄州十四五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云南省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主要阐明楚雄州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目标,以及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是十四五乃至2035年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的指导性文件。


 

1 发展基础 1

1.1 区域概况 1

1.2 建设成效 5

1.3 面临挑战 14

1.4 发展机遇 16

2 发展思路与目标 18

2.1 发展思路 18

2.2 基本原则 18

2.3 战略定位 19

2.4 发展目标 21

3 规划布局 24

3.1 总体布局 24

3.2 产业布局 25

4 优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30

4.1 提升粮食供应保障能力 30

4.2 做强高端蔬菜水果产业 32

4.3 提升现代畜牧产业 33

4.4 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35

4.5 做大精品花卉产业 37

4.6 推动烟草种植转型发展 38

5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设施水平 40

5.1 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 40

5.2 完善仓储物流设施装备 42

6 推动产业园区化集聚发展 44

6.1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4

6.2 加快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45

6.3 健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47

6.4 加强农业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48

7 加快推进农业融合化发展 50

7.1 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50

7.2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52

7.3 创新利益联结模式 53

8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55

8.1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修复 55

8.2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56

8.3 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清洁化 58

8.4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9

8.5 提升优势品牌影响力 60

9 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发展 63

9.1 建立农业生产生活数字体系 63

9.2 建立农产品营销数字体系 65

10 推动政策举措创新 67

10.1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67

10.2 优化农业用地政策 69

10.3 优化农业人才政策 70

11 投资与效益 72

11.1 投资估算 72

11.2 效益分析 74

12 保障措施 77

12.1 加强组织领导 77

12.2 加强绩效考核 77

12.3 加强宣传引导 78

12.4 强化法治保障 78

重点工程与项目表 80

附图 100

附图1 地理位置图 100

附图2 土地利用图 101

附图3 总体布局图 102


第1章 发展基础

1.1 区域概况

1.1.1 地理区位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总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5,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州府驻楚雄市城区,海拔1773米,东距省会昆明165千米,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连普洱市和玉溪市,北临四川省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是省会昆明市西出滇西7州(市)及缅甸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物流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 楚雄州地理位置情况

1.1.2 气候条件

楚雄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属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从海拔最低的三江口556米)到最高的百草岭3657米),囊括了云南省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高原气候区域)等7种气候带类型。全州年平均气温17.5℃,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9%,冬春少雨,蒸发量大,降水较云南大部偏少,干旱频发;光热资源独特,年均日照时间为2450小时,为全省日照高值区,其中永仁县日照时间达到2823小时。因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全州有明显的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特征,呈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非常适合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也是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首选地。

1.1.3 资源条件

——水土资源。楚雄州耕地总面积499.4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按照《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高等级(一至三等)和中等级(四至七等)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州耕地面积的28.7%53.8%,高于全省9.55个百分点和9.78个百分点,低等级耕地(八到十等)面积占比17.52%,低于全省19.05个百分点。土壤类型主要为紫色土、红壤、黄棕壤,分别占全州土地面积的65.16%13.77%11.44%。紫色土富含钾、磷,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红壤肥力较低,淋溶严重,适宜开展保水林木种植;黄棕壤多分布于冷凉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林下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全州建设用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59%,土地利用空间潜力巨大。楚雄州地跨金沙江、红河两大水系,形成了五江七河等众多支流水网。境内有大中小型水库1378座,总库容14.348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77.0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150.03万亩。

 

2 楚雄州土地利用情况

——生物资源。楚雄州林业用地215.56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99.4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0.01%。州内分布高等植物6000多种,其中,有种子植物4500多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陈氏苏铁、滇南苏铁、云南红豆杉、伯乐树、长蕊木兰等36种。楚雄州境内有中药材1381种,珍稀名贵药材20种、民族药111种,种植面积达54.3万亩;有菌类540多种,其中:可作食用和药用的300多种,约占全国野生菌种类的40%、云南省的50%左右,境内南华县有着野生菌王国的美誉。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有546种,鱼类8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黑冠长臂猿、云豹、绿孔雀、黑颈长尾雉、蟒、猕猴、黑熊、大壁虎、豹猫等126种,享有中国绿孔雀之乡美誉。

——旅游资源。楚雄境内三山鼎立、二水环流,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姿的地文、水文、生物气候等自然景观和特点,是发展楚雄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楚雄州有恐龙化石”“腊玛古猿”“元谋人、万家坝铜鼓、元谋土林、狮山牡丹、紫溪山茶花等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28个,以彝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绚丽多彩风韵独特,传统的民族节日和集会达50多个,享有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等美誉。

1.1.4 经济社会

202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372.16亿元,同比增长6.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41.12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61.93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9.1:39.8:41.1。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91.16亿元,比上年下降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28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43.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8285元和12861元,分别增长3.8%7.0%

 

3 楚雄州十三五期间GDP变化情况

1.2 建设成效

1.2.1 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粮食规模产量持续提升。楚雄州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思路,着力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保障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种植粮食,同步稳定玉米生产,增长马铃薯、小杂粮等旱粮作物种植面积。2020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368.456万亩,总产量126.77万吨,比2015年增1.01%,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2.25万亩、产量42.0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131.99万亩、产量52.93万吨,小麦播种面积55.47万亩、产量10.51万吨,已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底线目标和十三五规划125万吨目标,守住了粮食生产压舱石,为全州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畜牧产业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生猪稳发展、肉牛快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山地牧业,加大肉牛、肉羊、生猪、家禽优良品种和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全州畜牧业生产总体呈现稳中有增、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州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达到4297个,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4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84个国家级、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生猪、肉牛、山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8%35%70%。生猪存栏215.43万头,居全省第7位,增长6.9%;肉牛存栏67.68万头,居全省第5位,增长7.88%;羊存栏166.72万只,居全省第2位,增长12.34%;家禽存栏1182.7万羽,增长6.23%,出栏1880.79万羽,增长5.5%。全州畜禽肉类总产量27.34万吨、禽蛋总产量1.0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42%,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8.83亿元,增长7.18%

——蔬菜水果产业发展壮大。楚雄州享有中国冬早蔬菜之乡之美誉,2020年全州蔬菜种植面积154.8万亩,同比增长4.9%,总产量266.4万吨,同比增长6.1%,产量居全省第5位;水果种植面积62.7万亩,同比增长0.1%,总产量47.6万吨,同比增长0.1%。全州已建成蔬菜基地91个(1000亩以上33个)、水果基地112个(1000亩以上42个)。元谋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冬早蔬菜生产区,元谋蔬菜列入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永仁芒果列入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元谋番茄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初步形成了以元谋、永仁为主的蔬菜果品加工聚集区。蔬菜远销东南亚、欧盟等国,2020年出口额达到3176.9万美元。

——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已具规模。楚雄州依托高原优势资源,重点推进花卉、核桃、野生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发展。2020年,全州鲜切花种植面积10.1万亩、鲜切花17.85亿支,种植面积在全省排名第2位,产量位居全省第3位,禄丰花卉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野生菌产量3.08万吨,居全省第1位,南华县拥有世界野生菌王国名片,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建成云南省野生食用菌集散地,带动全州食用菌交易量达全省的30%以上;核桃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达到10.07万吨,大姚核桃列入一县一业特色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6.52万亩、产量达到5.34万吨。全州已形成以南华野生菌”“大姚核桃”“双柏中药材”“禄丰花卉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经济作物发展格局。

——现代种业发展成效明显。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2020年,全州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359份,育成以楚粳为代表的粮经作物新品种65个,16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培育种业新型经营主体481个,其中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1家;农作物繁制种面积达6.04万亩,培育种畜14.56万头、种禽520万只、蜂6.95万箱、蚕85.66万张、水产0.2万吨。

1.2.2 农业设施水平不断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稳步增强。楚雄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上图入库、统一考核的要求,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兼顾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把田间灌排工程和耕地质量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推进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农艺农机技术先进适用,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相结合,截至2020年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40万亩,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年来,楚雄州农业机械化发展平稳增长,装备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60.0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6.21万千瓦,增长2.45%。拥有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5.3万台(套),种植业机械39.41万台(套),农产品初加工动力及作业机械17.6万台(套),畜牧机械11.6万台(套),水产机械0.18万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515台(套),农用航空器76架。完成农机作业面积960万亩,较上年增加58.3万亩,增长6.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2.1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日渐完善。楚雄州近年来加快推进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基地落在绿色上、绿色落在一流上,建成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542个,其中:畜禽养殖方面,建设了生猪基地71个(5000头以上22个)、肉牛基地30个(1000头以上5个);种植业方面,建设了蔬菜基地91个(1000亩以上33个),元谋县成为全省最大的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了水果基地112个(1000亩以上42个),永仁县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芒果种植基地;建设了核桃基地36个(5000亩以上20个),大姚县是全国首家国家核桃生物产业基地县;建设了中药材基地33个(500亩以上16个),双柏县是重要中药材产业县;建设了花卉基地18个(500亩以上9个),禄丰县是全州重要花卉种植县,南华县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地。

——数字农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楚雄州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引导鼓励农业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打造全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的数字化示范基地,全州建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12个。楚雄市成功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市)以来,整合各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重点推进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数字乡村楚雄样板;元谋县依托云南省首批20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项目,开展集数据采集、交换、预处理、分析与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全省数字农业新亮点。

1.2.3 一二三产业融合初具规模

——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楚雄州积极推进农业主体发展,全州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2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9家、州级317家,数量居全省前列;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32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96个、州级191个;累计发展家庭农场2668个,其中省级12个、州级118个、县级434个;培育种植、养殖大户分别为4309户、17704户。各类经营主体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有力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初显。2020年,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共958家,包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8家,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8.04万户。特色农产品加工已形成规模,建成西部最大、全国领先的核桃乳加工基地,拥有核桃加工龙头企业17家。全州农产品加工产值(含烟草加工)754.4亿元,较上年增长15.45%;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由2015年的0.73:1提高到2020年的1.8:1。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数达4.48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达3.37万人

