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牟定县充分发挥应急广播“平时宣传、战时应急”的独特优势,通过建强体系、优化流程、精准发声,使其在预警发布、抢险救灾、风险防范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建强“一体化”网络,打通信息传递“末梢循环”。针对县域内山区众多、居住分散的特点,牟定县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应急广播传输网络。一是补齐覆盖短板。在实现全县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和“五类地区”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实施了2批补点建设,延伸覆盖20户以下自然村49个,累计部署应急广播终端753个,有效消除预警信息盲区。二是强化多路协同。实施应急广播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安装地震预警接收终端4台,实现全县7个乡镇地震预警信息触发式第一时间通过应急广播进行播发;在共和镇中屯杨凹子村和蟠猫乡老王村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配备高可靠终端2套,确保在极端天气导致电力、通信中断时,关键终端仍能正常发声,保障信息“最后一公里”的畅通。三是健全运维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队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逐级健全预警应急信息审查和安全播出管理等制度,确保平台管理规范、使用安全。将应急广播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加强第三方维护责任落实,实行日常巡检与定期维护相结合,实现全县应急广播综合在线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优化“高效率”流程,确保预警发布“精准速达”。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反应灵敏、流程规范的应急信息发布机制。一是强化部门联动。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常态化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明确各类灾害预警信息的触发条件、发布权限和流程,实现“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时间制播、第一时间发布”。二是简化发布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对重大紧急预警信息实行“边制作、边报送、边播出”,大幅压缩从信息接收到播出的中间环节,确保预警信息跑在灾情前面。三是规范播报内容。严格遵循权威、简洁、清晰的原则,使用普通话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的方式循环播报,明确告知灾害类型、影响范围、风险等级、避险措施和转移路线,指导群众有效避灾。今年防汛期以来,全县应急广播共发布气象预警信息7条次,通过应急广播前端喊话20余次,助力乡村群众避险安全转移100余人次,其中,“8.06”牟定县应急广播播发应急信息,助力蟠猫乡人民群众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事件,入选全省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典型案例。
聚焦“实用性”内容,担当风险防范“科普前哨”。坚持“平战结合”,让应急广播在日常成为提升民众安全意识的宣传阵地。一是常态化科普宣传。在非应急期,定期播放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范、消防安全、急救知识等科普内容,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年以来,共播发各类科普信息2557条。二是精准化靶向提示。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的主要风险(如汛期侧重防洪防地灾,防火期侧重森林防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和知识普及,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实战化应急演练。通过应急广播系统组织开展防灾避险演练,模拟预警发布、人员疏散等环节,检验系统效能,磨合响应机制,提升基层实战能力。
(供稿:牟定县广播电视局 罗星 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