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人民银行武定县支行员工袁林坚决服从支行党组的安排,如期到万德镇团碑村公所驻村。2019年4月,按照组织安排,袁林再次舍小家,顾大家,背起行囊奔赴距县城97公里的万德镇团碑村委会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团碑村是武定县国土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行政村。“上到大黑山,下到金沙江,穷得掉渣渣”是人们对该村一直以来的印象。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2户、2005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63.8%。70年代出生、有着24年党龄的袁林深知肩上沉甸甸的重担。他二话不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以来他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村干部和村民就成了他最熟悉的人。
袁林(右二)与村干部到苗族群众家中走访。
开出“土方子”,唠开“话匣子”
他把熟悉村情、户情、民情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余利用与群众拉家常、同村干部交流来了解群众真实想法,挖掘农户的致贫原因,积极同村干部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他常说,在农村工作不仅心要细,要做好耐心细致解释引导,有时还得做一个“粗人”,要是只用文绉绉的语言给老百姓讲政策,他们不愿听,也听不懂,只能用“土方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掏心窝子,用简单高效的方式解决群众所需。
牵住“牛鼻子”,抓在“点子上”
他结合了解掌握的信息,紧紧围绕发展村级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并把在本单位严格的工作作风带到村里,以身作则,坚持驻村制度,严格对驻村队员的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双向管理制度,促使驻村队员驻得下,能帮扶。定期组织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觉悟,激发干部的干事激情。
善于“想法子”,真心“扶根子”
他带领驻村队员配合村三职干部对团碑村502户贫困户逐一进行认真走访,针对家庭存在的困难进行帮扶。一次入户,一个贫困户对他说:“我不要你们给我送钱送物,就是想给我媳妇找点活干,因为我俩都带残疾,不好找工作,现在就想让人介绍个工作,哪怕是看门扫地,能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就行。”他回到村委会立即组织村三职干部召开会议研究,并第一时间到镇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沟通,为该户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担任保洁员。还有两户贫困户家儿子高中毕业在家游手好闲,他知道后,多次登门耐心劝导外出务工,在征得本人和父母同意下,成功为这两个待业青年在昆明一家保安公司找到了工作。
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在鼓励易地搬迁贫困户装修新房的时候,村里有的贫困户说没钱装不起来,有的则一直等着政府给装修,甚至有的装修完毕也不愿迁入新居。为此他组织帮扶干部反复入户,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交流和鼓励,滑石板、发土块2个统建点177户及县城购房19户和红土田安置12户易地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并且旧房已全面拆除。截至目前,团碑村委会辖内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770户,全村872户农户住房已全部达到安全稳固和遮风避雨标准。
袁林(右二)与镇干部一同帮助群众搬入新居。
“一个好汉三个帮”,袁林与驻村工作队还充分发挥定点帮扶行业优势,积极协调万德农村信用社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累计向228户烤烟、青豌豆种植和生猪、壮鸡养殖大户发放低息贷款1115万元;向1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78万元,支持发展种养殖业,有效拓宽收入渠道;与镇村干部一同积极引导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610人,实现务工纯收入475万元,务工人员年人均纯收入达7786元。团碑村委会贫困发生率2019年底降到了2.16%,如期脱贫退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脱贫攻坚在路上,正是袁林心中这份不变的执着与坚守,始终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记在心中,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段日子也终将会成为我难以忘怀的岁月,一切都值得。”袁林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