——农产品物流销售体系逐步完善。全州四级物流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州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03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499个。全州农产品市场总数150个,改造完成标准化农贸市场23个。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已建成冷库654座,容积40.67万立方米、冷藏能力达到112万吨,拥有冷藏运输车59辆、总吨位达到274吨。农业电商提质增效行动成效显著,打响了滇韵楚彝等一批电商公共品牌,全州共有电商企业590户、个体电商1995户,各类电商销售平台2585个,电商网络销售额达20.58亿元。

——休闲观光农业稳步推进。楚雄州将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培育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打造了以楚雄太阳谷为代表的乡村振兴示范园,以牟定县白铜厂村、禄丰市鱼跳楼休闲渔业、元谋县环洲驿村为代表的农业+旅游”“农业+文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村,姚安百果园、元谋果然好热带水果科技园、东方红葡萄庄园、永仁芒果产业园等一批精品农庄和休闲农业产业园区投入运行。武定县狮山村、永仁县太平地村、楚雄市紫溪彝村、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0年,楚雄州共有349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接待203.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1.97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村就业人数3803人。

1.2.4 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楚雄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州级、10县(市)和103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检测范围覆盖农畜产品农兽药残留、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检测等,基本建立州县乡三级检验检测协同机制、覆盖生产基地和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省级双认证通过率达80%。同时,持续加强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扎实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170个农产品可进行溯源码追溯,实现一码两证、一码通用,农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效果显著。楚雄州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化肥、农药使用量均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围绕精调改替技术路径,2020年全州化肥施用量14.83万吨,比上年减少4.5%,比2016年减少8.4%,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17%。以控、替、精、统为抓手,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2020年全州农药使用总量2259.21吨,较上年减少1.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5.0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03%,农药利用率达到40.12%,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短期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0.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提高。楚雄州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着力推进畜禽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农膜及农业包装物回收利用。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将全州达到备案标准的957户养殖场录入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42%,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推行农作物秸秆五料化利用,全州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等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方面,制定《楚雄州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鼓励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回收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全州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77.11%

——绿色有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楚雄州聚焦生猪、肉牛、蔬菜、水果、核桃、食用菌、花卉、中药材八大优势产业,瞄准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层级,形成了一批名特优新楚系农产品品牌,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元谋蔬菜”“楚雄肉牛”“南华野生菌品牌更加响亮,元谋番茄”“牟定腐乳”“双柏白竹山茶等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禄丰云花”“大姚核桃被云南省命名为公用品牌。累计有效认证三品一标产品577个,其中:绿色食品413个,有机食品13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十大名品”9个。

1.2.5 支持保障机制基本健全

——财政扶持政策加速推进。楚雄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印发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切实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实施意见》(楚政发〔20206号)、《楚雄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楚政发〔202014号)等系列扶持政策,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种植业保险、畜牧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积极开展,着力推进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发展。2018~2019年全州共下达农业融资担保资金496.44万元,绿色食品认证奖补资金1275万元,有力推进了绿色生产、加工提升、市场拓展、招商引资、品牌打造、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楚雄州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建设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全州优势农作物品种繁育推广全省领先,以楚粳系列为代表的水稻品种选育能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已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番茄、花椰菜、黄瓜、南瓜等蔬菜新品种选育具有新优势,13个新品种获农业农村部登记,5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冬繁制种基地初具规模,元谋县已成为以春小麦为主的粮油、蔬菜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全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5%提高到2020年的60%

——人才支持政策逐步加强。楚雄州发布了《楚雄州兴楚英才回巢计划实施办法》《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多措并举引进、培训专业化农业人才,在编制、安家补贴和生活补助、住房和生活支持、培养选拔、优先安排子女入学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申请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申报科技奖励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初步形成,每年培育1500人左右,专业高素质的农业从业队伍不断扩大。

——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健全。楚雄州成立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建立了重点产业链长制,每条重点产业链由一位州级领导担任链长,链长办公室设在州级相关部门,承担链长制日常工作。建立了管理考核机制,实行月观摩、季考核、半年通报、年度总评机制,完善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协商讨论推进创建事项,按照各自职能分解目标任务,推进目标完成。

1.3 面临挑战

1.3.1 种子耕地两要害仍需抓紧

耕地和种子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两个要害。楚雄州果蔬、粮食作物育种基础较好,但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基因编辑、转基因、智能育种等)竞争力不足,经济作物、畜禽等良种大部分依赖国内外其他地区供应;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难度较大,农用地安全利用水平及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1.3.2 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还需夯实

全州坡耕地多、河滩地多、旱地多,耕地有效灌溉率仅为3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标准农田占比28.0%,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2.13%,低于全国18.4个百分点;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制约了全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1.3.3 产业融合水平仍然较低

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全而不优,科技+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仍未形成,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仅为24.37%,低于全国16.6个百分点。全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占农产品加工企业的2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1.8:1,远低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电子商务起步晚,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完善,线上线下产销对接的市场化建设较弱,农户与市场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

1.3.4 高原特色品牌效应较弱

楚雄州农业公共品牌建设不足,名优产品不多,精细化、高端化、品牌化产品开发缓慢。如元谋冬早蔬菜、南华野生菌等农产品名气大但品牌影响力弱,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建设有待加强。全州进入云南“10大名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分别仅居全省第7、第7和第8位,与省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中高端品牌影响力弱,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省比重不到1%

1.4 发展机遇

1.4.1 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升级带来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阶段。随着国家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内需大幅度提升、内需结构多重优化,将有利于楚雄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国内外合作新空间,推动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1.4.2 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十四五时期,云南将坚持大产业+新平台+新主体总体思路,着力抓好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等6个方面工作,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新优势,将有利于楚雄州发挥资源、生态、区位等优势,全产业链发展蔬菜、花卉、野生菌等优势产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4.3 现代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农业新技术飞速发展,随着数字云南”“数字楚雄建设的不断加快,5G、物联网等新一代新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互联网+农业将加快应用到农业从产到销的各个环节,为加快智慧农业产业园、智慧农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增添了新动力。

1.4.4 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潜力更加突出

楚雄州丰富优质的农业资源、多样的气候类型,历来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基础优势。近年来,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向多样化、高端化、服务化转变,对农产品品质和个性化追求与日俱增,将为楚雄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抢占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制高点提供了机遇。


第2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2.1 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特色农业强州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聚焦“1+8+2”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集中打造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特色水果、畜牧业、植物蛋白、中药材、食用菌、现代烟草等十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构建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美丽,打造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示范样板。

2.2 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转型。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将绿色发展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全过程,以绿色化支撑高质量,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绿色转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充分挖掘绿色农业多种功能和价值,促进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坚持互融互促。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本地农业发展最迫切、农民反应最强烈的问题着手,积极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引导现代要素集聚,促进城乡、区域、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全新动能。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集聚要素、激活市场、培育主体,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培育绿色优质品牌。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切实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利用全州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内生动力,以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为抓手,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动创新机制,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促进农业提档升级。

2.3 战略定位

根据楚雄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着力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区、西南地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长江上游优势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高地,全面实现现代农业产业更精、质量更优、科技更高、效益更好,推动楚雄州从特色农业大州向特色农业强州跨越发展。

——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区。深入挖掘楚雄干热河谷独特资源环境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重点,以全产业链设计、园区化打造、集群化发展为抓手,强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产地设施完备、多种功能发掘、服务体系健全,融生产、生活、生态、科技于一体,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高原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样板。

——西南地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思路,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元化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完善产地贮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积极发展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县域统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

——长江上游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抢抓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机遇,着力推进资源高效节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保育,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不断强化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打造优质绿色品牌,探索一条高原特色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示范带动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绿色转型。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高地。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充分发挥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精深加工等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研发、引进、转化、应用,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与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推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健全金融支农机制、要素供给机制、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高地。

2.4 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打造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一批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努力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特色农业强州目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产业体系完备健全、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更加绿色安全,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2020

基期值

2025

目标值

指标属性

产业发展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26.77

127

约束性

蔬菜和食用菌产量(万吨)

269.48

315

预期性

肉蛋奶总产量(万吨)

27.34

35

预期性

农业增加值(亿元)

277.67

500

预期性

基础设施

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

28.0

47

预期性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

35.4

45

预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62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52.13

>57

预期性

融合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1.8

2.5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9.55

>98

约束性

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个数

99

160

约束性

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数量(万人次)

203.9

250

预期性

绿色发展

耕地保有量(万亩)

499.49

499.49

约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136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42.17

43

约束性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40.12

43

约束性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90.26

91

约束性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

89.42

90

约束性

农业投入品回收率(%

77.11

90

约束性

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个数

768

>1218

预期性

经营体系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家)

110

153

预期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24.38

40

预期性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42

45

预期性

农产品出口额(万美元)

3176.9

4100

预期性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286

>2.0

预期性

全州公共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亿元)

49.07

56.88

预期性

 


第3章 规划布局

3.1 总体布局

充分发挥楚雄三山两水一分坝”“五江七河三区的光热水土优势,强化双核驱动、三山布带、二水聚区、一坝建园、集群打造、融合发展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总体布局,深入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个方面举措,加快构建园区化、融合化、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的双核、八园、十基地发展格局。

双核以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市)和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元谋县)为示范引领和核心支撑,辐射带动全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楚雄市要依托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集聚食品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健康产品开发,加快建设赵家湾绿色食品产业园(植物蛋白产业基地)、富民工业大麻加工园,打造绿色食品制造业发展的示范标杆。元谋县要依托中国冬早蔬菜之乡品牌,集聚现代种业创新资源,加快元谋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和以果蔬为主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建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努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的珠穆朗玛峰

