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生物多样性,禄丰的古生物也是丰富多彩的。自1938年发现第一条禄丰龙以来,不断有中外古生物学家到云南禄丰一带进行科考活动,随着对禄丰恐龙化石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令世人惊叹不已,让禄丰人骄傲不已。禄丰恐龙拥有多类并存一地、个体保存完整、恐龙埋骨地区域集中、恐龙种属分类之多、恐龙个体之大等多项世界第一。“云南,尤其是禄丰市,是中国也是世界恐龙研究的圣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尤海鲁博士说。
已出土上百具恐龙骨骼化石
1938年10月,地质学家杨钟健的助手卞美年和技师王存义,从马街(今元谋)盆地调查回程,在禄丰停留。时值抗日战争期间修筑从昆明到缅甸的公路,从禄丰盆地穿过,在当地施工的民工说:禄丰市城西北沙湾一带有“龙骨”。由于对地质古生物学的敏感和经验,卞美年知道这决不是几块简单的石头或者什么“神龙”之物,它的科学价值非同小可。加上禄丰盆地红色岩层的年代需要通过化石进一步确认,于是卞美年和王存义决定在禄丰进一步调查。
“他们首先在金山沙湾村东北的一条沟中发现了化石。化石为一串出露的颈椎,凭王存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他知道这是一具比较完整的动物化石。于是他们决定进行发掘,并将这一决定电告了杨钟健。”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说。1938年10月,杨钟健来到禄丰进行采集和挖掘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1939年年初,他们共采集了50多箱的化石标本,其中便有我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也就是1941年发表命名的“许氏禄丰龙”。后来,在杨钟健的指导下,这具恐龙化石得到修复和装架。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3枚古生物纪念邮票,其中1枚就是禄丰龙骨架复原图,这枚邮票也是世界上发行的第一枚恐龙邮票。之后,禄丰相继出土新洼金山龙、禄丰盘古盗龙、程氏星宿龙和孙氏彝州龙等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中国恐龙原乡”的名号由此传开。据介绍,截至目前,禄丰市已经出土了上百具完整和零散的恐龙骨骼化石,分别陈列、保存在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和科研院所中。已经研究记述命名的恐龙有14个属18个种,涵盖了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代的恐龙,禄丰市也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同一地区发现如此多恐龙种类的地方。
建成6个恐龙化石原址馆
在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大洼山景区内,沿着道路往山坡上走,不一会儿便能看到坐落在山间的小白屋,这是为了保护恐龙化石而建造的“原址馆”。
走进大洼恐龙山1号馆内,一具恐龙化石几近完整地“睡卧”于泥土中,骨骼纹路清晰可见。这是一具于1993年抢救性发掘出来的许氏禄丰龙,身长约6米左右。它的化石保存率高达80%左右,从现场的地层构成,化石姿态上分析,它属于原地埋藏。这具标本是当时禄丰恐龙发现以来,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一。
而“沉睡”在2号馆内的巨型禄丰龙体型比许氏禄丰龙大三分之一。从它的前肢部分开始,到尾椎中部的骨骼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最特别的是它的大爪子,保存非常完好。遗憾的是由于风化侵蚀等原因,它的头部到前端的颈椎及尾椎没有保存下来。
“由于这里交通便利,将恐龙化石进行原地保存,既可以最大程度保护化石不被破坏,同时也使参观者更加有真实感。”王涛告诉笔者。除了1号、2号大洼山恐龙馆外,禄丰市还于2018年建成了4个恐龙化石原址保护馆。通过原地建起一栋小小的房子、工作人员的精心打理、管理人员常年无休地看守,让越来越多人可以亲自到这个恐龙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更加客观真实地展现了恐龙化石的发掘情况、埋藏状态以及地层构造等原始资料。
禄丰市恐龙化石产地主要分布在禄丰市金山镇大洼、中村乡的棠海、叽啦、五台山及恐龙山镇阿纳老长箐。为了更好地保护恐龙化石,从2013年起,禄丰市先后实施了地质遗迹调查、恐龙化石地层剖面修理工程、建立化石产地保护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化石产地保护工程、保护工程监测管理进一步补充完善、科普宣传、标本收集展示、地质公园规划修编等项目建设。
