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楚雄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洪摄)


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按照发布会的安排,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洪摄)

楚雄州与全国全省一样,“十三五”的五年是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改革发展等艰巨繁重的任务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谋划推动实施“1133”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全面完成,多项工作处于全省领跑或并跑方阵,呈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整体提质的良好态势,“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更加熠熠生辉。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两个决定性成就、六个历史性突破、一个战略性成果、一个不断提高”的特点:

第一,取得两个决定性成就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摘贫帽誓不休”的决心与意志奋力攻坚,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08亿元,“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全州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5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退出,64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33.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整州脱贫目标全面实现,困扰楚雄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于2016年提前实现“翻一番”目标,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分别于2010年、2018年提前实现“翻一番”目标。2020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285元和12861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4%和9.1%,农村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十三五”规划确定的36个大项46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绝大多数已经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规划目标。

第二,实现六个历史性突破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我州地区生产总值成功进入“千亿元俱乐部”,2020年达到1372.16亿元,是2015年762.97亿元的1.8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4%,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排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相继突破1千亿元大关。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三五”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八大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部署,全面推进现代迭代产业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成长为第一、第二大产业,先进制造、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异军突起,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产业井喷式发展,“一烟独大”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2%,三次产业结构从2015年的20.0:38.3:41.7调整优化为19.1:39.8:41.1。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3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达345户,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2户,楚雄卷烟厂、楚雄隆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物流“五大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16亿元,是“十二五”的6.5倍,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546.1公里,铁路总里程达602.55公里,昆楚大动车开通,楚雄进入高铁时代,楚雄机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通行政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27.5亿元,是“十二五”的2.3倍,总库容达15.33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明显提高;中缅油气管道、楚攀天然气管道建成运营,新能源总装机达207.2万千瓦;通信光缆总长达23万皮长公里,行政村以上实现4G网络全覆盖,宽带网络实现光纤化,10县市城区全部开通5G网络;州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初步建成。全州基础设施实现由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经济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改革开放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深化改革方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方式改革入选“全国十大医改经验”并向全国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水价综合改革等经验向全国推广,以“一颗印章管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政务服务指标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抓改革增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工作得到省委充分肯定。扩大开放方面,持续推进开放战略,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相继引进江西正邦集团、河北神威药业等一批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楚雄,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达24.5%、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达2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年均增长27.4%,总量达14.5亿美元。楚雄市上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创新驱动方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人才强州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双创“六大行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超软钛生产工艺和基础、隆基绿能科技公司单晶硅切片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连续成功举办4届科技入楚系列活动,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楚雄建设取得新突破。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各类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8.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80平方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3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国家园林县城1个,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园林城市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实现全覆盖,9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最美中国彝乡、滇中翡翠成为楚雄靓丽名片。

六是社会民生补短板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475亿元,是“十二五”的2.3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1%、98.88%、94.28%、99.47%,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健康楚雄建设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基层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品牌走向国内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3万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4.18万人,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建设保障性住房6.7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经验做法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有养老床位33.9张,人均预期寿命达75.27岁,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

第三,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抗疫斗争,投入专项资金4.33亿元,启动实施州传染病医院等44个“双提升”工程,10县市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组织2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咸宁市通城县,派出105名卫生应急队员、1800名民兵支援红河、临沧疫情防控工作,高质量完成境外入滇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楚雄贡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第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法治楚雄平安楚雄建设成效显著,牟定县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扫黑除恶群众满意度均居全省第2位,10县市均被命名为省级平安县,连续5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市)”称号,连续3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最高荣誉奖“长安杯”,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称号。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预防、动植物疫病预防等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提升。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楚雄州“十三五”以来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嘱托,不负韶华、奋力拼搏的结果!《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已经州十二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审查通过,即将发布实施,全州“十四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按照州委州政府绘就的“十四五”发展蓝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好步、开好局!

谢谢大家!


