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紧紧围绕州委“一极两区”的发展定位,把双柏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标杆,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基础,从5个方面着力,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健全工作机制,搭建示范创建“主构架”。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充实双柏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增强示范单位管理考核的科学性,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已命名示范单位的监测评价。健全完善表扬激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总结大会,对作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强化宣传教育,明确示范创建“新思路”。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为主攻方向,全县统一制定出台宣传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活动。全县各级党校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读本和中央、省委、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教学计划,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每年进行专题培训。充分利用《中国民族报》《云南日报》《民族时报》《楚雄日报》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讲好民族团结的双柏故事。
打造特色亮点,树立示范创建“新标杆”。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实施了2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建设项目、2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7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殊困难补助项目、2个省级产业发展互助资金项目、8个省级民族文化建设项目、60个州级民族专项项目。着力打造了李方村、牛圈房、洒冲点、果合么等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产业支撑、具有标杆性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民族特色村寨。
统筹创建资源,汇聚示范创建“向心力”。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尽其所能,参与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切实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充分依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建设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打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县级财政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每年在民族机动金中安排一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经费。
抓好提质扩面,提升示范创建“总质量”。认真规划好年度创建目标任务,积极开展新一轮的国家级和省级、州级、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学校、示范军营、示范单位、示范寺院等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创建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力争到2025年,全县8个乡镇、85个村(居委会)、566个村民小组、2051个自然村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