八园。加快构建一县一业、一特一园、多园成群的发展格局,建设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创建不同类型、模式、路径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双柏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牟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姚安现代花卉产业园、大姚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仁特色水果产业园、武定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

十基地。按照有经营主体、有适度规模、有生产规范、有目标市场、有品质保障、有品牌引领、有科技支撑、有专业服务“8有标准,打造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特色水果、植物蛋白、中药材、食用菌、畜牧业、现代种业、现代烟草全产业链基地。

3.2 产业布局

3.2.1 重点产业布局

加快楚雄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8+2”产业体系建设。

——粮食产业。实施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以楚雄市、禄丰市、南华县、牟定县、大姚县坝区为主发展优质高原粳稻;以楚雄市、禄丰市、大姚县、姚安县、南华县、武定县山区和半山区为主发展高效优质玉米;推进楚雄市、禄丰市国家粮食生产大县建设。

——蔬菜产业。擦亮元谋县中国冬早之乡名片,把楚雄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高品质冬早蔬菜生产基地,以元谋县云南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县创建为引领,以元谋、永仁、禄丰、双柏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为重点,发展冬早蔬菜,以武定、姚安、南华海拔1900~2400米区域为重点,发展夏秋蔬菜,推进元谋县、永仁县省级蔬菜产业重点县或生产县建设,大力发展蔬菜园艺设施农业。

——水果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果园,以永仁县一县一业(特色水果)示范创建为引领,以元谋县、永仁县、禄丰市、双柏县、大姚县等低热河谷区发展热带水果,以楚雄市、禄丰市、姚安县、武定县、南华县等中高海拔区发展温带水果,推进元谋县、永仁县、楚雄市、双柏县、姚安县省级特色水果产业重点县或生产县建设。

——核桃产业。擦亮中国核桃之乡名片,以大姚县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特色县为示范引领,以大姚、楚雄、南华海拔1800~2200米区域为重点,发展核桃及植物蛋白产业;以大姚县、楚雄市、南华县为重点布局,推进大姚县、楚雄市、南华县省级核桃产业重点县或生产县建设,推进楚雄市植物蛋白产业园建设。

——花卉产业。积极融入云花产业品牌体系,建设滇中大花园,以姚安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布局姚安县、禄丰市、楚雄市、元谋县、武定县花卉产业,推进姚安县、禄丰市省级花卉产业重点县或生产县建设。

——中药材产业。以双柏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以双柏、楚雄、武定、大姚海拔1800~2200米区域为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以武定县、双柏县、大姚县、南华县、楚雄市4云药之乡为重点布局,推进双柏县、楚雄市、武定县省级中药材产业重点县或生产县建设。

——食用菌产业。擦亮南华县世界野生菌王国名片,打造世界级野生菌保育基地,以南华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在海拔1500~2100米的区域以南华、楚雄、牟定为重点,发展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和人工食用菌栽培;以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姚安县、大姚县、武定县、禄丰市为主的林下食用野生菌资源保护区达1000万亩以上,在全州林间空地和一般农地大力发展野生菌仿生栽培和人工食用菌栽培。以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永仁县为主发展人工栽培食用菌,推进南华县省级野生食用菌重点县建设

——肉牛肉羊产业。以姚安、楚雄、大姚海拔1000~1950米区域为重点,发展肉牛产业。以大姚、武定、楚雄、双柏海拔1000~2200米区域为重点,发展肉羊产业;以楚雄、禄丰、姚安、双柏为重点布局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以双柏、大姚、武定、永仁为重点布局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推进双柏县滇中牛、云岭黑山羊供种基地建设,推进楚雄市、姚安县、大姚县、双柏县、禄丰市省级肉牛重点县建设。

——生猪产业。在全州10县市布局生猪养殖基地以禄丰市、楚雄市、武定县、牟定县、南华县为重点布局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种猪生产基地和猪肉保供基地,推进禄丰市、武定县省级生猪养殖重点县建设。

——烟草产业。以楚雄市、姚安县、南华为发展重点,在全州10县市稳定烟草种植面积,建设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稳固烟叶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烟叶种植向生产条件优、烟叶质量好、市场需求大、利税贡献高的烟区转移。

——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楚雄州乡村旅游环线入选文化旅游部推荐的全国300条重点乡村旅游线路,结合楚雄彝族文化、禄丰恐龙文化、元谋东方人类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乡村示范乡镇10个、精品示范村61个、美丽村庄1030个,多点布局农事体验、农品采摘、田园风光、民族文化、红色旅游等为特色的多样化乡村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产品,建设城市近郊型、景区依托型、交通沿线型、特色农业型、民族文化型、特色小镇型等布局基本合理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3.2.2 农产品加工物流布局

全州10县市紧紧围绕双核、八园、十基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布局,推进预制菜、小包装产品、农产品保鲜冷藏等初加工基地建设,推进油脂类、休闲食品、植物蛋白类、药食同源类、肉食品类、特色调味品类等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或园区)建设,重点建设元谋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楚雄市植物蛋白产业园、南华县云南省野生菌交易集散中心、姚安县国际花卉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禄丰市州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牟定县大型公路冷链物流园区、永仁县永攀物流港等项目,每县市建成预制菜产业基地(或园区)1个以上构建出滇入川、对接国内、衔接国际的现代物流体系。

3.2.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布局

将楚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与农业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在楚雄建设彝族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区,在禄丰建设恐龙文化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区,在元谋建设东方人类文化特色休闲农业发展区,重点打造一批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旅项目,在双柏建设乡村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区,在禄丰、姚安布局花卉种植观光区。


第4章 优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4.1 提升粮食供应保障能力

4.1.1 思路目标

突出稳粮食、优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按照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思路,实施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优质良种繁育,采用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稳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粮供应能力持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构建高效、节本、绿色、安全的粮食生产体系。到2025年,全州粮食面积稳定在368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27万吨以上。

4.1.2 重点任务

——加快两区建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建设,保证粮食供给安全。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粮油为重点,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以楚雄市、禄丰市、牟定县、大姚县、元谋县和武定县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优质粳稻生产区,全州稳定发展优质粳稻85万亩;以楚雄市、禄丰市和武定县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优质玉米生产区,全州种植玉米130万亩以上;以楚雄市、牟定县、南华县、禄丰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油菜生产保护区,全州种植油菜40万亩。大力推进两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耕地地力提升等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两区粮油生产能力。

——提升良种支撑能力。以元谋县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和楚雄市国家西南高原粳稻现代产业园为引领,围绕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加强作物新品种选育,培育一批适合楚雄地区种植、优质高产的优质粳稻、小麦、玉米、油菜等楚系优质粮油新品种。以南华县龙川江流域、禄丰市、楚雄市为重点建设以楚粳系列为主的高原粳稻繁种基地,满足西南高原粳稻常年种植600万亩以上的良种供给,全力保障我省及西南地区粮食安全。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种业企业培育,为提升粮油生产能力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种子保障,培育一批入选国家级、省级种业企业阵型的企业,加快推进我州现代种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粮食标准化种植。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中国好粮油楚雄州行动计划,一是大力推广优质粳稻、鲜食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新品种种植。二是全面推行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种植技术,配套水肥一体化和标准化作业设施,因地制宜推广稻田鱼虾蟹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技术。三是严格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提升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医保式病虫害防控、农业机械、气象信息等方面的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州粮食标准化生产全域化进程。到2025年,发展稻田鱼虾蟹等立体种养殖示范区3万亩。

4.2 做强高端蔬菜水果产业

4.2.1 思路目标

坚持建基地、提品质,重点发展冬早、夏秋蔬菜和小浆果、早熟优质鲜食葡萄、优质柑橘、优质芒果等,提升小包装蔬菜比重,加强蔬菜水果新品种选育能力,大力推进绿色化、有机化现代设施栽培模式,建设绿色生产和喷滴灌设施基地。到2025年,培育绿色、优质的蔬菜新品种15个以上,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100个以上,产量30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200亿元;水果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7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60亿元。

4.2.2 重点任务

——推进蔬菜新品种选育。加大蔬菜品种选育力度,培育一批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加快推进节能日光温室和高效实用智能温室建设,推广茄果类、瓜类、甘蓝类等蔬菜集约化育苗及育苗室环境调控技术装备等。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建立健全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快建设元谋县国家冬繁育种基地,推动蔬菜育苗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25年,培育绿色、优质的蔬菜新品种15个以上,建成高标准蔬菜冬繁制种基地5万亩。

——提高蔬菜水果标准化种植水平。依托现有的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元谋蔬菜”“永仁芒果等高端蔬菜水果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加快制定主要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绿色产品地方标准,引导和规范农民生产行为,集成推广集约化育苗、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技术。深入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采用防虫网、粘虫色板、杀虫灯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完善高效低毒农药使用补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以元谋果然好、永仁芒果产业园等为示范引领,突出季节和市场差异特点,发展葡萄、晚熟芒果、青枣、柑橘等热区水果,高起点、高标准新建一批小浆果、早熟优质鲜食葡萄、优质柑橘、优质芒果现代水果产业基地,打造滇中大果园。到2025年,全州创建绿色食品牌省级基地5个、州级基地10个、县级基地20个,打造面向国内外的四季云菜高品质供给基地、全国最大的高品质冬早蔬菜生产基地和全省早熟上市高品质四季云果生产基地。

4.3 提升现代畜牧产业

4.3.1 思路目标

围绕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坚持繁育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优化养殖布局,提升生猪、肉牛、肉羊良种繁育能力及覆盖率,将楚雄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猪肉保供基地和草食畜产业基地。到2025年,出栏生猪300万头、肉牛35万头、肉羊200万只、肉禽2500万羽,规模养殖场全过程机械化率提高20%,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0亿元以上,其中:肉牛、肉羊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120亿元和80亿元以上。

