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宗旗厂村,楚雄州农科院选育的新品种“楚粳54号”进行实产验收,最终百亩方平均亩产1018.8公斤,创高原粳稻百亩方产量新纪录。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水稻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奋力拼搏的丰硕成果。楚雄州农科院水稻推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阮文忠向记者介绍。
“这一片是苗头新品系展示,我们引进和利用了江苏、东北优质稻种资源,培育出一批苗头优良食味新品系。”
“你们看,这片稻田与其他的颜色不一样,现在我们的黑稻、紫稻、红稻已经进入到小面积的试种阶段。”
“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高原绿色优质稻。如今,12个楚粳新品种中,有10个达到国标优质米二级优质品种,优质率达83%。”
在东瓜镇水河村楚粳水稻品种育种基地,高高的防鸟遮网下,稻穗低垂,清风拂过、稻香阵阵,阮文忠带着记者在田间穿梭,侃侃而谈。
看着越来越多的广阔田野变成了米粮仓,阮文忠坦言:“虽然水稻育种艰辛枯燥、耗时耗力,但每次看到培育出的新品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这些辛苦就微不足道了。”
如今,楚雄州农科院育成的水稻品种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有5个品种先后入选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2020年,云南省推广种植楚粳新品种300万亩,约占全省适宜稻区种植面积的80%,除了在全省种植外,在川、黔、藏毗邻地区也广泛种植,部分品种还引种到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
“我们不仅要让老百姓吃饱、吃好,更要吃出特色、吃出营养。”在采访中,阮文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楚雄州农科院所有育种人奋斗的目标。“未来,我们将紧扣现代水稻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坚持技术创新,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创新融合传统和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加快育种向优质、高效、绿色方向转型,不断选育出‘农民愿种、市场认可、适应性更广’的优良食味新品种,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助推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阮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