王洪  摄

问:请问“十三五”以来楚雄州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答:“十三五”以来,楚雄州交通运输事业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以综合交通五年大会战以及交通行业脱贫攻坚战为重点,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实现了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交通保障。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全州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6.6亿元是“十二五”的6.5倍。特别是2020年,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全州综合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较2019年增长23.3%,为全州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2020年末,全州公路总里程超过2.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6.1公里,一二级公路622.23公里,高等级公路增加465.5公里;铁路运营里程602.55公里,增加214.4公里,高铁实现从无到有;楚雄民用机场列入了全国航空布局并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实现楚雄人民的航空梦越来越近。

二是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铁路运输实现突破,有禄丰、楚雄、南华、永仁、元谋5县市通动车,可直通粤、桂、黔、川、湘等省(区);新增3个县通高速公路。大力推动客运转型升级,五年新增等级客运站3个,场站配套功能更加完善,网约车、定制客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城市公交体系不断完善,智慧公交逐步覆盖,城乡客运一体化持续推进。 “公转铁”加快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货运降本增效取得成效。道路运输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物资运输、人员转运工作保障有力。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如期完成,ETC推广发行应用全面开展,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服务区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美丽公路、美丽铁路建设成效显著。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速22.67%,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94.83%。建制村100%通邮,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100%。

三是交通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消除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十三五”期间争取补助实施农村公路建设4922公里,安防工程9449公里,危桥改造66座,实现全州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县道以上安防工程基本覆盖,10县市“路长制”100%落实,“农村客运站+电商+快递+邮政+物流”综合运输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谢谢!


王洪  摄

问:今年的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楚雄州有5个先进个人和4个先进集体获表彰,这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对楚雄州“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肯定。那么请问,楚雄州在脱贫攻坚中,主要采取了哪些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呢?

答: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来,楚雄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坚决的政治态度、坚定的工作信心、坚强的统筹保障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州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了打赢这场硬仗,楚雄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楚雄州“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截至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733户333825人全部脱贫,644个贫困行政村全部出列,25个贫困乡镇全部退出,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个县均实现零漏评、零错退,姚安县群众认可度位列全省第一。全州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25%下降到2020年的零。多年来,省对州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楚雄州均保持在全省前列,特别是2018年、2019年省对楚雄州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评价结果均为“好”等次,脱贫攻坚成效得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坚定不移兴产业促就业,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全面实现规划引领、项目扶持、主体带动、政策支持、组织保障“五个全覆盖”。五年来,全州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5.85亿元,占各类扶贫资金总额的30.67%,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7.99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65万人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脱贫,占全州贫困户的91.82%;全州2755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覆盖率达100%。五年来,通过有组织转移就业一批、农业园区协议用工一批、扶贫车间吸纳一批、工地企业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吸纳一批等措施,累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49万人,按照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量20.25万人计算,转移就业率达71%;全州共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5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033人,全州14700人贫困劳动力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实现就业。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829元上升到2020年的11637元,年均增长32.69%。

三是坚持靶向治疗,“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区分主次,以到村到户措施为抓手,确定贫困人口脱贫的“线路”。全州“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2.15亿元,为112746户农户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完成省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7828人,占全州贫困人口的14.3%。全州10县市于2018年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2019年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20%,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共下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5.36亿元,资助学生476.68万人次。全州7个贫困县县级医院、25个贫困乡镇卫生院、644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贫困患者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91.18%,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1.64%。

四是整合各类资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2016年以来,楚雄州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8亿元,不断夯实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6个县市通高速公路,贯通双柏、牟定、姚安、大姚4县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103个乡镇通等级以上公路,全州1101个村(社区)实现100%通硬化路。全州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自来水普及率达95.63%,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2019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州所有行政村100%通动力电,100%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历经多年艰苦奋战,楚雄州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我们将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为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王洪  摄

问:请问“十三五”时期,财政部门在推动楚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过去的五年,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总体平衡,财力可持续性稳定提升,财政服务保障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是以财税改革激活力,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及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三个改革任务,我州深入开展各项财税改革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全州实现了全口径预算编制,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了财政三年中期规划,全面公开了财政预决算、涉农资金、政府债务等信息,清理规范了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建立了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持续推进州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为全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好了财政保障基础。

二是以人民福祉为中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我州财政预算编制以“三保一防一守”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防风险、守底线”为总体工作要求。以“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付息、保配套、保应急”为预算安排顺序和原则,确保“三保”在预算执行中的优先地位。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编制预算。2020年州本级压减一般性支出10.7%,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52.4%;2021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30%。全面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资金直达市县,直接惠企利民,2020年,全州累计收到上级补助的财政直达资金55.7亿元,有力的缓解了基层的保障平衡压力。5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民生支出1,019亿元,年均增长5.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均在75%以上,5年来,全州累计投入教育支出227.2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57.5亿元、社会保障支出193.7亿元、住房保障支出62.4亿元,确保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