4.3.2 重点任务

——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培育新品种,提升自主育种能力,加强滇撒猪”“滇中牛”“云岭山羊”“武定鸡等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加大云岭牛”“ 云岭山羊”“滇撒猪等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推进现代种业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生猪、肉牛、肉羊核心育种场和保种场建设,推广冻精改良等技术,改造和新建基层冻精改良站点。重视外来品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等的选育提升,建立扩繁群,扩大良种推广。在大姚、姚安、楚雄建设蚕种繁育基地。对纳入省级保护名录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依法全面实施保种制度,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到2025年,全州新增滇撒猪”“滇中牛”“云岭山羊”“武定鸡核心育种场10家,生猪、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州蚕种制种能力达100万张以上。

——促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提档升级。以生猪、肉牛和肉羊规模化养殖为重点,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农办牧〔201827号)要求,推进畜禽养殖场设施化、智能化、自动化建设,使用节水、节料、节能养殖工艺,采用自动化环境控制设备,选用优质高产畜禽良种,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生产区和畜禽粪污处理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构建种养结合养殖模式,提升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强化示范引领,开展肉牛产业示范县、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创建工作。完善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辐射带动全州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5年,全州6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实现全过程标准化生产,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生产接入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

——推进畜禽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构建生态环保畜牧业发展新格局。以种养结合示范基地为基础,推广多种现代复合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在半山区推广”“”“,坝区推广等综合开发循环模式。加强畜禽粪肥机械化还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粪肥收集、处理、转运、还田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辐射带动全州粪肥机械化还田水平。到2025年,建设生猪、肉牛、肉羊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工程50个,种养结合面积达到30万亩,全州粪肥还田机械化率达到25%以上。

4.4 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4.4.1 思路目标

充分发挥楚雄森林资源优势,以核桃、中药材和野生菌为重点,加快发展林下种植,保护和培育中药材、野生菌资源,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开发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加工技术和产品。到2025年,全州核桃种植面积600万亩、总产量达到13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万亩,道地药材基地2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化率达到50%以上;建设野生菌保育基地250万亩,食用菌产量达15万吨。

4.4.2 重点任务

——推进核桃产业升级。切实做好传统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与新品种研发,加强核桃密度调控、套型修剪、品种改良、固土保墒、套种间作、中耕施肥、旱季灌水、病虫防治、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10项核桃提质增效技术,着力提高核桃产量、质量和效益。促进核桃产业由面积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增强中国核桃之乡的影响力。到2025年,核桃全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推动中药材产业升级。开展濒危药材优良种源繁育,建设以续断、茯苓、重楼、黄精、白扁豆、云木香、红花等特色药材品种及灯盏花、白芨等优势药材品种为重点的中药材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加强药材道地性研究,引进或培育适种药材品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平台的模式,建立中药材生态化、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基地,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建立健全道地药材种植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基地化率达到5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

——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以乌蒙山脉、百草岭山脉、哀牢山脉为重点,建设林下食用野生菌资源保护区,确保野生菌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永续利用。建设野生菌及松茸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食用野生菌优良种质资源,做好野生菌类的培育、繁殖、菌根化育苗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菌种专业化生产、批量化供应,加强野生食用菌。在全州林间空地和一般农地大力发展野生菌仿生栽培和人工食用菌栽培,推广包山养菌经营模式,建设野生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到2025年,划定林下食用野生菌资源保护区1000万亩,建成以松茸、牛肝菌、块菌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30万亩以上,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

4.5 做大精品花卉产业

4.5.1 思路目标

围绕品种、品质、品牌三个重点,确立鲜切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进花卉品种选育,提升种植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到2025年,建成现代花卉产业园2个,500亩以上精品花卉种植示范基地15个,花卉种植面积达15万亩,鲜切花产量达30亿枝,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面积达1万亩以上,花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60亿元以上。

4.5.2 重点任务

——推动花卉新品种选育。以规模大、品种多、品质优为特色, 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杂交、常规育种或无性繁殖等现代育种技术开展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示范,支持楚雄茶花等野生花卉资源发掘和利用,促进玫瑰、非洲菊、康乃馨、满天星等花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开发。大力推进花卉新品种选育温室建设工作,形成全国领先的新优品种的共享创新平台。到2025年,建设花卉新品种选育温室4000 m2,培育花卉新品种4个。

——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推广应用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不断优化以玫瑰、康乃馨、非洲菊、洋桔梗、绣球、百合为代表的主栽品种种植技术及水肥控制技术,形成种植规程或行业标准;完善建立花卉绿色高效标准化种植分析检测服务平台,为花卉基质栽培研发试验和精准施肥推广应用提供支撑服务,提升检验检测数据分析服务范围及支撑比例。到2025年,形成切花基质栽培技术规程1套、切花精准施肥管理规程1套,建立花卉标准化种植分析检测平台1套。

——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以设施智能化、管理数字化为重点,依托姚安县花卉现代示范园及禄丰花卉产业园,一是推进花卉大棚温室推广应用,建设性能优良的新型智能温室、设施大棚,科学选用棚室骨架、覆盖材料,提高采光保温性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推进无土栽培及配套设施系统应用,采用肥液罐肥液直泵式施肥系统、肥水回收利用系统等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农业科技手段,实现智能控温、智能配肥药、智能施水肥药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精准控制。

4.6 推动烟草种植转型发展

4.6.1 思路目标

围绕稳固烟叶基础、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融合发展重点,聚焦稳烟区、稳烟农,调优烟叶种植布局,巩固全国第三、全省第二大烟叶产区地位,加大烟后经济作物套种,推动烟草种植绿色化发展。到2025年,全州优质烟叶稳定在61万亩以上,全产业链产值270亿元以上。

1.1.1 重点任务

——建设烟草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优质适产为目标,紧盯工业企业对清甜香润风格烟叶的需求,严格落实特色品种种植计划,抓好“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定向生产精品烟叶,围绕“9+1”技术要点,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组织管理、生产技术、质量追溯三大体系,打造烟叶品质新高地,增强楚雄优质原料有效供给能力。

——推进烟叶全程科技化绿色化。集中力量开展特色品种选育、机械化作业、营养调控、烘烤提质四大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烟叶生产提档升级。实施土壤保育行动,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防控模式,实行清洁生产,加快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推进智慧烟叶种植,进一步完善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智能化采集,准确掌握全州烟区管理和烟叶种植情况。


第5章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设施水平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改善设施条件,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装备,示范引领农业设施化。

5.1 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

5.1.1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管护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加快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农业技术、后续管护等农田建设措施,提高防御洪涝能力和抗旱能力,实施土地整治、建设小型蓄水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宜机化”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将种子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符合建设条件的主要作物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7%

5.1.2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强化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增加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重点加强全州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辅助建设一批中小水源、灌区配套等工程。加大全州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结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实施兴水润楚行动,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连通工程、灌区工程,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小石门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进以金沙江、红河流域县(市)为重点的干热河谷保护利用,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民节水意识。2025年,全州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节水设施的耕地面积达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以上,有效灌溉率达到45%

5.1.3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推进农作物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先进设施,大力推广高效适用型机械装备。生猪、肉牛和肉羊加快推广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饲养设施设备。蔬菜产业重点推广小包装净菜加工设施设备。核桃产业重点推广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设施设备。水果产业加快建设标准化分拣线和气调库。道地药材重点推广高效绿色种植设施和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推进花卉大棚温室、无土栽培及配套设施系统应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应用,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到2025年,建设1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蔬菜中高端设施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以上。

5.2 完善仓储物流设施装备

5.2.1 加强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

培育一批生鲜收储龙头企业,配套完善扩建仓储设施,购置包装设备、质量检测设备。加快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预冷、保鲜、冷藏、冷冻等冷链仓储设施设备,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超低温贮运、气调贮藏库等设施,培育壮大现有冷藏物流企业,初步建立现代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楚雄市、禄丰市等县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南华县、牟定县建设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推进姚安县特色农产品冷链仓储销售中心、永仁冷链物流综合仓储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州新建保鲜冷库10万立方米。

5.2.2 加强农产品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以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为目标,加快实施苍岭智明物流园、勤丰工业物流园、楚雄快递物流园等项目。提升改造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及交易物流中心,支持南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食用菌基地建设。加快冷链物流建设,推进楚雄市冷链物流中心、禄丰市嘉元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等建设,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在全州十县(市)各建一个物流集散中心,推进社区、村级配送终端建设,完善州县乡村四级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楚雄州农村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乡村末端物流线路共享系统,并与省、州级物流管理体系形成数据共享,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时效,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德胜、腾龙、兴龙等企业发展网络货运和跨境物流。到2025年,在全州重点产区和销区新建和改造农产品集散地50个,创建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4个,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第6章 推动产业园区化集聚发展

立足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以一县一业为重点,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涉农园区项目,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向示范区集中,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驱动力,大力推动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向现代农业园区聚集,示范引领农业园区化。

6.1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6.1.1 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园区

一县一业为重点,推进楚雄市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元谋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柏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牟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姚安现代花卉产业园、大姚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永仁特色水果产业园、武定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禄丰花卉休闲产业园建设。加强产业园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生产基地、加工流通、科技人才、品种资源、电商平台等要素,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相互支撑、点面结合、错位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布局。到2025年,力争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或特色县5个以上,建成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300个以上,培育州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00个。

6.1.2 推动实施产业集群发展

按照一个专业园区、一个主导产的模式,以现有的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特色水果、畜牧业、食用菌、植物蛋白、优质高原粳稻等产业为基础,依托楚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引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州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到2025年,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

