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132-/2017-1019360 公开目录: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词: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1日 文  号:
标 题:
楚雄州发展马铃薯产业大有可为
成文日期:

楚雄州发展马铃薯产业大有可为

    楚雄州的粮食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基本达到粮食自给。但近年来因持续干旱缺水、种粮经济效益低、农业劳动力短缺等原因,使我州粮食安全生产面临不容忽视的难题。马铃薯既能当蔬菜,又可当粮食,还可作轻工业原料,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点,我州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其生长条件。从我州以山地为主,旱地相对较多,水资源紧缺、扩大有效灌溉面积难度较大的现实条件看,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起到缓解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大食物来源,有利于从全局上提高保证我州粮食安全的系数。为加快我州贫困地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如期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因此,要把发展马铃薯产业视为解决我州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努力提高我州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程度,不断开拓消费市场,把马铃薯办成大产业。
    一、楚雄州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势
   (一)楚雄州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楚雄州位于云南省中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交通便利,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海拔高差悬殊大,实践证明,冷凉的高海拔山区1000米以上栽培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土壤疏松、土质肥沃、无污染,以紫色土、红壤为主。全州总的气候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早春温度回升快,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日照充足,霜期较短等特征,全州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8-21.9℃,年日照2450小时。所以,马铃薯在楚雄州具有分布区域广、四季可种植的特点。2014年全州实际种植面积达13.82万亩,鲜薯总产量达24.5万吨,单产1773公斤/亩。在全州10县(市)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南华、大姚、武定、楚雄、禄丰、双柏6县(市)33个乡(镇)的山区、半山区、高寒冷凉的民族贫困地区以及部分适合冬早春季开发的低热河谷地区。楚雄州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开放潜力巨大的优势。
   (二)楚雄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多年来,州、县(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马铃薯产业,尤其是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楚雄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楚字〔2013〕25号文件,已将马铃薯列为我州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来抓,并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和服务社会化进程。近年的秋冬农业生产意见中,还把秋冬季马铃薯开发作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实施。在政策扶持方面,南华、楚雄等县(市)还制定了一系列欢迎外地客商参与本地马铃薯开发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州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三)楚雄州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楚雄州于1990年参加了由省(州)科委立项、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主持的《云南省马铃薯脱毒快繁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在省内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在楚雄紫溪山,大姚县昙华乡,南华县沙桥镇天申堂、五街乡,禄丰县土官乡,楚雄州植保站青龙桥基地等地建立了9个脱毒良种生产繁殖基地。先后成立了楚雄州生态农业研究所、南华高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禄丰科林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种薯生产繁育民营企业。筹建组培室400㎡、防虫网室(温网室)9600㎡,每年可生产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500万粒。此外,为克服生产中种薯价格偏高、运输距离较远的实际困难,多年来采用直接扩繁、扦插繁殖等技术,先后在南华县农技站、天申堂、五街乡农科站,禄丰县碧城、高峰,永仁县永兴干树子等地建立了种薯扩繁基地,生产二、三级优质种薯,这些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种薯1.5万吨。从而全州基本建立健全了马铃薯种薯从原原种——原种——一级种+二级种+生产用种的种薯生产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楚雄州马铃薯种植区农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州一些地方由于多年抓冬马铃薯生产,将“小土豆”做成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2013年我州冬马铃薯(冬播春收——早洋芋)种植面积7.95万亩,鲜薯产量达17万吨(平均亩产2.14吨),以当年平均价格2元计算,产值达3.4亿元。由于当年销售价格较高(价格高时达4元以上,低时均能稳定在2元以上),部分农户种植冬马铃薯亩产值超万元。如南华县沙桥镇石桥河村委会是南华县典型的马铃薯专业村,2014年,全村有农户355户1481人,该村种植马铃薯1792亩,实现马铃薯产量5286吨,产值788.4万元,人均马铃薯产值5326元。由于马铃薯产业适销对路,该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全村有76户农户建设了洋房,254户农户建设了砖瓦房;326户户均1辆农用车和摩托车,78户农户购买了家庭小轿车。“小土豆”成为该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产业。