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以创建全省野生菌“一县一业”示范县、打造绿色食品牌为抓手,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扶贫产业建设,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集产业、物流、电商为一体的产业链,创造了脱贫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建产业,唤醒“沉睡的”优质农特产品资源。南华县围绕特色优势,以建设“生态、高效、品牌”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以资金、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推进核桃、野生菌、商品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规模化、连片化、高效化示范建设,全力培育优质农特产品。20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59.5亿元,直接销售收入49.1亿元。大力推行“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县累计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79个,带动全县6699户贫困户以土地林地流转、订单农业、资产收益和就业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实现长效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带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创品牌、建市场、促营销,提高产业效益,新增11个农产品“绿色食品”等“三品一标”认定,全县累计完成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9个。
畅物流,打通农特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围绕建立健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交通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路交通网,构建农村信息网,搭建县域冷链物流网,打造全域物流网。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128个村(社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民小组通公路率达100%;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实现100%覆盖,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繁荣发展;10个乡镇建成冷链仓储设施14个4000立方米,实现冷链物流乡镇全覆盖;建设物流分拨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和村级配送站点120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全覆盖。野生菌上市时节,南华松茸等新鲜野生菌13小时可达上海、12小时可达深圳,彻底打通了群众与市场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强电商,农特产品从“养在深闺”到“进万家门”。南华县瞄准农村电商,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5000多平方米的电商广场,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以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免费提供电商企业孵化、创业指导等服务,吸引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县级运营中心;在10个乡镇建成电子商务分中心,128个村(社区)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实现了城乡电子商务网络全覆盖;创建国内首家野生菌信息平台——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建立国内唯一的野生菌数据服务平台“野生菌大数据中心”。通过内联外引,发挥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双重优势,引进云品荟、京东、蓝标、美聚等30户电商企业成功进驻;以消费扶贫为契机,大力推进扶贫产品平台建设,目前已有6家企业和1个合作社共44个扶贫产品进驻“拼多多”云南扶贫馆和832销售平台。以农村党员、农业经纪人和普通群众等重点人群的培训为抓手,开展精细化、专业化培训,以技术培训、政策倾斜等方式,努力把有基础、有条件的群众培育成网民、网商,教会群众通过电商渠道能买会卖,破解电商人才匮乏难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累计培训县、乡镇、村(社区)干部及返乡创业青年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38期7052人次,把村(社区)干部、大学生村 官、党员能人培育成为电商骨干。2020年,全县农特产品实现电商交易额2.52亿元,同比增长29.8%。