6.2 加快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6.2.1 增强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与引进并重的原则,扎实开展农业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加快以招引培育一批销售收入10亿元级、5亿元级、1亿元级的种养类、加工类、物流类、营销类等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绿色食品牌重点企业。依托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鼓励州内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带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专用原料基地转变,拓展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范围,延伸上下游合作产业链,提升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链主企业70家以上。

6.2.2 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

深入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提升合作社规范化水平,指导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加强登记管理等,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强化服务功能、参与乡村建设、加强利益联结、推进合作与联合,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建立健全空壳社治理长效机制,合理界定清理范围,实行分类处置,畅通退出机制。加强试点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强化指导服务。建立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百员带千社辅导员队伍,开展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教育宣传等;加大财政、金融、用电用地、人才等政策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州平均每个行政村至少培育1个规范运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40%以上。

6.2.3 鼓励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

立足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实施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新培育建设一批家庭农场和青年农场主。持续开展示范创建,组织培育和认定一批国家、省、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返乡创业者登记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着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营管理规范、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家庭农场。制定适合楚雄州发展的种植、养殖专业大户评定标准,加快对示范种养大户的评定,做好种养大户信息填报和动态更新工作,强化示范创建引领,做好典型案例征集推介。鼓励引导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基础作用,着力解决经营主体的用地需求、资金需求、人才需求,拓展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适度规模经营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新培育家庭农场550个、种养殖大户3000户。

6.3 健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6.3.1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研发推广

立足于楚雄州资源禀赋及气候特点,聚焦健康养殖、绿色果蔬、精品花卉、道地药材、特色林果、山珍野菌等现代种业全产业链科技需求,与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特别是加强与藏区青稞育种机构协同攻关,建设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南繁(元谋)基地。依托现代种业研究院及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推进元谋县国家级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楚雄市西南高原优质粳稻种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花魔芋繁育基地、南华县食用野生菌仿生栽培基地、禄丰市和姚安县花卉种苗繁育基地等基地以及双柏滇中牛保种场。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深化科技创新体改革,对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项目进行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到2025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0个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

6.3.2 加强精深加工工艺创新及产品研发

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科学院合作,推动建设楚雄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楚雄州科技创新中心等重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大姚、双柏等县(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自有技术转化,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多元化休闲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引进、标准与信息体系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进一步精深加工工艺创新及产品研发。

6.4 加强农业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6.4.1 培育农业技术人才

持续实施兴楚英才培养工程,以项目化、清单化方式推进农业领军人才培育。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拓展培训领域,不断扩大培训规模,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讲学、培训,为经济社会建设建言献策、把脉问症,加快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建立一支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经验和驾驭市场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和全方位应用型人才。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提高人才福利待遇,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基层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强化创业指导,优化创业环境,培育乡村企业家队伍。到2025年,培养涉农兴楚英才”50名以上。

6.4.2 培育高素质农民

围绕病虫害防控、修剪、施肥等技术,以农业生产标准化”“数字化为导向,推广精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生产经营型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农民首席技师和技师工作室建设,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促进农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者为重点,开展头雁培养工程和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工程,组织参加技能评价、学历教育和技能大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到2025年,全州新培育产业带头人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开展绿色证书培训5万人以上。 


第7章 加快推进农业融合化发展

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根本目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挖掘绿色食品产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积极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创新利益融合方式,示范引领农业融合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1 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7.1.1 提升产地初加工装备水平

着力提升重点产业产地初加工能力,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装备清洗、分拣、烘干、保鲜、冷藏、屠宰等设施设备。建设农产品产地预冷、区域性仓储冷藏、移动式冷链等设施,着力提升以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畜变肉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推进姚安县、禄丰市鲜切花高标准采后处理中心建设,元谋县、禄丰市小包装净菜加工,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屠宰加工能力,加强畜产品分级分割、生鲜速冻,以南华、禄丰、楚雄、双柏为生猪屠宰加工基地,以楚雄、姚安、大姚、双柏为肉牛产品加工基地,以南华、双柏、永仁为肉羊产品加工基地,以武定、大姚、牟定、姚安为家禽产品加工基地,以大姚、姚安、武定、双柏为蜂产品加工基地,进一步推动畜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精细加工的转变。加大蔬菜田头市场预冷、储藏等采后冷链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中冷藏保鲜设施10万立方米,以元谋、禄丰、姚安、武定为主,大力推广小包装净菜加工,到2025年,力争小包装蔬菜比例达30%以上;建设中高端果品分拣线2条,水果初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建设核桃产业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生产线30条以上;每个县市至少建设1个年屠宰加工生猪10万头以上规模加工厂,全州发展年屠宰加工肉牛3万头以上的加工厂不少于3个、年屠宰加工肉羊20万只以上的加工厂不少于5个。

7.1.2 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

着力提升以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以绿色果蔬、精品花卉、道地药材、特色林果、山珍野菌、特色种养为主的精深加工。支持姚安县、禄丰市发展花卉精深加工,支持楚雄、大姚、南华提升植物蛋白加工水平,建设植物蛋白基地。积极推进油脂类、休闲食品、道地中药材及药食同源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中药饮片产品生产线。扩大特色调味品加工产能,发展腐乳、酱菜、酱油、食用醋、菇精、香料等特色调味品和核桃油、橄榄油等食用油加工。强化市场开拓、延长产业链条,以肉牛肉羊为重点全面提高肉制品精深加工水平。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加快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到2025年,将楚雄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中心,新建或改造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全州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达12万吨以上,建成小包装生产线10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提高到2.5:1

7.2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7.2.1 发展休闲农业新业态

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楚雄州一中心、四走廊建设机遇,依托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地质资源,以楚雄州乡村旅游环线入选文化旅游部推荐的全国300条重点乡村旅游线路为重点,以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为引领,积极发展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特色农(牧、渔)业游。充分利用稻田、花海、梯田、茶园、养殖池塘、湖泊水库等田园风光,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观赏、休闲垂钓等业态。依托都市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垂钓园、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到2025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3条,建设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10个,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其中:省级61个、州级90个、县级149个)、美丽村庄1030个。

7.2.2 打造乡村休闲精品项目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出一批文旅深度融合的主题型、体验型旅游景点,推动永仁国家农业旅游公园、大姚古镇文化休闲乡村、姚安福田农耕文化旅游体验园区、元谋彝人花海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围绕打造昆明后花园和半小时休闲高速公路旅游经济圈,布局禄丰花卉产业园,开发花卉休闲观光旅游路线。积极开发建设一批以汽车旅游营地、精品农业庄园、民居客栈、乡村旅馆等为重点的自助自驾旅游产品系列,开展民族文化+旅游体验式研学的自驾游项目。依托双柏县、大姚县、元谋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建设项目以及楚雄紫溪森林康养项目,开发森林人家、天然氧吧、森林康体浴、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打造森林康养新优势。

7.3 创新利益联结模式

7.3.1 探索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探索建立新型股份合作制经营实体,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股份合作经营试点,引导单一的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优先与中小型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探索推行政府+企业+农户” “政府+银行+企业+农户”“政府+保险+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作为经营主体控股,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以及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农机具、农业设施作价入股的方式建立新型股份合作制经营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而实现企业化运行体制。企业作为园区规划建设投资的主体,对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有相应的自主权,农户有监督权和建议权,确保薄弱环节生产型经营主体(农户)的基本权益。

7.3.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充分挖掘乡村功能价值,在做大农业产业的同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楚雄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持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 分红”“肉牛+保险+信贷”“党组织+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多种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支持村集体参与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并创新经营机制,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资产性收益,促进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循环。

7.3.3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聚焦粮食等大宗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以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为抓手,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以试点示范为载体,推动服务主体壮大、模式创新、资源整合、政策创设,加快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力争到2025年,培育服务主体30家以上。


第8章 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化发展,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化。

8.1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与修复

8.1.1 严格耕地保护措施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深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逐步提高项目投入和建设标准,集中连片地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遏制土壤污染和退化,提高全州耕地基础地力等级。掌握耕地质量和农田设施状况,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到2025年,推进全州366.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2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8.1.2 稳步推进农业生态系统修复

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系统思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田养分综合管理、生态循环农业、山水林田湖草工程等各类项目,开展集乡村景观特征提升工程,保护农业空间中传统农村农业景观。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育林和造林工作,在有饲草需求的地区推进退耕还草,实施湿地植被的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完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打造田园生态系统。聚焦生态化、循环化、减量化,加速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8.1.3 保护农业农村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利用试点示范。加大林木、农作物、畜禽、水产、药材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完善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和保存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质量监测、质量评价、相关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体责任。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健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参与程度。

8.2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8.2.1 加强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农药残留控制,禁用低效、高毒、高残留农药,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控制农药使用增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进化肥减施增效,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施肥,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叶面喷施等科学施肥模式。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

8.2.2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生猪、牛、羊等规模化养殖场改造升级为重点,配套建设畜禽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固体粪便通过好氧发酵堆肥、液体粪污通过厌氧发酵或贮存发酵处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等中小规模多途径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利用秋季农田深翻技术、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秸秆堆肥还田技术,完善农作物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到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8.2.3 强化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

以实施农田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机械化回收作业为重点,开展回收利用试点。以农资销售点、合作社等为主体,建立健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收贮运体系和综合利用网络体系,按照区、镇、村逐级集中的方法,设立“加工厂—中转站—收购点”回收体系,实行分散回收集中处理。采取政府补贴形式,使用0.01 mm以上加厚地膜,推广使用光降解、生物降解等农膜。到2025年,全州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