三是以精准聚焦为重点,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聚焦脱贫攻坚战。坚守现行脱贫攻坚目标标准,持续强化财政投入保障,5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6.6亿元,切实保障脱贫攻坚投入,积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按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示范区的工作要求,持续做好财政资金保障工作,5年来累计投入34.8亿元,在全省率先建立金沙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修复补偿机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全力保障各类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精准聚焦打好重大风险防范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开好“前门”,严堵“后门”,5年来累计申请到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169.77亿元,有效减轻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全面压实地方党委政府化债主体责任,通过“三个强制”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下降。

四是以财源建设培财力,着力产业培育增强财政实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着力强化培植财源增强财力支撑,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迭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发展带动财源建设。5年来累计安排重点产业和扶持企业发展资金43.5亿元,年均增长6.9%。通过产业培育,地方财政内生财力基础不断增强,通过5年的努力,财政实力持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持物质基础。5年来收入总量达到418.5亿元,比上一个五年272.2亿元增长53.7%。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2019年共减税降费规模达40亿元,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11.1亿元,小微企业更多享受到政策红利。

五是以优化结构聚财力,着力集中财力保重点支出。围绕楚雄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规划,加强财政资金要素保障,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大上级资金支持,5年来,全州支出总量达1,333亿元,比上一个五年878.8亿元增长51.7%。5年来,累计投入交通支出52亿元、农林水支出199.1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11.3亿元,累计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项目资金88.44亿元,有力的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上级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由2016年136亿元增加到2020年171亿元,年均增长5.9%,有力的保障了州内重点项目的建设,补足了重大项目建设短板,夯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州财政部门将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硬化支出预算执行约束,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确保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健全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基本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资源使用效益;强化风险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安全稳定;全面落实预算法等财经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以及社会等监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楚雄行动提供财政保障。

再次感谢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王洪  摄

问:请介绍一下“十三五”以来全州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特色亮点。

答: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文化和旅游工作紧紧围绕“三张”世界级名片,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出彩、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20年州文化和旅游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楚雄州脱贫攻坚工作优秀集体”。下面,我简要介绍两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我们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州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100%达标,建成博物馆7个,“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600余万人次;年均组织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000余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文化遗产保护取得重要成果:全州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805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2处,投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2300余万元;建立健全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有非遗保护名录601项,代表性传承人1990人,全州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工作进一步加强。文艺创作演出取得丰硕成果:全州文艺院团共创作改编作品314个,创作了《彝乡之恋》等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彝州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省、州各级奖项57项;成功举办2019中国原生民歌节国家级大型文艺活动,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旅游文化产业再谱新篇。旅游文化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州共接待游客2.11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017.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16.53%和26.73%,5年累计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250亿元。全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两个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分别实现了翻一番和翻两番的目标,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和第5位。重大文旅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禄丰世界恐龙谷二期、元谋人世界公园一期等一批文旅融合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完工投入运营,5年全州完成旅游投资571.21亿元,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体系和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努力培育,全州现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612家,有旅游住宿接待设施2403家,7.2万个接待床位,其中星级旅游住宿设施76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州有24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8个、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1个云南省旅游强县、4个云南省旅游名镇、10个云南省旅游名村。智慧旅游成果丰硕:全面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楚雄建设任务,实现与全省同步上线运行目标,全面完成资源上线、导游导览、公共服务和诚信评价4个模块14项建设任务,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严格落实省“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实施“红黑榜”制度,旅游诚信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情况给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谢谢!


王洪  摄

问:我们都知道,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请问“十三五”时期,楚雄州是怎样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效?

答: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楚雄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楚雄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改革工作安排,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愚公移山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全州各领域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全面深化改革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作用充分体现。

一是改革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2017年省委调整加强州委领导班子 以来,州委调整组建了州委改革委、州委9个改革专项小组和15个改革专题组、州委改革办,修订完善州委改革委“两规则一细则”,制订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月通报、督察考评等工作制度,带头扛稳压实改革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亲自”指示精神,以上率下,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形成了州委改革委牵头抓总、各改革专项小组、专题组系统集成、改革办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改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二是“十三五”改革工作亮点频现。根据州委九届七次全会安排,在全州认真开展了党的十八届三中以来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以及2018年至2019年历次州委改革委(领导小组)会议决定事项“回头看”。截至目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规划的328项具体改革举措,已贯彻落实320项、贯彻落实率为97.6%;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规划的151项改革举措392项具体改革任务,已贯彻落实282项、贯彻落实率为71.9%;落实2018年以来州委改革 委会议决定事项482项。2019年、2020年楚雄州连续两年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考评为优秀,分别位列全省第3名和第2名。创造了“一颗印章管审批”、禄丰医改、元谋水改、“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等一大批被《人民日报》《半月谈》《云南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推广、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楚雄经验”“楚雄智慧”。

