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姚安县推出“六不”工作机制引领公共资源交易新风潮

发布日期:2025-07-01 09:06:16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胡清湄 点击:[]

姚安县紧扣“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招标不出门、评标不见面、监督不缺位、投标不跑路、投诉不散乱、跟踪服务不掉线”六项工作机制,推动全县公共资源交易从“人工跑”向“数据跑”转变,从“人盯人”向“智慧管”转变,从“重程序”向“优服务”转变,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全链条重塑、服务效能全方位提升。

推行“招标不出门”,全流程电子化破除地域制约。聚焦传统招标“跑腿多、成本高”痛点,投入80余万元建成覆盖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归档6个环节的标准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场地预约、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全程线上流转,电子化率达100%。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招标公告、澄清答疑等12类数据“链上固证”,项目信息实时同步至省监管平台,数据存证率达100%。2023年以来,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项目171个,成交金额11.56亿元。

创新“评标不见面”,远程协同打破空间壁垒。建成标准化“云上开标大厅”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投标文件在线解密、实时唱标,评标专家通过多因子身份认证、视频交互终端实现跨区域同框评审,进场交易项目全部实行全省远程异地工位“大循环”方式评审,3年来共服务远程异地工位评标主、客场337场次,交易项目远程异地“大循环”率达100%。与省外、省内州外县市建立远程评标协作区,实现跨区域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打破空间地域限制,有效规避本地专家“朋友圈”“熟面孔”问题,彻底解决了本地资深专家和特殊行业专家短缺等问题。

筑牢“监督不缺位”,织密风险防控监管网。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十项制度,强化对网络通信设备、见证服务和监管人员关键领域全面监督。定期组织实施“双随机、一公开”联动抽查检查,加大事后交易违法违规的查处力度。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插手工程项目谋私贪腐问题专项整治,保障交易公平公正性。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活动,适时选取不同类型交易项目、邀请不同群体代表参观见证交易流程,把所有交易活动置于阳光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实现“投标不跑路”,数字赋能降低企业成本。优化交易受理服务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项目交易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受理时限压缩至3小时。对急需招标的项目,采取现场预约、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等多种方式开展延时服务预约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不跑腿”。严格执行“四个取消零收费”制度,推广运用“不见面开标”等网上交易模式,实现“文件无纸化、标书在线传、开标不见面、结果在线推”,交易主体“零跑路”,累计降低投标企业的食宿、交通、标书制作成本超200万元。

规范“投诉不散乱”,闭环管理提升处置效能。建立“线上受理——限时反馈——满意度评价”质疑投诉处理闭环机制,质疑投诉材料线上提交、办理进度实时可查。聘请法律顾问和行业专家,对复杂质疑投诉实施联合研判,办理时限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较法定时限减少30%。推行质疑投诉处理“双公示”制度,倒逼交易行为规范化。2023年、2024年受理质疑件分别同比减少55%、75%,今年1至5月实现零质疑投诉,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企业满意度达100%。

保障“跟踪服务不掉线”,全周期护航项目落地。建立项目进度台账,实行全程跟踪节点管理,对公告发布、开标评标、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实行挂图作战。延伸交易服务链条,建立标后回访工作制度,对回访发现的问题进行核查处理,督促整改落实。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专项督导,督查项目实施进度、履约情况,对滞后项目预警提醒,提出改进建议。设立“项目管家”服务岗,为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流程代办等“一对一”服务,切实提升重点项目服务保障能力。3年来共助推41个县域重点项目提前完成招标,助力16个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