8.3 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清洁化

8.3.1 推广种植业节能减排

以粮食主产区、果菜花卉优势产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为重点,推进氮肥减量增效工作。以水稻主产区为重点,强化稻田水分管理,因地制宜推广稻田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稻田施肥管理,推广有机肥腐熟还田等技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持续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研发推广作物吸收、利用率高的新型肥料产品,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探索新能源微电网、直供电用电模式,推广光伏+现代农业”“光伏+水利工程

8.3.2 发展畜禽清洁低碳养殖

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广低蛋白日粮、优质饲料饲草(巨菌草、苜蓿、青贮玉米)种植等技术和高产低排放畜禽品种,改进畜禽饲养管理,实施精准饲喂,降低单位畜禽产品肠道甲烷排放强度。改进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推广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探索实施畜禽粪污养分平衡管理,提高畜禽粪污处理水平,降低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8.3.3 推广绿色节能农机装备

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重点,推进节能减排农业机械。因地制宜发展复式、高效农机装备和电动农机装备,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机化技术。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机排放标准,减少废气排放。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大能耗高、排放高、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力度。

8.4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4.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建立食用农产品监管目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建设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质量追溯平台,建立从土地到餐桌全流程追溯体系。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口和销售经营,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从源头狠抓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执法检查,综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设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到2025年,全州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8.4.2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

完善综合执法机制,配置专业执法人员和设施装备,加强执法人员专业培训,推行农业执法持证上岗制度,实现农业综合执法全覆盖。明确农业执法的职能和范围,加强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执法监督,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督抽查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监管和认证过程管控,严把认证准入门槛,强化证后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8.4.3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

建立以部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省级质检中心为主体、市(州)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市、区)级质检站为基础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加快建设市(州)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市、区)级综合质检站。实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构建“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促进抽检程序规范化、跟进查处及时化,探索建立不合格样品定期公布机制。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验室,补充完善质检机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提升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的风险监测与信息预警能力。

8.5 提升优势品牌影响力

8.5.1 加大品牌培育

围绕“一县一业”特色优势农产品,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依托优质粳稻、牟定腐乳、南华松茸、大姚核桃、永仁晚熟芒果、元谋冬早蔬菜、武定鸡、滇撒猪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创建扶持一批品牌价值高、综合竞争力强的自主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科技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品牌。设立品牌创建奖励基金,对成功申报州级及以上名牌产品、楚雄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主体给予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云南省品牌目录登记和“10大名品创建,积极推广良好农业规范(GAP),开展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三品一标创建,推进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高质量开展农业发展先行区创建,形成示范引领。到2025年,新增有效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450个以上,培育地理标志20个,用标主体50个以上,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达15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个数160个。

8.5.2 加强品牌宣传

提升绿色云品品牌影响力,完善品牌目录制度,加快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绿色云品矩阵,积极推进产品、管理、营销等创新。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创新品牌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南博会、昆交会、彝族火把节等国内外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资源共享、营销在网产销对接,加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力度,宣传推广双柏云森谷、大姚塔韵蜻蛉、元谋北有寿光、南有元谋、武定彝美武定等一批楚雄电商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建立企业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分类指导制度,在楚雄、禄丰、元谋等有条件的县(市)推动成立品牌指导站,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企业品牌,支持企业拓展品牌推广渠道,创新思维、创意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商标品牌文化。


第9章 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发展

以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各领域融合应用为着力点,着力培育智慧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培育形成智慧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引领农业数字化。

9.1 建立农业生产生活数字体系

9.1.1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建设乡村百兆光网,开展5G网络提速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用进程,促进农村通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推动乡村信息网络设施全面覆盖。建设县、乡镇、村级益农信息社,打造现代资源入户农村产品出村两个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开展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在楚雄州全域内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实现全州自然村宽带网络和5G网络全覆盖。

9.1.2 加强产业数字化赋能

加快补齐智慧农业设施短板,推进生产、加工、供应、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改造。开展智慧农场、智慧种业、智慧田园等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食品制造和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推进从田间到消费者全程数字化。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实施数字农业工程和上云用数赋智”“互联网+流通”“互联网+农业行动,加快转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云计算等多种数字技术的产业嵌入,接入农业智能监控平台,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依托元谋农业大数据中心完善楚雄州农产品物联网溯源与品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蔬果物联网溯源与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开发蔬果生产病虫害及精准施肥、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物联网预测预警系统平台。到2025年,打造5个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蔬果物联网溯源与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农业应用云服务平台。

9.1.3 推进管理数字化

整合农村政务服务、农户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业资源与农村环境、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等大数据,构建全州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对接国家、省、地市农业农村云和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打通集成各数据环节,通过数据算法,形成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农业农村数据汇聚枢纽。积极推进冬早蔬菜、水果等重点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搭建市场信息发布服务窗口,拓展和提升蔬菜、水果、花卉市场价格日度监测、供需形势月度及季度分析、供需平衡表、中长期产业发展展望等信息发布和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公众提供权威、全面、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服务。

9.2 建立农产品营销数字体系

9.2.1 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提升农产品交易市场配套硬件水平,完善标准化交易专区、集配中心、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新建、改建、扩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等零售市场网络基础设施。鼓励建设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区域物流中心、直销配送中心、电商交易中心等,完善农产品交易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州内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完善市场农资销售、产品储存、冷链物流、税务结算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实现农产品销售一站式服务,加快农产品出口流通,搭建境外销售贸易平台,提高农产品外销比例。加强与云南建设集团等企业合作,拓展海外业务。到2025年,全州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达12万亩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100万美元。

9.2.2 完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

以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契机,建设集主体信息、基地信息、产品信息、品牌信息、质量信息、市场销售信息等为一体、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相融合的电商服务平台。拓展与阿里巴巴等网络电商龙头企业合作范围,积极鼓励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在淘宝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京东开设直营店,宣传销售特色产品。加大农产品网货开发力度,引导企业开发适宜电商销售、运输便捷的小包装产品。深入推进农特产品分级包装、初深加工、品牌形象设计、商标注册等开发工作,将初级农产品和山货商品化、网货化。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立培训场地和实训机房,对机关干部、企业负责人、返乡青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群体开展集中培训、站点培训、在线培训,推进楚雄州兴楚电商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到2025年,全州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让农产品网络销售成为楚雄农产品销售主要渠道,培训电商人才4万人。

9.2.3 发展新业态农产品营销方式

系统整合包装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等优势主导产业,开发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微商、会员制、个人定制等多种形式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和模式。实施农业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建立微信公众号、网店,开发APP,开通网络营销、直播营销等功能,加大滇韵楚彝电商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运用。积极拓展北上广深和港澳市场,加强与沿海大中城市农产品产销合作,加强沪滇协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推进以园区为主的飞地经济、农产品供应链招商合作建设,建设直采直销绿色食品供给基地,推动楚品出滇。开展农业休闲、摄影、农产批采摘、富硒特色农产品展销、农业科普等一系列会展活动,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的展会。


第10章 推动政策举措创新

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创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政策基础作用,全面、持续深化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农业用地政策,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政策保障。

10.1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10.1.1 优化农业补贴政策

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蔬菜、花卉、食用菌、肉牛肉羊、水果、核桃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经营者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农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优化冬早蔬菜、花卉等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深松整地、尾菜堆肥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补贴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林权改革,加大野生食用菌标准化种植支持力度。持续组织开展楚雄州绿色食品“10优农产品“5强企业”“5佳创新企业认定,并给予一定扶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开展农资综合补贴、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创新补贴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增强农民提升耕地地力意识。

10.1.2 整合涉农资金投入

在全面推进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整合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及其他涉农资金,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农业投入要求,统筹资金实施一批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工程。财政部门设立楚雄州农业现代化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计划,对具有特色的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种养业、现代加工物流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优化调整农业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投入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扶持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吸引国有资本、信贷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资本投资示范区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10.1.3 完善信贷支持政策

探索推进楚雄州农村宅基地、林权、农机具抵押贷款,以及农产品订单和农业补贴等质押贷款,盘活沉睡资产资源。探索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形成的农业设施产权证颁证,开展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以增加补贴、减免税收等财政手段,大力发展乡村金融,增强农业发展的活血功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广运用一部手机云企贷、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贷款产品。开展楚雄州农业现代化创业创新贷款担保工作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予以支持。建设农业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物流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贷款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行动。

10.1.4 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积极开展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降低粮油种植风险。组织和引导地方保险机构遵循支农惠农、让利于民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行保险+”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产业主体需求,采取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保额大、保费少、范围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提高产业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开展蔬菜、花卉、生猪、草畜的保险研发,进行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线上保险精算,开展品质保险服务,帮助农户更有效地规避农业生产气象风险。引导农业银行等金融平台创新发展保险+”业务,推动银保合作,巩固种养业政策性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服务保障水平,指导并规范保险机构优化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发展。

10.2 优化农业用地政策

10.2.1 加强农业用地政策保障

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型经营主体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工厂化作物栽培、水产养殖以及规模化粮食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的用地,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在各县市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不低于5%的比例,专门用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将集中连片整理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规定用于完善规模经营配套设施。积极支持在可以垦造耕地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果树、林木发展林果业。

10.2.2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严格执行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产权交易、纠纷调处等服务,设立综合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形市场或组建公益性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土地复垦整理开发,整理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完善退出承包地农民社保障和退出地利用机制,积极稳妥做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

10.2.3 加强设施农用地信息管理

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录入更新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和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并定期汇总、分析、监测土地流转情况。开通重点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加快用地预审、征转报批工作,采取临时用地、先行用地、分段报批等方式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10.3 优化农业人才政策

10.3.1 加强农业人才培育

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大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领头雁培养工程和耕耘者振兴计划,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完善家庭农场登记和名录管理制度,建立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加大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培育农村双创带头人。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科研专家联系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人才制度。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培养新时代新农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0.3.2 完善农业人才政策