此外,根据《云南禄丰恐龙化石产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将辖区内已发现恐龙、古猿及其他古动植物地质遗迹产地进行登记备案,总共完成1004个调查点,分4册装订,补充完善数据库建设,为下一步保护提供依据。
为417件恐龙化石录制档案
属于禄丰的侏罗纪时代有声有色,如今,充分依托这一优势资源建设的禄丰世界恐龙谷,已经成为云南旅游发展线上的关键一环,围绕“将恐龙谷片区打造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恐龙谷)旅游集散中心”这一目标,将为恐龙化石遗迹的“重生”开辟出更多空间。一个以恐龙为主题的大型公园展示着1.9亿年前至1.4亿年前真实存在的“侏罗纪世界”,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走进景区,苏铁、银杏、棕榈树等生长在恐龙时代的植物在日光照耀下婆娑摇曳,小河边、树林间、道路旁各种各样的“恐龙”悠闲地“生活”在这里。
在景区内,近一万平方米的恐龙大遗址馆(以下简称“遗址馆”)拔地而起。据介绍,遗址馆分为四个展厅和一个遗址剖面。展厅内展出的是不同时期发掘出土的恐龙化石,以及蛇颈龟等伴生物化石等。除了展示已经出土的化石外,遗址馆内还保护展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据悉,遗址的整个剖面呈25度角倾斜,高15米、宽40多米、长达130米,面积约3400平方米。2002年,为了验证这一恐龙墓地埋藏恐龙骨骼的数量,工作人员在西侧开挖了一个120多平方米的探坑。最后确定在未挖掘的剖面下还掩埋着400多具恐龙和其他伴生物化石,还有望发现剑龙类、小型鸟脚类和其他门类的化石。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大遗址。
在此基础上,景区对原来单一观光型为主的恐龙遗址景区进行了数字化提升,把科技融入恐龙文化,并增加了很多体验式项目,打造了4大王牌旅游项目。2019年至2020年,恐龙时空乐园、栖龙湾温泉、恐龙谷温泉酒店开业迎宾。恐龙时空乐园里,恐龙危机、飞越侏罗纪、神萧传奇、4D欢乐影院、摩托过山车等40多个项目引入世界一流科技,融入恐龙文化,让游客得到全方位、多业态体验。2021年上半年,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0万元,同比增长78%。从最初的遗址保护到多方位“激活”侏罗纪,禄丰世界恐龙谷为恐龙化石遗址探索出一条发展的路径。
随着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推进,作为环线上的第一站,位于昆楚高速公路旁的恐龙谷及其辐射区域迎来全新机遇。“我们在深入调研恐龙谷片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初步计划依托恐龙谷片区交通区位优势和恐龙化石等旅游资源优势,围绕‘一个核心片区(恐龙谷片区),建成三大中心(旅游文化展示中心、游客集散中心、购物中心),实施十大工程,推进23项重点工作’,高质量推动恐龙谷片区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恐龙谷)旅游集散中心’工作,将恐龙谷片区打造成为‘食住行、游购娱、康体休’旅游要素健全,集‘科普研学、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禄丰市副市长田仁波介绍。
2013年,禄丰市国土资 源部门组织编制了世界恐龙谷的《恐龙化石档案》,对世界恐龙谷景区遗址馆展出的恐龙化石、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全面盘点和登记建档。录制恐龙化石档案417件,并记录了出土时间、化石种属、采集人、标本来源、现保存位置和化石照片等详细信息。“同时,我们还定期检查和指导恐龙谷,对展出的恐龙化石进行保护。”王涛说。
云南禄丰街头随处可见“恐龙”
让侏罗纪时代“活过来”,如今的恐龙IP,已成为禄丰文化“流量”元素。漫步于禄丰市街头,以恐龙文化元素为主、历史积淀文化为辅的城市色调相得益彰。矗立于入城口的迎宾恐龙雕塑和恐龙文化展示教育基地大楼,展现禄丰特点的侏罗纪大街路灯灯杆上的恐龙元素、城区街道口小品、彩绘恐龙等图案无不让人留下深刻记忆。
据介绍,2003年,禄丰城周边436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恐龙地质公园,已经建成的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是全省、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科研基地。禄丰市恐龙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恐龙遗迹馆以及城市道路、广场、园林小品、灯杆等城市基础设施均有恐龙文化元素,恐龙文化艺术中心无可厚非地成为标志性建筑。在禄丰市委、市政府会务中心,以禄龙厅、金龙厅、脊龙厅、巨龙厅等名称命名,龙城路、侏罗纪大道等与恐龙有关命名的街道名称为人们所熟知。
2020年,禄丰市沿着市区主干道精选设计了230幅卡通恐龙图案,打造城市特色恐龙主题街区,这些可爱的恐龙“画石”也成为了禄丰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