因此,这些地区的群众对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认识逐步深入,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五)楚雄州发展马铃薯具有产业化发展的基础。马铃薯产业链是所有农业产业中最长的,产业链横跨三大产业,包括种业、作物种植、产后贮藏、加工和运输等环节,涉及科技研发、设备设施、机械装备、农资生产、市场物流、技术服务和餐饮服务等领域。据专家分析,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为1:4,小麦为1:2。1亩马铃薯相当于2亩粮食产量,3亩粮食产值。我州马铃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一是基本形成了优势产区。我州已形成南华县天申堂、楚雄和南华马龙河沿线低热区、大姚石羊镇和龙街乡、永仁县永定乡、武定县狮山镇和插甸乡等低热区冬马铃薯生产优势区域,这些区域冬马铃薯生产效益好、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二是楚雄州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扶持本地企业、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积极与省内外有关生产加工企业联系,组建了南华高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禄丰科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大姚兴昙公司、楚雄州生态农业研究所、南华天申堂马铃薯批发交易市场等集体、私营企业和中介组织,从一定程度上搞活了生产和流通,为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从种植情况看,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云南省2014年马铃薯鲜薯产量达1025万吨,占全国的1/4,全省马铃薯产量占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1%。楚雄州2014年马铃薯鲜薯产量24.5万吨,占全省的2.4%;全州马铃薯产量占全州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从消费需求看,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Ve、VC、可食纤维、铁及多种微量元素,既可做主食,又可菜用。有降低血脂、预防中风的功效,是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马铃薯加工除淀粉外,还可加工薯片、薯条等休闲食品、西式快餐,这种土洋结合、花样百出的加工方式发展迅速。据权威机构预测,马铃薯对于21世纪的中国非常重要。能解决人口峰值的食物有效供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亚洲许多地区将依赖中国的马铃薯原料及制品,形成较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马铃薯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心。
   二、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马铃薯品种结构不合理,缺少市场需求较大的加工型、菜用型品种。目前,楚雄州生产上大面积示范推广的品种多为CFK69.1、会一2、I一1085、米拉等口粮型、饲料型品种,而市场需求较大的合作88、中甸红、紫花大西洋等加工型、菜用型外销品种很少,再加上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低、缺少深加工技术及设备等原因,故形成了一方面农民群众生产的马铃薯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优质加工型马铃薯的尴尬局面。
   (二)种薯生产的科技水平较低,品种更新换代慢。马铃薯在楚雄州山区、半山区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这些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生产优质种薯的科技意识和栽培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优质品种种植一两年就混杂了,导致马铃薯种薯质量不高,难以保证大面积生产所需的种薯质量。加之近年来推广的品种多为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品种,品种更新换代缓慢,品质退化,单产下降。
   (三)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商品化生产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涉及到政府、种薯繁育、科技推广、生产加工企业及中介组织等多个部门,仅靠一两个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楚雄州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相互脱节,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导致了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商品化生产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认识不足,资金投入少。要培强做大马铃薯产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保证。而因各级政府产业布局不同,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同,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很有限,主要靠企业、农户投入,种薯培育、更新换代跟不上,制约着我州马铃薯产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三、加快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根据州委、州政府培强做大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认识马铃薯产业在我州加快发展的重大意义。科学规划优势区域,统筹协调好财政、科研、农业、水务等相关部门,加大对马铃薯种业发展的投入,积极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规模种植中优良种源问题、土地问题、水源保障问题、销售问题等,以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二)合理规划马铃薯产业优势种植区域。要充分利用楚雄州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完善马铃薯种薯生产、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以楚雄紫溪山,大姚县昙华乡,南华县沙桥镇天申堂、五街乡,禄丰县土官乡、高峰乡,武定县发窝等地为主的种薯繁育基地;以大姚县昙华乡、南华县五街乡等海拔2400-2600米的山区为大春马铃薯种植主产区;以南华县沙桥镇的天申堂,武定县发窝等海拔1900-2300米的地区为晚秋马铃薯种植区;以全州海拔600-1800米的山区、坝区为早春马铃薯种植区;以元谋县、永仁县、双柏县、禄丰县的罗川、川街,楚雄宜茨等地为主的冬早春季马铃薯种植区;以南华、大姚、武定、楚雄、禄丰、双柏6县(市)为商品薯种植区。通过合理布局优势种植区,采用适宜马铃薯生物学发育特性要求的深翻、宽行的垄作栽培方式,将大幅度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提高马铃薯品质,以满足深加工的需要。