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和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保障乡镇农技人员基本享有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团,给予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经费补助。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引导国家级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楚雄,鼓励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联合开展农业产业项目攻关,支持农业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建设。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第11章 投资与效益

11.1 投资估算

2025年,全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的比例达70%。楚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18.61亿元,其中,69.19亿元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筹措,149.43亿元通过撬动各类社会资本筹措。规划共涉及5个大类52个项目,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设施装备提升、产业集聚发展、三产融合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政策措施提升等方面,具体投资估算见下表。

 

 

2 重点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预算(万元)

政府

资金

社会

资本

合计

产业结构优化工程

143500

335950

479450

1.1

优良品种选育工程

450

1500

1950

1.2

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3200

7600

10800

1.3

蔬菜制种基地建设项目

3000

7000

10000

1.4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

1000

1000

2000

1.5

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10000

50000

60000

1.6

花卉新品种选育工程

150

1350

1500

1.7

花卉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200

1800

2000

1.8

鲜切花种植基地提升项目

300

2700

3000

1.9

畜禽种业良种繁育与创新工程

10000

20000

30000

1.10

畜禽标准化养殖提档升级工程

20000

50000

70000

1.11

稻田-鱼虾蟹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技术推广工程

1000

0

1000

1.12

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5000

10000

15000

1.13

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

7000

10000

17000

1.14

野生菌保护区建设项目

7200

3000

10200

1.15

现代水果产业基地

15000

60000

75000

1.16

特色核桃产业基地

10000

40000

50000

1.17

茶产业基地

20000

30000

50000

1.18

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26000

39000

65000

1.19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产能提升建设项目

4000

1000

5000

设施装备提升工程

236000

328000

564000

2.1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项目

60000

240000

300000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

10000

40000

50000

2.3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150000

0

150000

2.4

农业机械化提升建设项目

16000

48000

64000

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171300

335600

506900

3.1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建设项目

50000

150000

200000

3.2

农业高端人才培育工程

2000

1000

3000

3.3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2000

1000

3000

3.4

农业现代化专技人才培育工程

1000

1000

2000

3.5

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29000

51000

80000

3.6

龙头企业培育项目

39000

91000

130000

3.7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

6300

12600

18900

3.8

现代种业提升建设项目

42000

28000

70000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04800

419200

524000

4.1

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

100800

403200

504000

4.2

生猪屠宰加工转型升级项目

2000

8000

10000

4.3

旅游线路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

2000

8000

10000

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21600

21400

43000

5.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

7500

7500

15000

5.2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7500

7500

15000

5.3

农药化肥减施工程

3000

2000

5000

5.4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2100

900

3000

5.5

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

1500

3500

5000

5.6

退化及污染耕地治理建设项目

2000

3000

5000

5.7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1500

2000

3500

5.8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

15000

25000

40000

5.9

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建设项目

5000

10000

15000

数字农业建设工程

12500

3500

16000

6.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

8500

1500

10000

6.2

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

1000

0

1000

6.3

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工程

2000

1000

3000

6.4

农业数字体系建设项目

1000

1000

2000

政策措施提升工程

20400

600

21000

7.1

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5400

600

6000

7.2

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

15000

0

15000

合计

691850

1494250

2186100

 

11.2 效益分析

11.2.1 经济效益

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搭建物流营销网络等建设,将进一步助力楚雄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发挥相关产业不同环节的乘数效益,促进楚雄州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到2025年,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产值为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预计实现产值1200亿元,农旅产业预计接待人次达到250万人次。此外,可以给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平台,有效地促进项目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25年,楚雄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达20000元以上。

11.2.2 社会效益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划通过扶持与发展具有高原特色和地方发展优势的相关行业,推动特色种植养殖业扩大规模,带动农产品生产、运销、物流、加工、智慧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楚雄州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进而构建有序衔接的产业链,及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地区优势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培育发展核心骨干企业和节点企业,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群体。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相关技术进一步推广。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科研成果和技术落地,促进特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扩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技术的覆盖面。通过建设种植、养殖等示范工程,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助力广大农民受益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扩大就业,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方案实施,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逐步加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州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显著加强,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解决就业等多种方式,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11.2.3 生态效益

通过畜禽粪污、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楚雄州农业产业基本实现种养循环发展,节水农业、水肥一体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能力显著提升,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生态效益显著。到2025年,农药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第12章 保障措施

12.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建立州级负责、县(区)具体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坚持五级书记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部门协商联制度宣传、发改、工信、财政、国土、环保、住建、城管、农业、林业、水务、卫计、商务、旅游、体育、金融等部门各负其责,协调推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对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以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等,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质量和效果。

12.2 加强绩效考核

对照农业现代化规划建设目标,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绩考核制度。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和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考评,考核结果纳入州对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因地制宜制定反映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绩和进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明确本规划各项约束性指标、各项工程及任务的责任主体及进度要求,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对于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相应规划职责的,或将部门职责转嫁给农村基层组织等行为,应当依照有关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予以问责。各级党委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勇于改革创新、乐于奉献为民,并按照规定表彰和奖励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12.3 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常态,提高政府、企业和农民群众等共同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政策实施培训,指导农业经营者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确保政策落实不出偏差。充分利用电视台、党政门户网、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意识和公众参与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州现代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12.4 强化法治保障

健全农业农村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农村金融和农业应急管理等为重点的制度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法治保障,落实云南省耕地保护和农机购置等惠农补贴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云南省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文件精神,为楚雄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强化农村普法宣传,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执法,提高执法能力。


重点工程与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和规模

投资预算(万元)

政府

资金

社会

资本

合计

产业结构优化工程

 

143500

335950

479450

1.1

优良品种选育工程

在楚雄市、牟定县、禄丰市、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武定县、元谋县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优质小麦、粳稻、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配套基础设施,提升种植业标准化水平。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国家级种业龙头企业1家,建成优质粮食作物育种基地20万亩。

450

1500

1950

1.2

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全面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标准化种植,推广测土配方、土壤改良、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绿色种植技术,配套水肥一体化和高效机械设施,严格开展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管理。到2025年,建设优质粳稻生产基地85万亩、玉米生产基地130万亩、豆类生产基地5万亩。

3200

7600

10800

1.3

蔬菜制种基地建设项目

在元谋、永仁等县市,建设国家级、省级蔬菜制种基地,建成高标准蔬菜冬繁制种基地5万亩,培育绿色、优质的蔬菜新品种15个以上。

3000

7000

10000

1.4

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

在元谋、姚安等县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重点建设机械化育苗连栋大棚,配置蔬菜育苗流水生产线、AGV物流装卸车、基质粉碎装置、动力喷雾机、箱式催芽设施装备等设施设备,蔬菜等农作物种苗繁育能力达50亿株以上。

1000

1000

2000

1.5

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在姚安、武定、牟定、大姚、南华等县市,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50个,发展夏秋蔬菜;在元谋、禄丰、楚雄、双柏、永仁等县市低海拔区域为重点,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50个以上,发展冬早蔬菜,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60万亩。

10000

50000

60000

1.6

花卉新品种选育工程

建设4000㎡花卉新品种选育温室,安装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等。

150

1350

1500

1.7

花卉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1万亩高端化无土栽培大棚,配套分级、包装、冷藏、物流等产地加工设施。

200

1800

2000

1.8

鲜切花种植基地提升项目

新建鲜切花种植基地2.73万亩,建成花卉产业强镇1个,花卉专业村6个,鲜切花产业示范村1

300

2700

3000

1.9

畜禽种业良种繁育与创新工程

在楚雄市建立滇撒猪、撒坝猪种业创新中心、在姚安县建设姚安云岭牛种业创新中心、在双柏县创建云岭黑山羊和高原鲈鱼种业创新中心、在武定县创建武定壮鸡种业创新中心,加快本土优势品种的保护与推广,提升畜禽种业创新能力,在楚雄市建设楚雄州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库、种质资源场、育种创新基地、品种性能测试中心。

10000

20000

30000

1.10

畜禽标准化养殖提档升级工程

以禄丰县、楚雄市、大姚县、武定县以及双柏县为重点,在楚雄州全域开展畜禽机械化提档升级工程,聚焦姚安云岭牛、撒坝猪、云岭黑山羊、武定鸡等畜禽的养殖饲草料生产与加工、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畜产品采集、消杀防疫、尸体无害化处理等七大主要环节开展机械提档升级行动,推动畜禽养殖技术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实现饲料定时、定点、定量精准投喂。到2025年,建设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撒坝猪养殖场10家、姚安云岭牛养殖场5家、云岭黑山羊养殖场5家、武定鸡养殖场5家。

20000

50000

70000

1.11

稻田-鱼虾蟹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技术推广工程

在禄丰市建设稻田-水产立体化种养技术推广中心,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重点推广稻田-虾、稻田-蟹、稻田-鱼虾蟹等多元化的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开展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到2025年,建设稻田-虾、稻田-蟹、稻田-鱼虾蟹等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区3万亩。

1000

0

1000

1.12

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全域推广、坝区推广循环种养模式,在楚雄市、南华县等养殖量偏大的地区,开展固肥外运,液肥还田的种养循环模式,完善种养结合示范基地畜禽粪肥机械化生产设施,购置撒肥机、水肥一体化设施,到2025年,建设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工程10个,种养结合面积达到5万亩,全州粪肥还田机械化率达到25%以上。

5000

10000

15000

1.13

野生菌保育促繁示范基地

在南华县建设林下保育促繁野生菌示范基地30万亩以上,人工栽培珍稀食用菌3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世界级野生菌保育基地。

7000

10000

17000

1.14

野生菌保护区建设项目

加强野生食用菌保护培育、菌根化育苗技术研发应用,配套建设加工、仓储、冷库物流,品种改良,技术培训等,建设野生菌保护区,其中南华县220万亩,在楚雄、双柏、武定共30万亩。

