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姚安:解锁“花样”增收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02 09:23:09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李朝斌 杨 龙 点击:[]

姚安,川广畴平,田肥地沃,四时皆宜。然而一直以来受制于区位、交通、设施、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产业不发展群众怎么增收致富?

破局之策,藏在小小的“一朵花”里。

近年来,姚安县探索建立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有效破解产业投资瓶颈,成功走出了一条现代花卉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群众资产收益与就业务工的双赢。

萌芽:破局之“花”绽放希望

初春时节的姚安,寒意已褪,绿意盎然。年平均2500小时的日照时数,让这里晴日高悬,净空澄碧。

走进姚安县栋川镇楚雄禾韵园艺有限责任公司的花卉大棚,暖意裹挟着花香扑面而来。优雅的“弗洛伊德”玫瑰身姿婀娜,如繁星般的粉色花苞错落点缀,在葱郁绿叶间轻轻摇曳。工人们穿梭其中,采摘清晨的第一批玫瑰。

“公司生产园区占地面积 187亩,由国家财政涉农资金投资建成,我们租用。”楚雄禾韵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赵健宏介绍,这个模式是政府投入资金建造基础设施,企业租赁运营,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并创造集体资产收益。

这一“鲜花产业”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在姚安取得了显著成效。

姚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晓东表示,2017年以来,姚安县招商引资引进花卉企业,通过整合扶贫项目资金、衔接资金3.4亿元,为企业建设配套设施,推动产业发展。2024年,全县纳入县级统筹管理扶贫项目经营性资产收益2937.52万元,其中参与项目的77个脱贫村集体收入385万元。

“村委会每年能获得10万元左右的资产收益。”栋川镇地角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郭鸣珊高兴地说:“这笔资金用来聘请村级公益性岗位,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庄变美了,人心更齐了。”

生长:产业之“花”向阳而生

姚安县“以花为媒”,深耕鲜花种植领域,“鲜花经济”为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增色添香”。截至目前,姚安花卉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

一朵朵鲜花,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花卉企业工作,幸福感十足。”在花卉企业做水电维修工的昝永笑着说,“收入可观,又有归属感,希望花卉产业越做越大,带动更多人就地就近就业。”

实现资产收益与就业务工双赢的背后,是姚安县积极探索“土地租金+劳务工资+资产收益”联农带农增收机制的故事。“每天工作8小时,工资按时发放,没有后顾之忧,心情舒畅。”59岁的花卉种植工昝桃平说,能与家人相伴,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簇簇芬芳,可富万家。“通过政府流转土地投资建基地、资产股份 量化到农户、引进主体租赁经营的模式,带动农户实现土地租金、劳务工资、资产收益分红多重收入。”姚安县副县长张中晖介绍,2018年以来,姚安县农户年均实现土地流转收入900万元、劳务工资3亿元、资产收益分红1200万元。

盛放:幸福之“花”芬芳四溢

“这里的每一朵花,都是一个种子‘芯片’,我们每年能研发300个新品种,农户都自己找上门购买。”云南华冠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天狼月季)经理南北在大棚内介绍,公司的花卉品种价值比普通品种高出2至3倍,群众种植受市场青睐的品种,能显著增加收入。

姚安县“政府投资建基地、企业租赁抓经营”的模式,吸引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带着先进的知识产权、品种资源等“拎包入住”。这不仅带动了本地花卉种植主体发展,还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截至2024年底,姚安县已引进和培育花卉经营主体59个,从业人员达75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153人、产业工人7347人。

“看着一枝花从发芽到产出,每天很开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花卉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李艳芳,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希望这个行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像花一样越来越美。”

人间浪漫,鲜花相伴。

“鲜花经济”铺就致富“芬芳路”。张中晖表示,姚安县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把云南鲜花做到世界第一”的重要指示,持续推动花卉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就业,把“美丽产业”打造成“幸福产业”。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