   (三)加大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加快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针对楚雄州马铃薯种薯混杂严重,加工型、菜用型品种较少,品种更新换代缓慢的实际,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宜在大姚、南华、楚雄、禄丰、武定、双柏等县(市)各建一个加工型、菜用型无公害马铃薯种薯基地,每年引进8-10个高产、优质的加工型、菜用型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2-3个适合楚雄州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种植的优质加工型、菜用型当家品种,并加强种薯基地建设,从源头建设抓起,增强优质种薯的供应能力,满足生产需求,加快实现我州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并注重培植高品质马铃薯专用型品种。我国马铃薯育种和生产只注重了对块茎产量提高,忽视了对块茎加工品质性状改良,导致目前加工专用品种较少,因而市场上出现了鲜食型品种过剩,而加工专用品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加工用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马铃薯加工品种要求薯块大而均匀,芽眼浅、薯肉白、无空心,其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是极为重要的指标,而优质种薯是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州已建成滇中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中心,每年可生产脱毒马铃薯微型种400万粒,可满足2000亩原种扩繁需要优势,发挥好作用。
   (四)依靠科技,提高我州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坚持以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装备为支撑,以龙头加工企业为带动,突出优势区域和重点地区,优化脱毒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商品薯生产的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和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强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藏和流通能力。要积极鼓励州内科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营销组织挂钩,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推广大垄种植模式,通过改变栽培方式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大对马铃薯专用加工品种示范基地及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狠抓乡村干部、基层农科人员、科技示范户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
   (五)积极扶持马铃薯龙头企业,创品牌,拓市场。马铃薯的加工转化是实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缺少龙头企业的参与,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努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果产品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产品,这种转化便难以完成。近年来,新兴马铃薯制品越发呈现多样化,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油炸薯条、薯片及膨化食品,还有马铃薯饼、丸以及薯渣高蛋白饲料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涌入市场,在获得丰厚利润的同时,还可以将废液、废渣再加工,生产多种化工原料、饲料酵母,可燃气体和高效液体肥料等。同时,要根据市场上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需求较大的特点,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按“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品牌,统一拓展市场”的方式,积极申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目标;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以提高楚雄州马铃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六)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马铃薯专业协会、研究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按照“公司+基地+科技连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探索新形势下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定期为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农户提供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如帮助农民提高马铃薯贮藏技术水平。我州马铃薯(正季)采收集中在9月至10月份,大量马铃薯集中上市销售,造成马铃薯价格较低。据调查我州需要过冬的马铃薯大部分是贮藏在简易房屋中,温湿度难以调节控制,病害发生较为普遍,常出现脱皮、腐烂等问题。我州马铃薯窖藏并不多,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及利用价值。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在贮藏过程中约有15%以上的马铃薯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受条件限制,油炸加工马铃薯原料根本无法贮藏。因此,加强窖藏设施建设与储运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农民了解贮藏知识,减少储运损失势在必行。
   (七)采取多渠道投资方式,真正把我州马铃薯产业培强做大。结合我州实际,要抓住楚雄州南华县等县被列为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及我州已建成滇中最大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机遇,积极向国家、省级有关部门争取马铃薯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同时,各级政府要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州外资金投向马铃薯产业,形成政府、企业、农户、社会集资等多元投资体系,真正把楚雄州马铃薯产业培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