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王洪  摄

问: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十三五”期间我州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答:“十三五”以来,楚雄州始终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州委、州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先后制定印发了《楚雄州“十三五”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楚雄州中彝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楚雄州打造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物医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总产值从2015年的63.02亿元增加到2020年151.78亿元,增加值从2015年的20.85亿元增加到2020年31.79亿元,占全州GDP的比重从2015年的2.73%提升到2020年5%,楚雄已成为除昆明外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17.01万亩增加到2020年54.3万亩,增长3.2倍。武定县、双柏县、大姚县、楚雄市4个“云药之乡建设成效明显,种药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10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9个、500至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5个、100至5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86个,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协会)达174个。

二是生物制药快速发展。“十三五”以来,我州生物制药的规模和产能不断提升,全州有生物医药企业63户,较2015年增加了21户,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8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7户,较2015年增加了8户,产值5至10亿元企业6户,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户。全州有28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有药品生产线123条,年药品生产能力1.5万多吨,中药材前处理和提取能力1万多吨;可生产医疗器械8个品种、药用包装材料1个品种和药用包装容器2个品种。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进,楚雄赵家湾、庄甸已建成2.15平方公里配套完善、功能健全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富民生物产业加工基地已初具规模。智明小草片区8.66平方公里的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正加快规划建设。

三是彝医药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十三五”以来,完成《楚雄州彝医药志》编撰,彝医学列为云南省中医药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彝医防治痛风性关节炎诊疗规范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彝医药水膏药疗法、拨云锭制作技艺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中国彝医药博览馆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州有效药品批准文号470个,其中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品种228个、省医保目录品种212个。全州有排毒养颜胶囊、灵丹草颗粒、咽舒口服液等全国独家品种40个;有紫灯胶囊、拨云锭等省内独家品种47个;有院内制剂68个,其中彝药制剂品种29个。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十三五”以来,全州建成生物医药研发中心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45名、院士6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中心21个,评选出“彝乡名医”50名,建立“彝乡名医工作室”17个。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了我州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王洪  摄

问:“十三五”时期楚雄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请问,在经济运行方面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答:谢谢你的提问。关于“十三五”时期楚雄州经济运行的特点和亮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争先进位。楚雄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2.16亿元,是2015年的1.8倍,占全省的比重为5.6%,比2015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五年年均增速9.4%,高于全省7.8%的年均增速1.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排名由2015年的第11位跃升到第7位,上升4个位次。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基础上,楚雄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跃上新台阶。2019年,楚雄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达45499元,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49700元,比2015年提高21758元。由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还没有发布数据,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初步测算数。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楚雄州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0.0:38.3:41.7调整优化为2020年的19.1:39.8:41.1,继续保持“三二一”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9个和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三是九大行业支撑强劲。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62.4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3.34亿元,年均增长6%;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14.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6.07亿元,年均增长10.8%;建筑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78.0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07亿元,年均增长16.9%;批零住餐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93.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34.41亿元,年均增长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0.2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4.59亿元,年均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8.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9.49亿元,年均增长6.9%;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3.9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1.56亿元,年均增长4.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7.6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09亿元,年均增长15.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25.0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69.54亿元,年均增长9%。


王洪  摄

问:请问“十三五”以来楚雄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答:“十三五”期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8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生态环保补短板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楚雄州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201.2亿元,是“十二五”期间投入的5.5倍。通过实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加大老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是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2020年,全州25个国控、省控断面除1个断面有效监测数据不足外达标率为100%;纳入国家、省级“水十条”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西观桥断面水质提前1年“脱劣”并稳定达到Ⅳ类;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楚雄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100%,PM2.5平均浓度小于18微克/立方米,其余9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7年的99%上升到2020年的100%,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4.6%。

四是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完成了牟定县含镉废渣、南华县砷渣等一批历史遗留污染源的修复治理,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五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全州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5年削减27.73%、氨氮排放量削减24.37%;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9年削减4.54%、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7.97%,全面完成省下达减排目标任务。

六是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颁布实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分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3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平均覆盖率达74.19%。全州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01%。“两屏两带多点”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楚雄市、双柏县、牟定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轻微变好”。

七是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明显。楚雄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楚雄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姚县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州有8个县市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市通过考核验收和公示,4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5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6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9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城。

八是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大幅提升。2019年全州生态环境满意度为92.6%,排全省第6位,满意度比2018年的88.70%提高3.9个百分点,排名晋升了4位。

谢谢!