7200

3000

10200

1.15

现代水果产业基地

以元谋、永仁为重点,建设10~15个万吨现代水果产业基地,加强老果园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研发,配备滴灌等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设施,加快发展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储藏保鲜,配套建设冷库、气调库,力争做到淡储旺销

15000

60000

75000

1.16

特色核桃产业基地

以大姚、南华、楚雄为重点,建设10个特色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100万亩,推广良种推广、筑埂保土、自然集水、合理间种、树盘覆盖、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控、成熟采收、无烟烘烤等新型技术,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对核桃进行分选分级,提升销售综合效益价格。

10000

40000

50000

1.17

茶产业基地

实施名优茶工程,推广优良无性系良种和加工专用品种,提高茶园良种率和专用化水平,完善田间道路、蓄排设施、电力设备等配套设施设备,提高茶园管理智能化和采摘机械化水平。建设3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万亩示范茶园。

20000

30000

50000

1.18

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

依托中药材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以续断、红花、黄精、重楼等为重点,建设13个万亩标准化、规范化、有机化中药材生产种植基地。

26000

39000

65000

1.19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产能提升建设项目

在全州范围内以油菜为重点,稳定种植面积,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和机械化种植水平,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提高油菜单产10%以上。

4000

1000

5000

设施装备提升工程

 

206000

358000

564000

2.1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全州供应链协同平台,成为全州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农产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供应链平台。2.在全州十县市县城各建一个物流集散中心,成为全县仓储、加工、物流分拨共享共用的集散中心,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集约化配送。3.在全州103个乡镇,1101个行政村建设覆盖全部乡镇和60%行政村的物流网点,建设103个乡镇物流服务点和60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推广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提升乡镇村物流服务水平,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最前一公里4.支持南华县、牟定县建设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

60000

240000

300000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

建设楚雄市冷链物流中心、禄丰市嘉元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和元谋特色农产品州级重点物流园区等,推进南华、姚安、大姚、永仁、武定、双柏、禄丰7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建设。到2025年,在全州重点产区和销区,新建保鲜冷库10万立方米,新增年仓储能力10万吨,农产品预冷保鲜比例达到55%

10000

40000

50000

2.3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农田输配电和农田地力提升等工程。

120000

30000

150000

2.4

农业机械化提升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先进设施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高效适用型机械装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应用,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到2025年,建设1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蔬菜中高端设施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全州主要农作物耕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7%以上。

16000

48000

64000

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171300

335600

506900

3.1

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建设项目

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构建以产业强镇为基础、产业园区为引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汇集资源要素,推进集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州县乡梯次布局、点线面协同推进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到2025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农业产业强镇3~5个。力争入选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或特色县达6个以上,创建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250个,培育州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90个。

50000

150000

200000

3.2

农业高端人才培育工程

依托彝乡英才培养工程,以人才提升促进发展转型,以人才驱动引领创新驱动,以人才政策创造人才红利,以人才资本助推跨越发展,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15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5名、农产品电商创业领军人才25名、彝乡农业企业家35名。

2000

1000

3000

3.3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购置培训相关设备与资料,培训生产经营型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等共2万人次。到2025年,全州新培育产业带头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绿色证书培训5万人以上。

2000

1000

3000

3.4

农业现代化专技人才培育工程

以基层农技推广站和重点农业现代化企业为依托,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分期、分类组织农业现代化高级技能专业人员培训。探索形成重点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的农业现代化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以标准化设施化农业为培训重点发展方向,培育新型农业专业人才。到2025年,培育农业现代化高级技能专业人才5000人次。

1000

1000

2000

3.5

科技创新合作项目

依托赵家湾绿色食品加工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战略合作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示范基地等,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同协作机制,建设科技服务队伍。每个县(市)建立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3~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2个。推行产业+团队+项目+基地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29000

51000

80000

3.6

农业龙头企业培育项目

加快招引培育一批种养类、加工类、物流类、营销类等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25年,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和领军型企业70家以上。

39000

91000

130000

3.7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

筛选楚雄州在农业产业中经济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加强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之间联合重组;加强招商引资,壮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25年,培育家庭农场550个、种养殖大户3000户,全州新培育农民合作社550个,农户入社率达40%以上。

6300

12600

18900

3.8

现代种业提升建设项目

立足于楚雄州资源禀赋及气候特点,依托现代种业研究院,推进元谋县国家级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楚雄市西南高原优质粳稻种业产业园建设,加快建设花魔芋繁育基地、南华县食用野生菌仿生栽培基地、禄丰市和姚安县花卉种苗繁育基地等基地以及双柏滇中牛育种场,加强与藏区青稞育种机构协同攻关,建设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南繁(元谋)基地,不断提升优质种源培育能力。到2025年,建设种业产业园2个,育种基地5个。

42000

28000

70000

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04800

419200

524000

4.1

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

在楚雄建设粮食、现代花卉等综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1个,年加工处理100万吨农产品,辐射带动周围9个县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其他每个县(市)建成1个产加销贯通、贸工商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在双柏县建设年加工茶3万吨、年加工道地药材2万吨的综合加工园区1个;在南华县建设年加工5万吨食用菌科技示范园1个;在姚安、禄丰各建设综合园区1个,每年可加工处理300万吨现代花卉、5万吨畜产品;在大姚建设植物蛋白科创中心和加工园区1个,每年实现8万吨核桃综合利用;在永仁建设现代水果加工园区1个,年加工能力4万吨;在元谋建设有机蔬菜、现代水果加工园区1个,年加工能力40万吨;在武定建设畜产品综合加工园区1个,年加工畜禽肉1.5万吨。

100800

403200

504000

4.2

生猪屠宰加工转型升级项目

持续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完善点对点调运制度,减少活畜长距离运输,促进运活畜向运肉转变。到2025年,生猪年屠宰量达到150万头。

2000

8000

10000

4.3

旅游线路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

完善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服务设施,在精品旅游线路核心区建设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10个,规划建设乡村示范乡镇12个、精品示范村65个、美丽村庄1100个,争创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旅游重点村,

2000

8000

10000

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21600

21400

43000

5.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

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与病死畜禽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加快楚雄市、姚安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推进大姚县、姚安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落实。

7500

7500

15000

5.2

秸秆综合利用工程

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燃料化、基料化利用等中小规模多途径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利用秋季农田深翻技术、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秸秆堆肥还田技术,完善农作物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建设。

7500

7500

15000

5.3

农药化肥减施工程

控制农药使用增长,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化肥减施增效,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施肥,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叶面喷施等科学施肥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3000

2000

5000

5.4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加强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建设农畜渔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监管平台,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工作。采集主体管理、产品流向、监管检测和公众评价投诉等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到2025年,主要农产品可追溯覆盖率达80%

2100

900

3000

5.5

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创建与整合,加大绿色农产品推介力度,构建州内有支撑力、省外有辐射力、国际有影响力的楚雄绿色农产品品牌体系,着力提升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到2025年,培育地理标志50个,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达150个。

1500

3500

5000

5.6

退化及污染耕地治理建设项目

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501.31万亩耕地保有量守住366.0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2000

3000

5000

5.7

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加大林木、农作物、畜禽、水产、药材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完善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完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和保存体系,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建立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1500

2000

3500

5.8

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设项目

以金沙江流域大姚县、永仁县、元谋县、武定县为重点,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废弃物回收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专业化处置利用产业发展,降低农业污染物产生量和污染风险。到2025年,流域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

15000

25000

40000

5.9

农业生产节能减排建设项目

因地制宜推广稻田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甲烷生成。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增加有机肥投入。推广粪污密闭处理、气体收集利用或处理等技术,降低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加快绿色节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到2025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0%以上。

5000

10000

15000

数字农业建设工程

 

12500

3500

16000

6.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

加快完善州、县、乡、村四级电商网络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集主体信息、基地信息、产品信息、品牌信息、质量信息、市场销售信息等为一体、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相融合的电商服务平台。

8500

1500

10000

6.2

农业大数据平台项目

集成楚雄农业各类公共服务应用平台,整合各涉农领域数据资源,建设覆盖农、林、畜、渔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县--村互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物联网溯源与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0个以上,实现与国家、省、区(市)农业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推进农业大数据共享开放。

1000

0

1000

6.3

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工程

重点构建和完善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产品市场动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等农业信息系统,增强农业部门市场调节、监管和公共服务。健全州、县(市)、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建设禄丰、南华、永仁等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平台,巩固元谋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楚雄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成果。购置信息系统建设与关键设备配置,综合应用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标识技术、信息采集与传输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与可靠传输技术,建设州级质量安全监管与质量追溯信息化系统。

2000

1000

3000

6.4

农业数字体系建设项目

开展新型电商人才培训,夯实楚雄农产品电商产业基础,降低电商门槛。围绕蔬菜、水果、种业、花卉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作业、精准控制试点示范。加快元谋、武定等县(市)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展双柏县智慧农场、牟定县智慧渔业等项目建设,推进从田间到消费者全程数字化建设。到2025年,带动农户3万人以上。创建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率达30%以上。

1000

1000

2000

政策措施提升工程

 

20400

600

21000

7.1

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加快推进金融服务村村通,构建物流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探索农村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项贷款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行动。引导农业银行等金融平台创新发展保险+”业务,推动银保合作,巩固种养业政策性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5400

600

6000

7.2

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

以乡、镇政府为依托,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时土地流转供需信息和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并定期汇总、分析、发布土地流转情况,制订和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交易规则,为流转双方提供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产权交易、纠纷调处等服务,保障农村闲置用地有序流转、高效利用。

15000

0

15000

合计

-

691850

1494250

218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