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县市动态 >> 正文

用“永仁精神”在大战 大考中砥砺奋进

发布日期:2022-08-10 15:38:32 来源:楚雄日报 作者:吴志琼 管名媛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永仁县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十年,也是永仁大地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十年。十年来,永仁县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聚焦跨越中奋力拼搏、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奋进,干成了一批大事要事实事。

2012年至2021年

各类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2074户增加到现在的12890户

三次产业结构从34.3∶27.3∶38.4调整为24.8∶30.4∶44.8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7.14亿元增长3.8倍达64.63亿元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250元增长2.2倍达427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15元增长2.5倍达13496元

森林覆盖率从70.49%提高到75.37%

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十年,永仁县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永仁大地打响了一场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硬仗。该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以“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以“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为人民而战、为荣誉而战、为梦想而战。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50余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85人驻村开展工作,各级干部结对一对一帮扶贫困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5.08亿元,6265户、22245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0个贫困村、2个贫困乡镇出列,困扰永仁县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并代表全州全省接受国家贫困县退出抽查,得到国家抽查评估组高度评价,整县摘帽顺利实现,交出了鲜明特色的“永仁答卷”,凝练了“永远当仁不让”的“永仁精神”,书写了减贫奇迹的“永仁篇章”。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

这十年,永仁县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潜力,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运行,精简审批事项134项、审批股室54个、精简人员74人,办结时限缩短72%,“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持续扩大开放,发挥长江经济带、成昆经济带和攀西经济圈、滇中城市经济圈在永仁交汇的节点效应,对内融入滇中,对外承接攀西,四川攀枝花客商在永仁投资的规上以上企业达到10家,个体工商户超过了300户。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率先与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区签订“跨省通办”事项60余项,建立重大项目工作专班、要素保障工作专班等专班服务企业制度,创立永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阳光代办中心,推行“一把手”窗口坐班制和“办不成事”窗口,全力当好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永仁县:企业家说来这里投资是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入围云南省第一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6大典型案例。持续壮大市场主体,坚持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县招商引资持续快速增长。各类市场主体从2012年的2074户增加到现在的12890户。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突破

这十年,永仁县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关键性突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跨入历史新阶段。“一港三园”(永攀物流港、阳光能源产业园、阳光生态花果园、阳光四季康养园)建设初见成效。计划总投资216亿元的永攀物流港建设项目规划已修订完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已完成。充分挖掘“中国阳光城”资源优势,全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7.5万千瓦,实现产值超16亿元。坚持把“阳光产业”作为永仁“一县一业”的鲜明标识,全县特色林果种植面积突破53万亩。工业动能接续转换,阳光康养产业加快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从34.3∶27.3∶38.4调整为24.8∶30.4∶44.8,六大重点产业占GDP的比重达51.8%。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7.14亿元增长3.8倍达64.6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250元增长2.2倍达4275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15元增长2.5倍达13496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GDP进位全省前40位,位列全州第2位,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直苴赛装节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云南文化形象品牌。

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这十年,永仁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该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坚持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五大枢纽”并进,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从2010年的1262公里发展为现在的2835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村道路联通千家万户。2019年开通动车,已步入动车时代。水利工程投入前所未有,总库容达1.27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得到有效缓解。观音岩水电站500千伏交流送出等一大批电力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永仁成为“西电东送”和“云电外送”的重要枢纽。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年,围绕“一山(即方山)、一城(即老城)、一河(即永定河)、两岸(即永定河两岸)、两端(即永定河上下游)、两区(即东、南入城口两个片区)”打造精致县城。全面开展全域植树绿化美化,十年来,全县完成绿化造林面积44.6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70.49%提高到75.37%。今年上半年,该县在县城面山绿化中完成绿化造林3182亩,县城绿化率达34.23%,智慧农贸市场“三化一平台”建设在全省推广。实施“乡村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工程,建设“四美”乡村。去年以来,共实施乡村振兴“一十百”示范工程等项目149个。完成无害化卫生改厕1.79万座,覆盖率达80.16%。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美丽县城。

民生福祉得到根本性改善

这十年,永仁县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福祉得到根本性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投入民生资金51.5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稳政策、强投入,完善发展产业、稳岗就业、综合保障兜底等措施,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34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13.7万人次,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42753元、13496元,年均分别增长7.7%、9.5%。用心用情用力抓民生、强保障,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围绕“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大翻身,五年上台阶”目标,大抓教育、狠抓教育、长抓教育,引进福建名校长团队,推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一体化办学体系建设,实施校长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落实招银“奖学金”“奖教金”制度,实现了“一年有起色”的目标。全面完成县域医共体改革,组建医共体总医院,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筑牢“云南北大门”的疫情“防控网”,为全国全省全州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永仁贡献。荣获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法治平安永仁建设成效明显,荣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信访“三无”县,4次获评全省先进平安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全省全州前列,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永仁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发布,永仁县喜获殊荣。

永仁县把民族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真抓实干,推动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呈现出特色产业更加兴旺、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点开花、全面绽放的生动局面。

发展特色产业,鼓起各族群众“钱袋子”。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群众发展高原特色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全县高原特色林果面积达5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经济林果面积达6亩,形成了“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有特色产业、村有示范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良好局面。

改善基础条件,搭起共同发展“新路子”。始终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以五大枢纽为重点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各族群众均享受到用电同网、同价实惠。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

全面示范创建,促进全县民族团结繁荣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县获得国家和省命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11个,2人被国务院授予第六次、第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获省、州、县命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机关73个、示范企业12家、示范乡镇7个、示范村组(社区)340个、示范学校49所、示范寺观教堂6个、示范军营1个、示范家庭547个。

(本报通讯员 张春贵 邓天新)

深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永仁县以创造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为目标,于2017年启动了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标如期实现。

紧扣创建国卫标准,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4亿多元,实施市容改造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畅通工程,完善城市功能。截至2018年,县城建成区绿地率为33.59%,绿化覆盖率达38.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45平方米,城市路灯亮化率达96%以上。强化城市保洁。根据《城市容貌标准》要求,每年添置更新环卫和保洁等公共卫生设施。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加快垃圾收集速度。

抓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紧盯城市管理中的痛点、盲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市容环境卫生“逢五整治”“重大节日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强化对餐饮服务单位等“五小”行业经常性卫生监管,全面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措施,“五病”调离率达100%,全县三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补齐短板,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五院”共建工程,投资1.56亿元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县中医院门急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和县疾控中心整体搬迁项目、标准化卫生院建设补短板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均达标。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