王洪  摄

问:楚雄州工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十三五”期间,楚雄州始终把发展壮大制造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来抓,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全州“2+5+3”迭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攻坚工程,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首次跨越千亿元台阶,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从5.6%上升至6.16%,总量排名从第6位上升至第5位。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5户,净增49户;10亿元企业净增4户。楚雄隆基成为继楚雄烟厂后第二户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一方面做好加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提速。新动能培育实现新突破:硅产业从无到有,单晶硅拉棒产能达到3GW,单晶硅切片产能达到30GW;工业大麻产业异军突起,引进加工项目21个;新建消毒液、口罩、熔喷布生产线,化危为机填补防疫物资生产空白。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户,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牟定进入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列。“十三五”期间非烟工业增加值占比从58%上升到78.6%。一方面做好减法,淘汰落后产能97万吨,关闭退出危化品企业5户,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59家,淘汰燃煤锅炉153台。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9.9%。

三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59户,全州州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27户。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户,建成1个产业创新联盟,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中药配方颗粒重点实验室。

四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五年来持续推进实施百项重点工业项目,坚持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抓项目增投资。楚雄隆基单晶硅片一期、二期建成投产,三期项目保持“隆基速度”强势推进;宇泽半导体(云南)单晶硅项目、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相继落地建设;龙蟒佰利联并购禄丰新立钛业后所有生产线全面复产实现涅槃重生;楚雄滇中有色绿色环保节能改造、云南神威施普瑞药业整体搬迁、云南瑞药金方现代中药、楚雄市工业大麻种植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形成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发展微型企业8560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73户,省级民营“小巨人”企业9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6户企业进入“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名单,7名企业家获得“云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2户企业进入全省绿色食品“20佳企业”行列。民营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347.5亿元跃升至664.6亿元,占GDP比重由45.6%提高到48.4%,支撑全州经济“半壁江山”。

六是“两化融合”不断深化。全州互联网基础设施设不断完善,4G高速移动通信网络行政村全覆盖达100%,并不断向自然村延伸,农村4G高速移动通信能力大幅提升。建成5G基站500多个,10个县市主城区均已开通5G网络,实现了从4G到5G的跨越。电信业务总量从2015年的18.8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3.61亿元,年均增长65.4%。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全州有上云上平台企业210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5家、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7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取得证书的企业6家,排名全省第四。

问:在推进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中,工业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在推进滇中城市群新增长极建设中,楚雄州始终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培育壮大重点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平台。经过五年来的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成为我州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随着一批重点企业落户园区,产业聚集逐步形成,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工业经济的新引擎。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十三五”以来,全州围绕完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道路等基础配套,支持和鼓励园区采取多种模式,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项目承接条件。五年来全州新建标准厂房250多万平方米。尤其是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单晶硅切片项目建设标准厂房16.8万平方米,加快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园区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力推进,楚雄、禄丰、武定、大姚、元谋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通过州级验收。“十三五”以来,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4.83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园区发展条件,承载工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瘦身强体”。完善园区规划,调减规划面积、压缩规划片区,做到了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衔接协调。同时,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充分发挥禄丰东靠昆明,武定东邻昆明、北连金沙江经济带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禄丰千亿元和武定百亿元省级工业园区,打造禄武产业新区,加快发展冶金及新材料、石化、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经过“十三五”的努力,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业园区。禄丰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是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园区经济。优化产业布局,突出产业招商,推动楚雄高新区和禄武产业新区集聚、联动、转型发展,一批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产业聚集逐步形成,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双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楚雄高新区医药、禄丰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入选云南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禄丰产业园区勤丰化工园区成为全省首批确认的5个化工园区之一。禄丰数控产业园、绿色新钛谷、楚雄工业大麻产业园成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十三五”期间,全州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迈上千亿元台阶,入园企业总数达64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